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勇飞

作品数:42 被引量:278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6篇甲状腺
  • 22篇乳头
  • 22篇乳头状
  • 22篇乳头状癌
  • 20篇甲状腺乳头状...
  • 11篇腺癌
  • 11篇淋巴
  • 11篇基因
  • 11篇甲状腺癌
  • 10篇淋巴结
  • 9篇肿瘤
  • 9篇甲状腺肿
  • 8篇蛋白
  • 8篇腺肿瘤
  • 8篇甲状腺肿瘤
  • 6篇甲基化
  • 5篇启动子
  • 5篇淋巴结清扫
  • 5篇结构域
  • 5篇卷曲

机构

  • 4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4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2篇王勇飞
  • 40篇殷德涛
  • 38篇李红强
  • 15篇柳桢
  • 10篇许建辉
  • 8篇唐艺峰
  • 5篇朱浩
  • 5篇葛文明
  • 5篇余坤
  • 4篇曹胜利
  • 3篇李香华
  • 2篇李明闯
  • 2篇张乐乐
  • 1篇贾勐
  • 1篇郑湘予
  • 1篇霍亮
  • 1篇卢秀波
  • 1篇刘洋
  • 1篇陈国
  • 1篇吴阳

传媒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8篇中华内分泌外...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中华耳鼻咽喉...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2014 C...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渗糖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高渗糖局部注射用于甲状腺癌术后淋巴漏病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一科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术后出现难治性淋巴漏并行高渗糖注射的9例病人资料。结果 9例病人中,8例应用高渗糖后引流液持续减少并最终拔管,3例首次应用且引流液下降50%以上,4例病人连续注射2 d高渗糖后引流液下降50%以上,1例病人经注射高渗糖无效后,行二次手术结扎,并最终拔管。结论对于甲状腺癌术后合并难治性淋巴漏病人,采用高渗糖局部注射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病人痛苦。
王勇飞殷德涛
关键词:甲状腺癌高渗糖
1~4cm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选择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效益和风险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研究和分析初次手术选择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1-4 cm甲状腺癌患者带来的效益和风险。方法 系统性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间因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病例,依据最新修订后的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TA)指南,选取符合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4 cm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171例,依据原发灶的病理结果特点,评估病例中如果初次手术选择了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则最终可能需要二次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比例。结果 本组患者中,49%面临行二次手术的风险。结论 术前诊断为1-4 cm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如果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则面临行二次手术的风险,甲状腺医师及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权衡甲状腺全切除术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可能带来的获益和风险。
殷德涛张亚原韩飓王勇飞李红强柳桢苌群刚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均由彩超证实甲状腺及乳腺占位。在完善穿刺、钼靶等相关检查后,经手术及其他辅助治疗,术后常规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腺及乳腺的恶性肿瘤并行ER免疫组化检测。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9例,导管内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伴浸润性导管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内癌1例;甲状腺癌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24例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中,ER共同阳性11例,ER共同阴性8例,ER在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超是发现第二种癌的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甲状腺癌患者应常规排除乳腺癌可能,乳腺癌患者也应同时检查甲状腺,若发现肿瘤应予以重视。尤其对于ER阳性的患者应注意检查另一腺体。
殷德涛唐艺峰王勇飞李红强张艳江金花王庆端
关键词:甲状腺癌乳腺癌多原发癌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及颈淋巴结转移特征被引量:37
2017年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病理及颈淋巴结转移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6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23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多灶性PTC患者148例,单灶性PTC患者175例。结果:多灶性PTC患者与单灶性PTC患者间性别、年龄、癌灶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前者更易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01)、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28)及腺外浸润(P<0.001);多灶性PTC患者中,癌灶数≥3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P=0.010)、侧区淋巴结转移率(P=0.018)及腺外浸润的发生率(P=0.020)明显高于癌灶数=2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癌灶最大径(P=0.005)及癌灶数量(P=0.006)为多灶性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灶性PTC较单灶性PTC侵袭性强,更易发生转移、浸润,建议选择全甲状腺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作为标准化手术方式,颈侧区存在可疑肿大淋巴结者应积极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
殷德涛韩飏张亚原李红强王勇飞柳桢苌群刚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转移
