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欣

作品数:18 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角膜
  • 5篇细胞
  • 4篇膜炎
  • 4篇角膜移植
  • 3篇调节性
  • 3篇异基因
  • 3篇术后
  • 3篇节性
  • 3篇结膜
  • 3篇结膜炎
  • 3篇基因
  • 3篇急性
  • 3篇反应性
  • 3篇变态反应
  • 3篇变态反应性
  • 3篇变态反应性结...
  • 2篇滴眼
  • 2篇滴眼液
  • 2篇调节性T细胞
  • 2篇新生血管

机构

  • 18篇复旦大学
  • 1篇丹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8篇王欣
  • 16篇徐建江
  • 12篇王文韬
  • 10篇乐琦骅
  • 8篇王艳
  • 7篇洪佳旭
  • 4篇赵峰
  • 3篇孙兴怀
  • 3篇郑天玉
  • 3篇庄宏
  • 1篇张朝然
  • 1篇朱文卿
  • 1篇姜春晖
  • 1篇毕颖文
  • 1篇林志荣
  • 1篇陈荣家
  • 1篇景彩虹
  • 1篇李纲

传媒

  • 5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眼科研究
  • 2篇2014第十...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融解症一例
2008年
患者女性,76岁。因左眼红痛、畏光1个月余,加重5d,于2007年11月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954年始发雷诺综合征,1989年确诊患系统性硬皮病。2个月前因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外院行左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左眼视力为0.4。术后约20d左眼红、畏光合并视力下降,无明显眼痛、分泌物增多等不适,在外院就诊,左眼视力为0.1,角膜中央上皮大片脱落,给予抗细菌及病毒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并进一步加重,5d后左眼出现角膜水肿、浸润并合并前房积脓。3周前曾来我院就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提示左眼角膜基质充满大量炎性细胞,未见菌丝与阿米巴包囊。
王欣徐建江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系统性硬皮病硬皮病患者角膜融解摘除术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angiopoietins家族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2008年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是角膜疾患的难题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血管生成素(Ang)与其受体Tie2结合后构成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该系统在血管生成与调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眼科学界已取得一些新的关于Ang/Tie2信号系统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分析、归纳Ang家族及其受体的结构、功能以及Ang/Tie2信号系统在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王欣王文韬徐建江洪佳旭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类受体信号传导角膜新生血管化
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疗效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评价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120眼)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者,包括季节性与常年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0.05%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试验组联合应用0.1%普拉洛芬滴眼液与0.05%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两组用药均为每日3次。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进行随访,评估眼痒、流泪、畏光、异物感等症状与睑结膜乳头和滤泡、分泌物、结膜充血、结膜水肿、角膜缘改变、角膜上皮改变、球周组织水肿等体征,评价有效率及治愈率,并观察用药后不适感与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前症状与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总评分值在治疗后第1天分别为20.30±4.69与12.53±4.12,第4天分别为16.85±3.95与5.93±3.06,第7天分别为12.00±4.26与3.07±3.19,第14天分别为9.45±5.28与1.40±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治疗7d后有效率分别为53.3%与100.0%,治愈率分别为6.7%与46.7%;治疗14d后有效率分别为73.3%与100.0%,治愈率分别为10.0%与73.3%,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未见明显用药后不适感与副作用。结论0.1%普拉洛芬滴眼液能快速、有效地缓解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症状与体征,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治疗药物。
王欣赵峰徐建江乐琦骅王艳王文韬
关键词:非甾体类消炎药普拉洛芬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药物治疗
更昔洛韦胶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8
2010年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胶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60例(60只眼)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分型为角膜基质炎与角膜内皮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0.15%更昔洛韦凝胶,每日4次,以及0.1%氟米龙滴眼液,每日 3次;试验组使用更昔洛韦凝胶与氟米龙滴眼液滴眼,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联合更昔洛韦胶囊,每日3次,每次1000 mg,用药时间为8周.治疗前与治疗后1、2、4、6及8周随访,评估眼痛、视物模糊、畏光、异物感、流泪等症状与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睫状充血、角膜炎症反应、角膜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后沉着物等体征,评价治疗有效率与治愈率,并观察用药后不适感与副作用.两组间症状与体征评分值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角膜知觉变化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症状(对照组10.70±3.61,试验组11.87±3.47)与体征(对照组13.83±3.74,试验组15.27±3.83)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Z=-1.269、-1.419,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总评分值分别为13.63±7.64、10.53±7.18、7.83±6.49、5.37±5.33及4.37±5.11,试验组分别为8.37±4.31、2.70±2.65、0.70±1.44、0.33±0.92及0.17±0.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Z=-2.801、-4.895、-5.260、-4.758、-4.292,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有效率分别为50.0%、73.3%、86.7%、93.3%及96.6%,治愈率分别为0.0%、3.3%、16.7%、30.0%及43.3%,而试验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的有效率均为100.0%,治愈率分别0.0%、36.7%、76.7%、90.0%及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0、16.433、22.571、22.636、17.330,P<0.001).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6.7%与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57,P=0.448).试验
