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浩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3篇小肠移植
  • 3篇小鼠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甲状旁...
  • 2篇原发性甲状旁...
  • 2篇首发
  • 2篇术后
  • 2篇排斥
  • 2篇排斥反应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文献复习
  • 2篇内膜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亢进
  • 2篇亢进症
  • 2篇溃疡

机构

  • 1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四中...

作者

  • 13篇王浩
  • 4篇章志翔
  • 4篇田伟军
  • 4篇韩洪秋
  • 3篇朱理玮
  • 3篇王鹏志
  • 2篇刘彤
  • 2篇何庆
  • 2篇高海军
  • 2篇李晓春
  • 2篇陈光
  • 2篇张杰
  • 2篇王浩
  • 2篇赵科
  • 2篇沈文
  • 2篇张秋子
  • 2篇王军
  • 1篇罗宇东
  • 1篇王坤玲
  • 1篇刘铭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01
  • 2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再生细胞抑制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在我国日趋增加,与肠粘膜免疫和肠道稳态异常相关,无理想治疗方案.育龄妇女月经血子宫内膜再生细胞(ERC)作为间充质样干细胞的应用具有独特优势.本项目利用实验性小鼠模型对ERC抑制结肠炎的效...
王浩韩洪秋刘彤章志翔田伟军周广英赵娜赵科吕永成
子宫内膜再生细胞通过表达PD-L1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作用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再生细胞(ERC)通过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抑制作用。方法月事杯收集健康育龄期女性志愿者的月经血,利用标准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取血中单个核细胞,培养后获得ERC。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D-L1过表达ERC组、ERC治疗组、PD-L1低表达ERC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均利用肠系膜上动脉结扎30 min后恢复血供的方法建立肠道IRI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但不结扎。建模后,PD-L1过表达ERC组、ERC治疗组和PD-L1低表达ERC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法,给予5 ng/mL重组人干扰素γ预刺激72 h后的ERC、普通ERC、10μg/mL抗人PD-L1抗体作用72 h后的ERC各5×10^(6)个。72 h后处死各组大鼠,收集肠道组织和血清标本,HE染色后评价肠道组织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及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假手术组、PD-L1过表达ERC组、ERC治疗组、PD-L1低表达ERC组、模型组肠道组织损伤评分分别为(0.500±0.534)、(2.000±0.535)、(2.875±0.641)、(3.750±0.463)、(4.125±0.641)分,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假手术组、PD-L1过表达ERC组、ERC治疗组、PD-L1低表达ERC组、模型组血清D-Lac、DAO、TNF-α、IL-6、IL-1β水平均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ERC能够通过表达PDL1而减轻大鼠肠道IRI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及炎症反应有关。
叶奎彭秋凤史刚刚曲鑫王浩
关键词: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屏障功能
以肋骨棕色瘤为首发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棕色瘤是棕色瘤是一种主要由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一种骨假瘤性病变,主要好发于骨盆、肋骨、长骨骨干、锁骨以及颌骨。本文介绍以肋骨棕色瘤为首发表现的三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结合文献探讨棕色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
王浩张杰张秋子田伟军何庆朱梅
小鼠小肠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标志物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寻找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标志物 ,研究排斥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 ,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受体淋巴细胞中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 2R)α链编码基因功能区的表达水平 ,并对反应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 结果 :小肠移植术后 72h ,异系移植组 (津白Ⅱ号→BALB/c)受体鼠淋巴细胞IL - 2Rα链功能区的转录水平 (0 85± 0 17)显著高于同系移植组 (0 6 0± 0 0 6 )和假手术组 (0 5 7± 0 2 1)。DNA序列测定证实PCR反应产物与IL - 2Rα链功能区编码基因 5’端序列相同。 结论 :小肠移植早期IL - 2Rα链编码基因mRNA的高表达是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启动因素和早期标志物 。
罗宇东梁晓宇王浩朱理玮王鹏志
关键词:小肠移植白细胞介素受体聚合酶链反应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手缝吻合术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疗效评估
目的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PAA)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一种重要外科手段.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回肠贮袋-肛管手吻IPAA(HS-IPAA)术式在UC治愈中的疗效.方法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208例接...
赵科章志翔韩洪秋王浩
