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林

作品数:39 被引量:152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水母
  • 7篇鱼类
  • 7篇群落
  • 7篇群落结构
  • 5篇类群
  • 4篇鱼类群落
  • 4篇鱼类群落结构
  • 4篇水生
  • 4篇水生生物
  • 4篇海域
  • 3篇鱼卵
  • 3篇水域
  • 3篇种群
  • 3篇网囊
  • 3篇近海
  • 3篇环境因子
  • 2篇优势种
  • 2篇渔获
  • 2篇渔获物
  • 2篇渔业

机构

  • 32篇辽宁省海洋水...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作者

  • 36篇王小林
  • 31篇董婧
  • 27篇刘修泽
  • 22篇王爱勇
  • 18篇段妍
  • 16篇孙明
  • 15篇柴雨
  • 14篇王彬
  • 10篇郭栋
  • 10篇李玉龙
  • 8篇李轶平
  • 7篇于旭光
  • 4篇付杰
  • 4篇任一平
  • 4篇徐宾铎
  • 4篇李梦遥
  • 2篇王文波
  • 1篇张崇良
  • 1篇薛莹
  • 1篇纪毓鹏

传媒

  • 8篇水产科学
  • 6篇海洋渔业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度对沙蜇有性繁殖阶段早期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近几十年来,沙蜇的频繁暴发给东亚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广泛影响。在秋季,沙蜇成熟的雌雄水母体在沿岸水域聚集产卵,有性繁殖产生的受精卵发育成新的底栖螅状体,为螅状体种群数量进行补充。河口浅滩海域为沙蜇的繁育地,沿岸盐度较低,在秋季降雨期盐度多变,较低、多变的盐度可能对沙蜇有性繁殖阶段的早期发育产生重要作用,从而影响螅状体种群数量的补充。实验设置了4种不同盐度(15、20、25、30)试验组,在不同盐度下对沙蜇受精卵进行培养,探讨盐度对沙蜇早期发育过程中受精卵、浮浪幼虫发育以及早期螅状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沙蜇受精卵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0,发育基本与盐度25、30同步,盐度15受精卵细胞发育迟缓,发育率显著降低;浮浪幼虫发育适宜盐度为20和25,两组浮浪幼虫附着变态率高于盐度15、30,盐度15时浮浪幼虫活力明显降低、发育迟缓,浮浪幼虫在盐度15时水中存活时间较长可达8 d,但附着时间集中在培养后的3、4天,与其他组相同;早期螅状体幼体适宜盐度为20、25、30,早期螅状体存活率、相对增长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盐度15,三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盐度显著影响沙蜇有性繁殖阶段的早期发育,随着受精卵至螅状体的发育生长,其对盐度的适应范围逐步扩大。
柴雨董婧段妍孙明王彬李玉龙刘修泽王爱勇王小林于旭光郭栋
关键词:盐度有性繁殖受精卵
温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生长及繁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采用了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生长及繁殖的影响。实验设6个温度梯度(12, 15, 18, 21, 24, 27℃),共持续56d。测定了螅状体的柄径生长,繁殖数量;观察了螅状体的无性繁殖方式;分析了温度影响下的螅状体的能量分配及繁殖策略。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螅状体的生长及繁殖,在较高温度组,匍匐茎生殖是螅状体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随着温度降低,出芽生殖比例增加。较高温度组螅状体繁殖速率较快,新生螅状体个体较小,分布较分散;而较低温度组,新生螅状体个体较大,数量较少,均较紧密的分布在亲代螅状体周围。在培养56d的周期内,除27℃处理组外,其他各处理组螅状体柄径均有所增加,但其增加的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27℃处理组,螅状体整体状态不好,基本不摄食,培养35d时全部死亡。综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螅状体倾向于选择增加自身个体大小以应对不良环境,而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螅状体倾向于选择通过无性繁殖产生更多子代的方式以扩大种群数量。温度显著影响螅状体的繁殖策略,进而显著影响螅状体的种群数量。
段妍孙明董婧柴雨王爱勇王小林刘修泽王彬吉光
关键词:温度海月水母无性繁殖
一种测量目测中大型水母伞径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目测中大型水母伞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横杆伸出船舷,横杆顶部固定有水母收集网;(2)将放水母收集网放到海里,目测开始后,调查船匀速行驶,科研人员站在观测点进行目测,每个站位的目测时间固定为5m...
