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丽琳
- 作品数:16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池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壮族民间教育模式给音乐教育的启示被引量:1
- 2008年
- 以传唱刘三姐歌谣为主的壮族民间教育模式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其教育设计的人性化,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方式的愉悦性和实用性对当今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具有很大启示.
- 石丽琳
- 关键词:人文精神音乐教育
- 对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反思被引量:3
- 2008年
-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凸显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而且各学科缺乏有效整合。这些问题源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目标取向、课程评价取向的偏离。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要重新回归正轨,有效地服务于基础教育音乐教育的改革,就要重新摆正课程目标的取向和课程评价的取向。
- 石丽琳
- 关键词: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取向
- 略论《康定情歌》的人性美
- 2008年
- 《康定情歌》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审美信息。文章从《康定情歌》主题和婚俗文化的视角,分析和寻找《康定情歌》蕴含的人性美。
- 石丽琳
- 关键词:《康定情歌》人性美
- 《康定情歌》的情歌文化被引量:5
- 2008年
- 《康定情歌》是独具特色的情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康巴情歌文化的代表作。传统的赛马文化是《康定情歌》产生的源泉,经济交流是促进《康定情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宗教文化对《康定情歌》影响深远。
- 石丽琳
- 关键词:经济交流宗教文化
- 刘三姐歌谣与壮族民间教育被引量:3
- 2008年
- 刘三姐歌谣是壮族民间教育的源泉和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厚的文化资源,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探讨刘三姐歌谣与壮族民间教育的渊源关系,对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壮民族现代文明和谐社会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 石丽琳
- 关键词:文化资源民族精神
- 《康定情歌》民俗解读
- 2008年
- 《康定情歌》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一首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民歌。歌曲以朴素自然的文字,朴实、真挚的情感,讴歌当地青年男女的情感追求,抒发康定人向往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既是一首康定人民的情爱颂歌,也是一幅展示康定民俗的风情画卷。
- 石丽琳
- 关键词:《康定情歌》民俗传统民歌情感人民
- 壮语方言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掌握歌唱语言的技巧和方法
- 2013年
- 歌唱是通过语言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来表达思想情感、塑造艺术形象的综合艺术。在歌唱中,语言是音乐的主体,没有语言歌唱将无法表现,听众也无法知道歌曲所要表达的涵义。壮语方言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由于受方言影响,在使用普通话歌唱时存在发音咬字等困难。为此,探索壮语方言的发音习惯与普通话发音的差异,找出壮语方言学生学习歌唱语言的途径和方法,旨在突破壮语地区歌唱教学的语言难题。
- 石丽琳韦冬香
- 关键词:歌唱语言
- 桂西北高校声乐教育与咽音训练的引入
- 2012年
- 咽音训练是美声唱法中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发声训练方法,也就是意大利民间传统中的喊嗓法。将咽音训练引入桂西北高校声乐教育旨在更系统帮助桂西北高校学生建立歌唱的理念;更直观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理解声乐语言;给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一咽音训练的源流与方式方法咽音训练是美声唱法中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发声训练方法,它提倡通过对咽腔的训练,使演唱者熟练掌握咽腔各参与发音肌肉技能,获得整个喉咽腔共鸣,达到拓展音域、增强共鸣等效果,是演唱者完成科学歌唱和有效保护声带的重要保障。
- 石丽琳
- 关键词:西北高校桂西北声乐教育咽音发声训练美声唱法
- 诠释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的应变品质被引量:3
- 2007年
- 人类文明的日新月异,预示二十一世纪将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育为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进行不懈努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应该见微知著,勇立潮头,敢于竞争,自主塑造独特魅力的优秀品格,具有把握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具备整合教学相长的创新意识等应变品质,才能引领潮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 石丽琳
- 关键词:教学相长
- 商榷地方普通高校非专业音乐教育的走向被引量:1
- 2006年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方普通高校发扬自主创新精神,从自身出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寻找高校非专业音乐教育亮点,走特色发展之路,构建更科学的、更适合地方普通高校非专业音乐教育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为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为宗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核心。地方普通高校发挥社会职能,服务社会,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搭建平台。
- 石丽琳
- 关键词:地方普通高校自主创新民族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