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农
- 作品数:74 被引量:46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99m)Tc标记硫胶体淋巴显像探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的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99mTc标记硫胶体(99mTc-SC)淋巴显像探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SLN)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9例Ⅰ、Ⅱ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前4~6 h在肿瘤病灶周围皮下注射显像剂99mTc-SC,行早期局部及延迟全身显像,结合显像进行体表定位。随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对初诊患者加行原发病灶切除术,对SLN及原发病灶行详细病理检查。结果 99mTc-SC的SLN总检出率为90.9%(90/99),检出率与原发灶部位有关(P<0.001);区间淋巴结检出率为7.1%(7/99);SLN转移阳性率为28.9%(26/90),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Breslow厚度、Clark分级)呈正相关;假阴性率为3.7%(1/27),灵敏度为96.3%(26/27),特异度为98.4%(63/64)。结论 99mTc-SC显像可准确显示SLN部位及淋巴引流情况,减少药物标记时间,进一步提高区域淋巴结检出,为恶性黑色素瘤区域淋巴结的诊治决策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 李梦陆晓聆徐宇周烨周烨王亚农程竞仪
-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淋巴显像前哨淋巴结活检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临床诊断标准和指导纲要所筛选家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5 8个家系 [符合Amsterdam标准 (AC)家系 2 4个、日本标准 (JC)家系15个、Bethesda指导纲要 (BG)患者 19例 ]收入本项临床病理研究。结果 2 4个符合AC的家系共有恶性肿瘤患者 116例 ,含结直肠癌患者 90例。 15个符合JC的家系共有恶性肿瘤患者 5 4例 ,含结直肠癌患者 33例。两组家系表现相似的临床特征 ,发生第 1例结直肠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4 6 .1岁和 5 1.4岁 ,右半结肠癌分别占 5 5 .4 %和 4 4 .8% ,同时或异时结直肠癌发生率分别为 2 5 .6 %和 18.2 %。两组共有肠外肿瘤患者 5 5例 ,以胃癌最多 (12例 ) ,子宫内膜癌次之 (8例 )。两组 39个家系中 34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比较显示 ,外生性生长较多、低分化癌比例高、克罗恩病样淋巴反应常见 ,并以Dukes分期A/B为主 (P <0 .0 5 )。家系先证者中 18例术后随访存活时间超过 5年 ,最长达 2 8年。结论 用AC和JC可将临床表现有别于散发性结直肠癌的亚群———HNPCC筛选出来。这部分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散发性者明显不同。肠外肿瘤以胃癌、子宫内膜癌为常见。HNPCC患者预后较好。
- 蔡三军蔡崎孙孟红徐烨莫善兢徐晓丽蔡宏王亚农师英强施达仁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调查临床病理学预后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81例分析
- 2016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与腹腔镜辅助胃癌全胃切除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病例8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LADG组58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切除,LATG组23例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结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相比,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组手术时间统计学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均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是总体安全可行,可在条件成熟,腔镜胃癌技术娴熟的技术上逐步开展。
- 喻盛佳马明哲玄一戴发祥靳洁洁龙子雯陈钟蔡宏刘晓文周烨王亚农黄华
-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
- 防胃癌,少吃腌制食品,胃部不适应及时检查
- 2017年
- 王亚农教授忠告:预防胃癌,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以下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1.有胃病史的人群;2.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40岁以上者;3.接受过胃部手术的人群:4.有直系亲属患胃癌的人群。
- 王亚农
- 关键词:腌制食品胃癌胃部不适直系亲属胃部手术
- 腹膜后肿瘤手术中大出血和副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被引量:1
- 2007年
- 腹膜后肿瘤常难以早期诊断,治疗困难,疗效较差,至今仍是腹部肿瘤外科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类肿瘤。腹膜后肿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并尽可能地达到肿瘤的R0切除。由于该切除手术系非定形术式,含不确定因素多、难度大、风险高,术中常可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尤其是手术中大出血和损伤周围器官的发生率较高。因此预防和正确处理手术中大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避免邻近脏器的副损伤可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 王亚农
- 关键词:手术中大出血腹膜后肿瘤副损伤外科治疗腹部肿瘤手术切除