刘修泽王小林董婧王彬段妍孙明吉光
辽东湾水域小黄鱼的生长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根据2012-2013年在辽东湾水域进行的6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采用体长频率分析法研究了该水域小黄鱼(Larimichtlys polyactis)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2012-2013年间共采集小黄鱼样本2 593尾,体长范围为40~210 mm,平均体长为115 mm,优势体长组为90~130 mm,占59.3%。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3×10^(-5)×L^(2.8424)。采用ELEFAN技术计算了小黄鱼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其极限体长L_∞、生长系数K分别为260 mm和0.47。种群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2.31、0.41、1.90。与辽东湾及其邻近水域的历史数据相比,辽东湾水域小黄鱼的生物学特征与2000年前发生了较大变化,极限体长减小,生长速度加快,群体小型化和低龄化严重。2012-2013年辽东湾水域小黄鱼的资源开发率为0.823,其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刘修泽郭栋王爱勇董婧王小林段妍柴雨
关键词:小黄鱼
一种用于外业调查中渔获物保存的保温箱的配套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外业调查中渔获物保存的保温箱的配套装置,包括底板、十字形骨架板和挡板;底板与十字形骨架板垂直连接,十字形骨架板底端穿过底板,使得底板与保温箱底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十字形骨架板上设有插槽,插槽垂直于十...
刘修泽吉光董婧王小林王爱勇王彬郭栋柴雨孙明段妍于喆
辽东湾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
2023年
为探究辽东湾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于2020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该海域进行了3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据此分析辽东湾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空间结构随季节变化的情况,并计算群落季节更替与迁移指数,建立鱼类群落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调查结果显示:辽东湾春、夏、秋3个季节共捕获鱼类58种,其中春季34种、夏季49种、秋季46种;优势种春季为短吻红舌鳎、黄鲫和皮氏叫姑鱼,夏季为矛尾虾虎鱼、短吻红舌鳎、白姑鱼、皮氏叫姑鱼和斑鱼祭,秋季为矛尾虾虎鱼、短吻红舌鳎、六丝钝尾虾虎鱼、黄鲫和皮氏叫姑鱼;鱼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1.34~1.63,丰富度指数为1.44~1.68,均匀度指数为0.60~0.64;辽东湾鱼类可分为3个群落类型,靠近湾顶的北部近岸浅滩水域群落、辽东湾中南部深水区群落和辽东湾湾口深水区群落,其中春季和夏季可分为3个群落组,秋季分为2个群落组;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在春、夏季与底层温度相关性系数最高(春季R=0.270、夏季R=0.408),在秋季与水深相关系数最高(秋季R=0.376);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结果显示,辽东湾鱼类丰度优势度曲线均位于生物量曲线之上,表明该海域鱼类群落处于受严重干扰状态。
王小林吉光张怡晶王爱勇董婧刘修泽
关键词: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群落稳定性
辽东湾近海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保护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2008年5、7、9、10月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辽东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开展了调查,在相同的46个站位进行了4个航次调查,每站表层水平拖网10 min,拖网速度为2.5~3.0 kn;垂直拖网由底到表,拖网速度约0.5 m/s。结果表明:2008年辽东湾近岸海域5、7、9、10月4个航次调查共捕获鱼卵7724粒、仔稚鱼229尾,32种;能鉴定到种的有29种,隶属9目、21科、28属,有两种鉴定到科,有一种未能鉴别;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鳀Engraulis japonic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和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是主要产卵群体;辽东湾北部海域、长兴岛周边海域为主要产卵区域。研究表明,与1998年5、8、9月历史调查数据相比,产卵物种数量稍有下降,但鱼卵、仔稚鱼数量下降较大;控制捕捞强度、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规范用海生态损害赔偿标准是保护辽东湾产卵场的有效措施。