DEB-TACE在超米兰标准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前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在超米兰标准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3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肝移植的超米兰标准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50.3±7.8)岁。将术前接受DEB-TACE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DEB-TACE组,根据肝移植术后的肿瘤坏死率再分为A组(肿瘤完全坏死,n=9)、B组(50%≤肿瘤坏死率<100%,n=21)、C组(肿瘤坏死率<50%,n=20)。将未接受任何术前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DEB-TACE并发症。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其生存和复发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DEB-TACE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0%(50/50),接受1~4(1.8±1.2)次介入治疗。DEB-TACE术后并发症,发生栓塞后综合征18例(36.0%)。DEB-TACE组肝移植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0%、90.0%、76.0%,优于对照组94.0%、78.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P=0.015)。A组+B组患者(n=30)肝移植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96.7%、93.3%,优于对照组94.0%、78.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0.012)。C组与对照组肝移植术后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130)。累积无复发生存率组间比较结果与累积生存率比较结果一致。结论超米兰标准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前行DEB-TACE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DEB-TACE后肿瘤坏死程度越高(超过50%或完全坏死),其生存预后越好。
王浩王浩陈光高海军蒋文涛蒋文涛
关键词:肝移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间充质干细胞B7-H1的表达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目的 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免疫抑制特性使其成为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免疫调节手段.我们先前报道了以MSC为主导的治疗能够诱导小鼠心脏移植物免疫耐受的形成,但机理不清.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B7-H1作为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在MS...
王浩韩洪秋田伟军章志翔戴向晨张柏李晓春
实验性小肠移植早期排斥标志物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为寻找小肠移植(SBT)早期排斥标志物,本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小鼠SBT术后12小时受体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IL-2Rα)编码基因进行定性检测,并对移植小肠行同期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同种异体移植小鼠体内IL-2RαcDNA阳性例数均明显高于非手术、同系移植及加环孢素A(CsA)治疗的同种异体移植小鼠;移植小肠病理学检查无异常变化。提示:T细胞表面IL-2Rα基因的活化是启动排斥反应的关键;CsA可抑制IL-2Rα基因转录;IL-2Rα编码基因可作为SBT术后早期排斥标志物。
王浩王鹏志王军朱理玮刘自宽
关键词:小肠移植白细胞介素2排斥反应
单纯分泌雄激素的肾上腺肿瘤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单纯分泌雄激素的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8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3例分泌雄激素的肾上腺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图像、病理学特征、诊治过程及随访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20.95)岁,其中1例除多毛外,还存在痤疮、骨龄发育提前、阴蒂肥大等特异性表现,另2例以多毛、声音粗哑等男性化表现为主。所有患者术前血清睾酮水平(8.32±2.74)nmol/L,完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提示肾上腺肿瘤,均于全麻下行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睾酮均降至正常水平,为(1.39±0.65)nmol/L,低于术前的(8.32±2.7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P=0.013)。结论:单纯分泌雄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腺瘤较为罕见,其临床特征具有特殊性。手术切除仍是优选治疗方案,术后需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王浩郭伟红王坤玲王亮张玉洁何庆刘铭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腺瘤高雄激素血症男性化腺瘤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在肝恶性肿瘤局部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在肝恶性肿瘤局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因肝恶性肿瘤接受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7.9(48,69)岁。根据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对并发症进行分级。以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肿瘤反应情况。记录患者肿瘤大小、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随访患者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随访截至2020年8月27日。结果21例患者中,肝功能Child-Pugh A级20例,Child-Pugh B级1例,消融术后没有出现肝功能降级情况。肿瘤长径为10~56 mm,肿瘤长径≥3 cm者共7例。21例患者共接受21次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2.3(1.5,3.5)h,术后所有的并发症均为Clavien-DindoⅠ级,包括疼痛、发热和臂丛神经拉伤。术后4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为85.7%(18/21),部分缓解率为9.5%(2/21),疾病稳定者0例,疾病进展者1例,占4.8%(1/21),客观缓解率达到95.2%(20/21)。术后3和12个月复查,3个月总体复发率9.5%(2/21),12个月的总体复发率23.8%(5/21),均为异位复发。术后3、12个月的AFP分别为(28.0±7.3)和(29.0±8.1)ng/ml,与术前(278.0±41.2)ng/ml相比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个月=-3.57,t12个月=-4.12,P<0.05)。结论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对于肝脏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浩王浩陈光高海军沈文
关键词:肝肿瘤电穿孔消融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