王欣徐建江乐琦骅王艳王文韬
关键词:角膜炎疱疹性更昔洛韦胶囊
卡波姆眼用凝胶对下泪河影响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卡波姆眼用凝胶滴眼后干眼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下泪河面积(TMA)和下泪河高度(TMH)的动态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10例(20眼)干眼患者和10例(20眼)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研究对象均进行裂隙灯、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检查。0.2%卡波姆眼用凝胶1滴滴双眼。使用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别在滴眼前和滴眼后1、5、10、15和30 min动态检查TMA和TMH。结果干眼患者组TMA和TMH基线分别为(0.014 9±0.007 5)mm2和(220.200±49.112)μm;健康对照组基线TMA和TMH分别为(0.049 6±0.026 7)mm2和(375.615±121.425)μm,明显较干眼患者组高(P=0.000)。2组的TMA和TMH在滴眼后1 min均显著升高,5 min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但是滴眼后10 min,健康对照组的TMA和TMH即恢复到基线水平,而干眼患者组则在30 min时恢复到基线水平。结论卡波姆眼用凝胶可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干眼患者的TMA和TMH。眼前段OCT是动态观察下泪河变化的良好工具。
景彩虹王欣王艳
关键词:干眼相干光断层扫描
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术后调节性T细胞与相关因子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在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下游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研究。实验组以BALB/c(H-2^d)小鼠为受体、C3H/He(H-2^k)小鼠为供体,建立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模型48只;对照组的受体与供体均为BALB/c,建立小鼠同基因角膜移植模型48只。观察术后植片的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3d、7d、4周及8周各时间点角膜植片中炎症细胞浸润与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术后3d、7d、4周及8周各时间点受体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Treg及CD103^+CD8^+Treg的表达变化;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与房水中自细胞介素10(IL-10)、IL-4、1干扰素(IFN—γ)及IL-1β的表达变化。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发生时间为7d至4周,平均存活时间为(14.79±1.02)d,对照组术后植片保持透明,观察期(8周)内未发生排斥反应,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34,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对照组外周血CIN^+CD25^+Treg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分别为(3.36±0.29)%、(4.09±0.44)%、(5.44±0.35)%、(5.73±0.53)%,显著高于实验组的(2.50±0.39)%、(3.24±0.25)%、(4.20±0.45)%、(4.1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8、2.898、3.780、4.892,均P〈0.05),两组脾脏中CIN^+CD25^+Treg的表达上调先于外周血;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外周血内CD8^+CD103^+Treg的表达分别为(2.20±0.33)%、(2.79±0.57)%、(4.55±1.03)%、(4.31±0.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3±0.12)%、(1.10±0.19)%、(1.43±0.14)%、(2.10±0.14)%,差�
王欣乐琦骅洪佳旭徐建江孙兴怀王文韬庄宏
关键词:小鼠角膜移植移植物排斥调节性细胞因子类
78例失败穿透角膜移植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穿透角膜移植(PKP)失败植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不同原因所致移植失败的组织病理学演变过程。方法对行二次PKP取下的78例失败角膜植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植片按移植失败原因分为4组,将各组植片按原发病归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原发病复发组呈现与原发病相似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排斥组植片的各层结构基本存在,伴有炎症、成纤维细胞活跃和角膜新生血管(CNV)生长。根据原发病和二次手术时机的不同,又各有不同特点。植片溃疡组中,根据原发病不同呈现以慢性或急性炎性细胞浸润的不同表现。内皮失代偿组植片结构破坏较轻,均以上皮大泡和基质板层变性为主要病理学表现。结论PKP失败植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提示了各种移植失败原因的不同病理学演变过程。
郑天玉洪佳旭徐建江王欣陈荣家毕颖文
关键词:穿透角膜移植排斥组织病理学
中国东部地区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分析
朱文卿王欣王文韬徐建江王艳
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后Treg细胞和Th17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鼠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d acid,ATRA)对受体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
乐琦骅王欣王文韬徐建江
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人角膜缘结构的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活体角膜共焦显微镜(CM)观察角膜缘干细胞(LSC)龛环境与角膜缘基底细胞群活力和数量在正常人群中的情况。方法横断面研究。观察对象为2007年3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选取的社区正常人志愿者120名,并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单眼的眼别,入选标准为无手术、外伤、感染及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透明,眼底镜检查无异常。按照年龄段进行分组,A组为0-岁,B组为20-岁,C组为40-岁,D组为60~79岁,每组30例。使用CM观察研究对象的角膜缘,记录图像并分析各组Vogt栅栏存在情况、计量角膜缘基底细胞大小,对LSC龛环境质量和细胞增殖活力进行评价。结果各组角膜缘组织结构具有不同形态特点。A组29只眼存在Vogt栅栏,占96.7%;1只眼未查见Vogt栅栏,占3.3%。B组29只眼存在Vogt栅栏,占96.7%;1只眼未查见Vogt栅栏,占3.3%。C组21只眼存在Vogt栅栏,占70.O%;5只眼未查见Vogt栅栏,占16.7%;4只眼存在萎缩的Vgot栅栏,占13.3%。D组10只眼存在Vogt栅栏,占33.3%;17只眼未查见Vogt栅栏,占56.7%;3只眼存在萎缩的Vgot栅栏,占10.0%。A组角膜缘上皮基底细胞平均大小为(9.7±1.0)um,B组为(10.7±1.5)um,C组为(10.6±1.2)um,D组为(12.2±1.4)um。结论在正常人群中,角膜缘LSC龛环境存在不同特点;同时,角膜缘基底细胞活力和数量也存在相应变化。
郑天玉徐建江乐琦骅洪佳旭王欣
关键词:角膜缘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