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英
- 作品数:34 被引量:223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校际联合的自然地理研学旅行探索被引量:2
- 2021年
- 本研究依托省级研学基地——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系统探讨了校际联合的研学旅行的作用,呈现中学自然地理研学课程的方案设计、实施、评价和反思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构建校际联合的研学旅行具有必要性,可为高校地理师范生培养、地理相关课程改革和中学开展、丰富自然地理相关研学旅行活动提供参考。
- 蒋容王石英杨海波
- 关键词:自然地理校际联合
- 华阳河湖群地区滩涂地动态遥感监测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本文首先对华阳河湖群地区1990年、2002年、2010年TM,ETM+数据进行分类,基于GIS软件对近20a滩涂地时空变化、转移过程及典型样带质心转移进行了分析,并应用马尔科夫链预测了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为本区滩涂地保护和利用及渔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如下:(1)滩涂地总面积减少。1990—2002年减少了4.44km2,2002—2010年减少了10.31km2。(2)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复兴镇、洲头乡由于滩涂围垦导致滩涂地向耕地转移,面积减少;作为水产养殖大镇的下仓因围网养殖和围湖造田使得湖泊转换为滩涂地,滩涂地面积增加。(3)下仓样带滩涂地质心呈集中趋势,距离缩小;汇口样带呈分散趋势,距离增大。(4)马尔科夫链预测显示,滩涂地、湖泊在未来依然呈减少趋势,耕地、建设用地会持续增加,而其他地类相对稳定。
- 妙丹王石英李波卢书兵赵丽琴南箔
- 关键词:滩涂地遥感GIS马尔科夫链
-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响应被引量:23
- 2020年
- 城市化程度跟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关系密切,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第二大经济区,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化发展的响应对于珠江三角洲乃至中国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珠江三角洲2000、2005、2010、2015年4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动态度、面积转移矩阵与城市化水平等角度,采用曲线回归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化发展的敏感度。结果表明:(1)珠江三角洲在2000-2015年期间,耕地减少2.66%,建设用地增加1.75%;(2)根据城市化水平和发展阶段将珠江三角洲城市分为三类,分别是处于后期成熟阶段的A类城市(如广州、珠海、深圳、佛山)、从中期加速阶段跨入后期成熟阶段的B类城市(如中山、东莞)以及一直处于中期加速阶段的C类城市(如肇庆、江门、惠州);(3)从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化发展的敏感度来看,A类城市中广州、深圳、佛山的草地敏感度最大,珠海的建设用地敏感度最大,B类城市中山和东莞的建设用地敏感度最大,C类城市中江门、肇庆建设用地的敏感度最大,惠州从林地逐渐过渡为建设用地敏感度最大。2000-201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其发展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逐年降低,中期加速阶段跨入成熟阶段的城市发展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最显著,城市化更加理性的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 何媛婷王石英袁再健郑明国黄斌梁晨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 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退化趋势被引量:8
- 2006年
- 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北方沙尘暴多发区之一,该区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反映了一系列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基于卫星遥感信息和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资料、气象观测和社会经济数据,得出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一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明显增加,草地和水域减少,变化面积最大的是草地,有944.42 km2的草地转变为其他用地类型;从变化速率来看,最快的是建设用地,增加了19.8%,其次是耕地,增加10.2%。土地利用转变的主要类型是草地向耕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变,及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呈退化趋势的土地面积近3倍于恢复土地面积。就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
- 陈玉福徐新良王石英
- 关键词:遥感浑善达克沙地
-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研究展望被引量:10
- 2004年