卷曲螺旋结构域67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67(CCDC67)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7例PT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CCDC67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57例PTC组织石蜡切片凋亡指数(AI)。结果CCDC67蛋白在PTC组织的表达率为43.86%(25/57),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96.49%,55/57),bcl-2蛋白在PTC组织表达率为57.89%(33/57),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5.79%(9/57)。CCDC67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因素中表达率有关(x^2=3.944、4.711、6.068、7.143,P=0.047、0.030、0.014、0.008)。bcl-2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因素中表达率差异有关(x^2=8.757、4.765、8.449,P=0.003、0.029、0.004)。CCDC67蛋白和bcl.2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相关(r=0.400,P=0.003)。PTC组织中CCDC67蛋白阳性表达组AI高于CCDC67蛋白阴性表达组(t=12.812,P=0.000)。结论CCDC67蛋白和bcl-2蛋白和PT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CDC67基因抑癌功能可能与其产物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殷德涛马润声李红强王勇飞雷梦园柳桢余坤张乐乐
关键词:甲状腺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CCDC67基因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癌旁组织中CCDC67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48例PTC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CCDC67的转录情况;同时对甲状腺癌细胞系(TPC-1、SW579)CCDC67基因的转录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TPC-1、SW579细胞系中,CCDC67mRNA表达均缺失.癌旁组织中均出现CCDC67mRNA的表达(100.0%,48/48),而在PTC中CCDC67基因mRNA表达明显下降为39.6%(19/48) (P<0.05).在PTC中,Ⅰ~Ⅱ期与Ⅲ~Ⅳ期的CCDC67mRNA表达率分别为60% (12/20)、25% (7/28);在有淋巴结转移的PTC中CCDC67mRNA的表达率为24.1% (7/29),在无淋巴结转移的PTC中CCDC67mRNA的表达率为63.2% (12/19);在病理分级Ⅰ级和Ⅱ级中,CCDC67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61.1%(11/18)和26.7%(8/30).以上各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CDC67mRNA表达的异常可能是引起CCDC67失活的原因,并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殷德涛许建辉王勇飞李红强张艳江金花王庆端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RT-PCR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人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规律(中央区淋巴结无转移而颈侧区淋巴结有转移)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有侧区淋巴结转移的275例PT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跳跃性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发生率为13.1%(36/275),肿瘤位于上极(OR 2.780,95%CI 1.270~6.083;P=0.011),年龄(OR 1.077,95%CI 1.039~1.116;P<0.001),单侧癌(OR 2.459,95%CI 1.094~5.529;P<0.001)是PTC病人出现跳跃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预测跳跃性转移的最佳年龄界值为48.5岁(敏感度=0.556,特异度=0.753,曲线下面积=0.680,P=0.001)。跳跃性转移病人检出的中央区淋巴结个数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非跳跃性转移病人相比均较少。结论PTC病人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并不少见,对肿瘤位于腺体上极,年龄≥48.5岁,单侧癌的病人应仔细评估,必要时可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
席镤李红强柳桢王勇飞唐艺峰苌群刚殷德涛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5-氮杂胞苷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中Dickkopf同源序列3基因去甲基化的转录调节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甲基化抑制剂5一氮杂胞苷(5-az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一1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抑癌基因Dickkopf同源序列3(DDK3)的转录调节作用。方法经2、5、10、20、50、100、200、400ixmol/L的5-azaC处理TPC一1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TT)观察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细胞经5、10、20、50μmol/L的5-azaC处理后DKK3基因mRNA的表达及DKK3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经不同浓度5-azaC处理TPC一1细胞后,MTF检测到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经5、10、20、50μmol/L的5-azaC处理48h后,DKK3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08±0.017、0.365±0.013、0.489±0.017、0.582±0.011,表达强度与5-azaC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F=370.356,P〈0.01);MSP检测结果显示,经5-azaC处理后,DKK3基冈启动子高甲基化的区域发生去甲基化.、结论5-azaC能有效逆转TPC—l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DKK3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从而激活DKK3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殷德涛李明闯王勇飞郑丽丽李红强张艳江金花王庆端
关键词:5-氮杂胞苷去甲基化
多次妊娠史甲状腺乳头状癌109例临床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有多次妊娠史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对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有3次以上妊娠史的PTC住院患者(多次妊娠组)的临床资料以及6年的随访结果,并与同期有1次妊娠史的PTC患者(1次妊娠组)比较预后差异。结果 109例有多次妊娠史的PTC患者大部分就诊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彩超提示为多发结节71例(65.2%),且癌灶好发于右侧,86例(78.90%)患者病灶直径<2 cm。8例(7.34%)突破包膜,45例(42.28%)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3例(2.75%)远处转移,共50例患者需要行131I治疗。多次妊娠组患者复发率较1次妊娠组高(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多次妊娠史的PTC患者预后较差。对于有多次妊娠史患者,要尤为重视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术后随访,对复发病灶及时做出处理。
殷德涛何华楠马润声李红强王勇飞
关键词:妊娠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双侧乳糜胸1例并文献分析
本文就1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双侧乳糜胸并结合相关文献来探讨该并发症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由于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胸发生的几率较低,文献报道很少,关于其发生的机制并不十分明确,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其...
李红强殷德涛王勇飞刘洋产秀波
关键词:甲状腺癌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