潘忠党
- 作品数:27 被引量:1,08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威斯康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走向反思、多元、对谈的传播学被引量:9
- 2018年
- 本文运用克里蓬朵夫和克雷格等人关于传播理论的论述,提出以交往和中介为基本元素界定传播,形成"元理论"层面的共同趋势,展开不同传统、视角和路径之间的对话,从而形成一个多元、对话的传播研究领域。
- 潘忠党
- 关键词:元理论
- 也谈“读经典”:《做新闻》的跨语境品鉴被引量:1
- 2021年
- 塔克曼的这部经典著作要出第二个中文译本了。译者李红涛教授邀我为这一中文版写序。接到邀请,首先浮现眼前的是已被时间的流逝所模糊了的情景:自己在不同学校的图书馆里,徜徉于一排排的书架之间,在那些已经覆盖了些许灰尘的书籍中,寻找塔克曼的这本书。
- 潘忠党
- 关键词:中文译本经典著作图书馆
- “玩转我的iPhone,搞掂我的世界!”——探讨新传媒技术应用中的“中介化”和“驯化”被引量:178
- 2014年
- 本文梳理了传播学文献中对于"媒介化"、"中介化"和"驯化"三个概念的阐述,以此对它们的理论内涵作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新传媒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以"人们如何运用中介的手段和机制展开他们的生活"作为核心问题,形成一条研究思路。沿此路径可见,传媒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是中介过程的一部分,也即是体制的结构性规制与人们创造性实践之间相碰撞的界面。理解新传媒技术的社会文化意义需要将着眼点放在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使用者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实践,需要解读他们如何通过使用新传媒技术,展开意义或再现的创造,并以此参与社会与文化的建构。
- 潘忠党
- 关键词:媒介化中介化驯化
- 互联网使用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从使用与评价切入被引量:30
- 2010年
- 本文分析2009年对上海市城市居民所展开的问卷调查数据(n=2,910),比较网民和非网民之间的(1)人口和社会地位特征,(2)媒介使用频率和时间,以及(3)对媒体表现的评价。这项研究涉及"数码沟"、媒体间的竞争或补充关系、媒体评价等理论问题,并从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这个角度探讨这些问题。结果显示,网民比非网民拥有更多的经济和教育资源,也更年轻;网民与非网民收看电视时间相当,但网民比非网民使用其它传统媒体的频率和时间都高于非网民;网民与非网民对媒体的评价都倾向正面,但网民对网络的评价比非网民更高;网民对网络论坛或博客在体现民众利益和表达民众心声这两方面的评价高于他们对传统媒体在相同方面的评价。这些结果说明,一方面,网络媒体资源的分布体现了社会经济不平等的结构性特征;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普及也丰富了人们的媒介储备(media repertoire),并通过人们的使用经验而影响他们在评价媒体时所考虑的要素。
- 潘忠党於红梅
- 关键词:媒介使用媒体评价媒介公信力
- 阈限性与城市空间的潜能——一个重新想象传播的维度被引量:107
- 2015年
- 本文考察空间动态和主体的空间实践这二者之间的交织,论述全球化和新媒体时代的城市空间与传播的互构关系,并借用文化人类学的"阈限性"概念来探讨这个互构,聚焦人的实践(包括传播与交往实践)以及人们在实践中实现其行动主体的这个过程。也是在这个意义上,阈限性与城市空间的潜能共同构成重新想象传播学的一个维度。在此,传播也是人们创造产生阈限体验的实践时空并在不同的身份、角色、场景、生存条件等结构性状态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是人们策略性地或游戏地应对多元、多变、缺乏确定性的时代并在其中共同生活的过程。
- 潘忠党潘忠党
- 关键词:后现代状态
- 清华“教改”与新闻学院的未来被引量:8
- 2020年
-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传媒业在发生巨变,新闻传播教育也面临着改革的巨大压力。5月15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宣布取消本科招生,该消息引发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20年5月28日,资深媒体人叶铁桥邀请时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杜骏飞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泳教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系潘忠党教授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力奋教授,围绕"如何理解清华的教改风云""新闻传播学科的未来境遇""新闻人和传媒人的未来走向"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 杜骏飞胡泳潘忠党叶铁桥(整理)张力奋
- 关键词:学科改革人文教育跨学科
- 独立思考与真诚对话——学术论文写作的几点感悟被引量:7
- 2014年
- 随着参与教育和学术业人数的激增,“怎样写论文”的问题应运而生,成为一个近乎热门的题目。知名新闻传播学者陈力丹撰写出版了《硕士论文写作》的专著;王力、朱光潜等学界前辈的经验被集结为《怎样写论文》一书;甚至台湾地区的政界要人宋楚瑜也得以在大陆出版他从政前撰写的专著《如何写学术论文》。
- 潘忠党
- 关键词:学术论文写作感悟真诚新闻传播学者参与教育
- 传播媒介与文化: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研究的三个模式(上)被引量:40
- 1996年
- 传播媒介与文化: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研究的三个模式(上)潘忠党传播媒介与我们的日常交往,包括跨文化的交往,交织在一起,与传播媒介交往是我们日常社会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的其他社会交往也交织着媒介表述的内容与形式。因此,如果将我们的日常交往看...
- 潘忠党
- 关键词:传播媒介文学研究媒介内容媒介帝国主义本土文化文化研究
- 关于实证研究方法社会性、主观性的对话被引量:3
- 1995年
- 关于实证研究方法社会性、主观性的对话潘忠党,何海明·构筑理论就是讲故事·人们认识问题的途径·关于世界可知的假说·学者的追求—一种心理状态·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学术性、半学术性、新闻性阐述的区别·关于文献的综述与分析·实证研究在国内的前景何:您并不从事...
- 潘忠党何海明
- 关键词:实证研究方法社会性主观性学术性讲故事心理状态
- 探寻第三场所:一个空间可供性的视角被引量:9
- 2023年
- 以空间与传播互构为路径,本文集中关注如下问题:城市居民如何可能在其生活中获取具有第三场所性的空间体验?为此,我们进一步挖掘奥登伯格的“第三场所”概念的理论蕴意,将“第三场所性”阐释为一种空间的可供性,即行动者可能镌刻、挖掘并实现的展开社交、建立联结、培育情谊、形成归属感的空间潜能。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地理符号学的逻辑和语汇,论述这一可供性如何在不同符号系统交织所形塑的人与场所的互动中生成。最后,我们描述并解读对上海市嘉定区“我嘉书房”这个“社区公共文化场所”的观察,以之为示例,展示本文所阐述的理论视角如何可能落实于经验研究。
- 於红梅潘忠党陈意如
- 关键词:可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