于旭光董婧李轶平付杰李玉龙王爱勇段妍柴雨王小林
关键词:鱼卵仔稚鱼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生态类群组成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5
2019年
根据2013—2014年在黄河口及邻近水域进行的7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等方法,研究了目前该水域生态环境条件下鱼类生态类群组成及其季节变化。研究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1种,隶属硬骨鱼纲10目27科43属;其中定居性鱼类30种,洄游性鱼类17种,河口性4种;暖温种30种,暖水种15种,冷温种6种。暖温种和定居种种数和平均网获量在各季节中均占绝对优势。春季鱼类27种,其中暖温种15种,定居性种类19种;夏季鱼类34种,暖温种和定居性种类分别为20和12种;秋季鱼类30种,暖温种和暖水种分别为16和14种,定居性种类18种;冬季鱼类15种,暖温种11种,暖水种2种,定居性种类12种。暖温性鱼类、洄游性鱼类平均网获量均在夏季最高。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表明,可将16种主要鱼类划分为A~D共4个种类群。A、B类群夏秋季在黄河口水域分布广泛,数量和质量上均占优势,该类群多为洄游性种类;C类群主要由定居种组成,各季节均有分布,春季和夏季分布较广,该类群已适应黄河口多变的环境;D类群主要为河口性鱼类,冬季较多。4个种类群平均网获量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在河口区。黄河口水域鱼类生态类群组成及其季节变化可能主要与水域温度变化、营养盐分布和鱼类洄游等有关。
王娇张崇良薛莹任一平王小林王小林
关键词:鱼类生态类群黄河口
大连海域5种经济鱼类的生长、死亡及资源合理利用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根据2017—2018年大连海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基于FISATⅡ软件对大连海域小黄鱼、高眼鲽、长绵鳚、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这5种常见经济鱼类的生长、死亡及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5种鱼类的渐近体长(L∞)为222.4~495.5 mm,生长系数(K)介于0.36~0.69间。当前5种经济鱼类的开发率(E)为0.57~0.71,均大于0.5和单位补充渔获量最高时开发率(E_(max)),表明资源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结合B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结果,当前5种鱼类的捕捞强度偏大、开捕体长较小。综合考虑鱼类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繁殖及经济利益,建议小黄鱼、高眼鲽、大泷六线鱼、长绵鳚和许氏平鲉的最适开捕体长分别为136、237、207、297 mm和160 mm。本研究结果可作为这5种经济鱼类资源管理的参考,在具体的渔业政策制定中,还需要进一步保证调查数据的时效性和调查方式的全面性、科学性。
刘修泽吉光王彬段妍王小林王爱勇柴雨孙明郭栋董婧王源元田杨
关键词:大连海域种群参数资源状况经济鱼类
辽宁沿海鲬mtDNA控制区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辽宁沿海25尾鲬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的876~878bp全序列。通过GenBank中已有的鲬属鱼类控制区同源序列比对及形态特征分析发现,辽宁沿海鲬实为褐斑鲬而非印度鲬。同时,利用高度变异的控制区序列,对辽宁沿海褐斑鲬进行序列多态性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5尾褐斑鲬间共有22个变异位点,辽宁沿海褐斑鲬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2±0.04和0.0026±0.0017。核苷酸不配对分析表明,辽宁沿海褐斑鲬群体在19 000~63 000年前经历了群体扩张。对比其他已报道鱼类控制区的结构识别序列,对鲬属鱼类控制区的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并找到DNA复制终止相关的序列ETAS,中央保守区的保守序列CSB-F、CSB-E、CSB-D以及保守序列区的保守序列CSB1、CSB2、CSB3。这一结果可为将来全面了解鲬的种群分化研究及其物种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李玉龙刘修泽吉光于旭光李轶平付杰王小林郭栋董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