- 近年北京和华北地区的沙尘灾害天气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上风向地区的农牧交错区不但是防护的重要屏障,也是沙尘的源地之一。为了减轻农牧交错区本身的生态压力和环境恶化,需要明确其范围、界线、发展历史和治理方式。综述了上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农牧交错区研究中比较紧迫的区域和研究方向。在研究的领域当中,荒漠化及物质迁移仍然是持续研究的基础,景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模拟和水土保持等生态恢复研究是针对性较强的研究内容;在农牧交错区中,河北坝上地区和内蒙古乌盟后山、长城沿线、毛乌素和科尔沁等农牧交错地带是重点的研究区域。
- 王石英蔡强国吴淑安
-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沙尘
- 高校野外实习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启示——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高中研学旅行地理类课程开发为例被引量:3
- 2020年
- 高校成熟的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可为高中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组织实施提供重要参考。文章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高中研学旅行地理类课程的开发建设为例,从研学旅行基地确定、教材编制、研学动员大会、研学课程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借鉴高校野外实习教学经验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设计及实施模式探讨。
- 冯丽霞周兴华许婵罗怀良王石英
- 翠屏区植被覆盖及其景观格局变化遥感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翠屏区近年来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可为该区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提供监测方法。利用Landsat数据以及相关辅助数据,通过最大值合成的NDVI的变化趋势和像元二分模型,分析翠屏区2001—2009年植被覆盖变化。结果表明:近9a来翠屏区植被整体覆盖变化改善与退化同时存在,但改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高覆盖度植被面积明显增加,整体植被面积呈增加趋势。此外,选用7个景观指数分析了2001年与2009年不同植被盖度的景观格局变化,发现2009年高盖度植被斑块密度比2001年低,但其整个区域破碎度比2001年高。2009年斑块周长面积分维数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比2001年小,但2009年高盖度植被最大斑块面积和聚合度都较大,其具有的生态自然保护功能明显强于2001年。因此,应继续加强和完善植被覆盖保护措施,以维护植被高覆盖的良好趋势。
- 高国林王石英蒋容
- 关键词:植被覆盖遥感
- 基于波段辐射变化向量的四川省翠屏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 2012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翠屏区植被的动态变化状况,为区域植被变化提供监测方法。【方法】利用1988、2000和2009年3个年份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采用波段辐射变化向量与影像叠加分析和知识分类对翠屏区1988-2009年的植被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不受地形阴影影响的波段辐射变化向量,可有效分析植被覆盖变化;1988-2009年翠屏区植被覆盖表现为增加趋势,且高密度植被面积有所增加;1988-2009年改善的植被区域与破坏的植被区域同时存在,但改善的植被区域面积较大,整个区域表现为植被有所改善。将波段辐射变化向量值的不同等级赋予不同植被生长区域,从中反映了近22年来翠屏区植被生长趋势较好。此外,将植被动态变化与植被生长图叠加耦合分类得到了1988-2009年翠屏区植被动态生长变化特征图谱。【结论】翠屏区1988-2009年的植被覆盖发生明显变化,虽然植被覆盖整体表现为高密度植被面积呈增加趋势,但是改善与退化的植被区域同时存在,因此,应继续加强和完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维持植被覆盖的良好趋势。
- 高国林王石英杨存建彭文甫周介铭罗怀良赵景峰蒋容倪静
- 关键词:知识分类
- 首都圈地区土地退化及其水土保持监测与治理措施
- 土地退化是华北地区近年沙尘天气频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短时间尺度上,人为活动的强度增加导致土地急剧退化.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首都圈土地退化类型、成因机制.在土地利用上,土地退化程度最严重的是超载草地,翻耕地、留茬...
- 王石英蔡强国吴淑安
- 关键词:风蚀
- 文献传递
-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撂荒耕地提取方法
- 2024年
- 快速准确查明我国耕地撂荒情况对于粮食增产尤为重要,利用遥感进行撂荒地监测是一种重要手段。由于西南山区耕地破碎,撂荒地植被生长迅速与正常耕地难以区分,利用遥感提取撂荒耕地的传统方法耗时且存在算力限制,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利用哨兵2号(Sentinel-2A)遥感影像,运用随机森林(RF)与支持向量机(SVM)两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四川省宜宾市耕地提取,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阈值分割模型分割撂荒地,绘制出2018—2021宜宾市撂荒地分布图,撂荒地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6.37%、5.15%、4.31%、3.02%,校验总体精度达到83.87%。基于云计算平台机器学习方法并联合NDVI阈值分割模型,能利用更少实地调查样本实现大范围内撂荒地的提取。
- 阳瑞王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