- 复发性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64例的治疗分析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的认识 ,探讨规范化的手术方法和综合治疗途径。方法 :对本院 1985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 6 4例复发性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 ,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6 4例复发病例中 ,5 7例入院前有局部切除手术史 ,明显多于有广泛切除手术史者 (7例 )。入院后有 5 3例施行广泛切除手术治疗 ,其中 4 1例皮肤切缘≥ 3cm ,12例皮肤切缘在 1~ 2cm ,经随访术后两者出现局部再复发分别有 3例 (7.3% )和 2例 (16 .7% )。 6 4例病例中 ,共有 8例在复发后直接施行或再手术后施行放射治疗 ,放疗后局部复发 2例 ,均为以往多次手术后复发的病例。全部病例中 ,只有 2例 (3.1% )死亡。结论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局部手术切除后有较高的复发率 ,规范化的广泛切除手术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对术后切缘(+)、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治疗等病例应用放射治疗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医师应该重视手术的规范化 。
- 蔡宏师英强朱蕙燕王亚农
- 关键词:DFSP局部切除广泛切除复发
- 老年人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附266例分析)被引量:2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5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266例年龄975岁的老年人结直肠癌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66例中,男性151例,女性115例,年龄75~91岁。病变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占69.2%,但右半结肠癌仍占22.2%。94例(35.3%)术前存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合并症。215例(80.8%)行根治性手术,35例(13.2%)行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后30例(11.3%)出现肠梗阻、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其中3例(占1.1%)手术后死亡。全组随访1个月至16年,5年存活率51.3%。结论虽然老年人结直肠癌中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在重视围手术期的检测和处理后手术死亡率并未增加,术后5年存活率仍可达50%以上。因此,对老年人结直肠癌积极的临床诊治不容忽视。
- 蔡宏朱蕙燕王亚农吴江宏师英强莫善兢
- 关键词:结直肠癌外科治疗
- 复杂性腹膜后肿瘤联合脏器切除的若干问题被引量:2
- 2013年
- 腹膜后肿瘤常侵犯邻近脏器或与邻近脏器紧密粘连,尤其是高度恶性的腹膜后软组织肉瘤以及复发性肿瘤。对此类复杂性腹膜后肿瘤往往需要行联合脏器切除,来达到降低局部复发、提高存活率的目的。术前应进行充分的影像学评估,术中需对肿瘤完整切除可能性作出准确的判断。采取中线区重要血管旁入路以及先分离受累脏器再进行肿瘤和脏器联合整块切除的方法,不仅解剖清晰、R0切除的成功率较高,而且可防止脏器副损伤、避免或减少大出血的发生。
- 王亚农
-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联合脏器切除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标本下切缘的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肿瘤下切缘不同阶段长度的测量,探讨其变化规律。同时分析切缘对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距肛缘≤8cm的直肠癌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患者 184例,全部病例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每例直肠标本的三个不同阶段的肿瘤下切缘进行测量:①术中切缘;②离体切缘;③化学固定后切缘(简称固定切缘)。计算不同阶段切缘的收缩率。对不同长度切缘对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经病理检查切缘均无肿瘤残留。术中切缘、离体切缘、固定切缘均呈缩短趋势,其平均长度分别为: 4. 6cm(SD=0. 9)、3. 3cm(SD=1. 1)、2. 0cm(SD=0. 9)。切缘长度平均收缩率分别为:①离体切缘与术中切缘收缩率 71. 7%;②固定切缘与离体切缘收缩率 60. 1%;③固定切缘与术中切缘收缩率 43. 5%。全组局部复发 12例(6. 5% )。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离体切缘≤2cm者与>2cm者相比,以及固定切缘≤1cm与 >1cm者相比,其总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肿瘤下切缘的估计应考虑切缘的收缩率。直肠切除后应立即对离体标本的下切缘进行测量,其数据较为准确。我们的资料表明:离体切缘≤2cm者与>2cm者对总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 王亚农朱蕙燕蔡宏吴江宏莫善兢
- 关键词:直肠癌前切除术切缘复发
- 转化型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34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总结转化型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规范化的手术方法和综合治疗途径。方法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198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4例转化型DFSP病例,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转化型DFSP中,伴有纤维肉瘤样转化者(DFSP-FS)32例,伴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转化者(DFSP-MFH)2例,占同期收治手术治疗的260例DFSP的13.1%。经中位随访49个月后,发现其广泛切除手术后局部复发率较传统型DFSP的复发率明显增高(P<0.0001),且复发灶较大(P=0.009),复发时间较短(P=0.012),淋巴结和血道等远处转移的发生率高(P<0.0001),5年和10年存活率明显比传统型DFSP差(P<0.0001)。结论转化型DFSP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临床医师必须引起重视并采用更积极的治疗方案。及时和规范化的广泛切除手术非常重要。术后辅助放疗等综合治疗的应用也常需考虑。
- 蔡宏师英强王亚农朱蕙燕吴江宏莫善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