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
- 作品数:84 被引量:15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苏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 慢性病性贫血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慢性病性贫血(ACD)患者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血清诱导铁调素(Hepcidin),IL-6和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61例ACD患者应用LMWH(4 000 u/天,共7~15天)治疗,同时应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Hepcidin和BMP6,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IL-6,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①61例患者治疗后Hepcidin为0.82±0.24 mg/L,低于治疗前1.05±3.8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26,P<0.05),治疗后IL-6为24.88±12.58 mg/L,也明显低于治疗前38.22±31.2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50,P<0.05);而Hb和BMP6两者则无明显差异。但贫血组患者治疗后Hb水平高于治疗前(t=1.983 2,P<0.05)。②肿瘤贫血组治疗后Hb水平为91.18±15.91 g/L,高于治疗前的85.45±18.33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1 1,P<0.05)。③肿瘤贫血组治疗后Hepcidin和IL-6分别为0.73±0.45 g/L和30.33±28.39 mg/ml,均低于治疗前的1.09±0.41 g/L和50.76±42.10 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3.394 1,P<0.01和t=2.359 7,P<0.05),而BMP6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肿瘤无贫血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非肿瘤贫血组虽然Hb水平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⑥肿瘤组患者治疗后Hb水平与Hepcidin,IL-6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280 9,t=2.249 0,P<0.05和r=-0.278 1,t=2.226 6,P<0.05)。Hepcidin与IL-6呈正相关(r=0.294 1,t=2.362 2,P<0.05)。BMP6与Hb,Hepcidin和IL-6水平均无相关关系。结论 LMWH可以改善患者的贫血。其可能的机制为下调IL-6和Hepcidin的表达,但与BMP6无关。
- 邵红严敏陆晔程旭潘湘涛
- 关键词:慢性病贫血
- 荜茇酰胺在恶性肿瘤放射增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荜茇酰胺(piperlongumine)是一种具有抗炎、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研究表明,荜茇酰胺对恶性肿瘤细胞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有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血管生成及肿瘤侵袭转移、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等作用。同时,荜茇酰胺对逆转肿瘤耐药、增加放化疗敏感性有着显著作用。本文主要对荜茇酰胺和活性氧进行概述,对荜茇酰胺放射增敏的主要机制及荜茇酰胺在不同恶性肿瘤放射增敏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荜茇酰胺在放疗增敏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陆叶程旭
- 关键词:放射增敏恶性肿瘤活性氧
- 不同原因血小板减少症血清IL-11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不同原因血小板(PLT)减少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IL-1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4例患者分为特发性PLT减少性紫癜(ITP)组、血液肿瘤组、其他血液病组和实体肿瘤组4个小组,同期30名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组,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11,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TP组、其他血液病组和实体肿瘤组血清IL-11水平分别52.60±27.67、51.05±28.15和(49.81±26.66)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31±18.95)pg/mL,P<0.05];而血液肿瘤组血清IL-11水平为(38.43±19.30)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原因PLT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水平不一致,检测其IL-11有助于了解不同原因PLT减少的可能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
- 潘湘涛陆晔王金湖程旭李蓉严敏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减少症
- 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端粒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c-myc及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一(human telomeric...
- 程旭
-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HTERTC-MYCTRF1急性白血病
- 文献传递
- 消化道肿瘤贫血患者血清铁调素及炎症介质的表达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血清铁调素(Hepcidin)和炎症介质细菌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等细胞因子在消化道肿瘤贫血患者中的表达特点以及与消化道肿瘤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夹心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31例消化道肿瘤贫血患者的Hepcidin、LPS、IL-6、TNF-α、TNF-β、IFN-β、IFN-γ的水平,分析Hepcidin与炎症介质之间的关系,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1.实验组Hepcidin、IL-6、TNF-β、IFN-β、LPS分别为53.8±32.4μg/L、20.3±26.1ng/L、117.4±110.7ng/L、9.8±7.2ng/L、81.6±46.1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1±5.2μg/L、7.9±9.6ng/L、65±23.0ng/L、6.0±2.3ng/L、49.0±19.0μg/L(P<0.05),而IFN-γ及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epcidin与IL-6、LPS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27,p<0.01、r=0.222,P<0.05),与TNF-β、IFN-β呈负相关关系(r=-0.348,P<0.001,r=-0.265,P<0.01),与IFN-γ、TNF-α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消化道肿瘤贫血患者高表达Hepcidin、IL-6、TNF-β、IFN-β、LPS,Hepcidin与IL-6、LPS均呈正相关关系。
- 仇慧珠潘湘涛陆晔程旭饶彪锋
- 关键词:铁调素脂多糖贫血白介素-6
- Hepcidin、BMP6和HJV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研究与铁代谢相关的铁调素(Hepcidin)、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和铁调素调节蛋白(HJV)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胃癌患者Hepcidin、BMP6和HJV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Hepcidin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13.3%∶56.5%,x2=8.99,P<0.01),而BMP6和HJV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40.3%,x2=1.89,P>0.05;93.3%∶83.9%,x2 =0.88,P>0.05).Hepcidin的表达与T分期相关(x2=6.98,P=0.02),而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贫血均无关.BMP6和HJV的表达则与T分期、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贫血均无关.Hepcidin与BMP6、HJV的表达均无关(r=0.13,P>0.05;r =0.15,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Hepcidin高表达,且与患者的T分期相关,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BMP6和HJV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 李蓉陆晔程旭严敏潘湘涛
- 关键词:胃肿瘤贫血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铁调素
- 癌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及贫血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初诊时和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变化、贫血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年龄、消化道出血和化疗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10年期间住院的3079例癌症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治疗前后Hb值的变化和贫血的发生例数,并按临床分期、年龄、出血、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1)3079例患者初诊时(治疗前)贫血发生率为45.0%(1386例),治疗后发生率为63.0%(1941例),P<0.001。Ⅰ级984例(50.7%),Ⅱ级615例(31.7%),Ⅲ级188例(9.7%),Ⅳ级154例(7.9%)。初诊时Hb值(110.3±22.9)g/L,治疗后为(104.8±23.8)g/L,P<0.001。2)单因素分析出血、临床分期、年龄、化疗和性别均是贫血的危险因素(均为P=0.000)。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则为在P<0.05水平,出血、分期、年龄和化疗是贫血的危险因素(均为P=0.000),但性别则未能进入模型,P=0.777。3)胃癌、肺癌、肠癌、食管癌、淋巴瘤和泌尿生殖肿瘤的总贫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初诊时发生率,P<0.001;肺癌、淋巴瘤、食管癌、泌尿生殖肿瘤和头颈部癌治疗后的Hb值均明显低于初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各种类型肿瘤的贫血的发生率有所不同,但贫血程度的NCI分级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症患者有较高的贫血发生率;贫血的发生与临床分期、年龄、出血和化疗有密切关系,与患者性别无密切关系。高龄、出血、中晚期患者更易发生贫血。
- 潘湘涛陆晔程旭李蓉陈丽玉严敏
- 关键词:贫血血红蛋白类
- 铁调素调节蛋白、骨形成蛋白6及铁调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贫血的关系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铁调素调节蛋白(hemojuvelin,HJV)、骨形成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6,bmp6)及铁调素(hepcidin)的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和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4例乳腺癌患者组织以及15例癌旁的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铁调素调节蛋白、骨形成蛋白6及铁调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乳腺癌内分泌分型以及贫血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铁调素表达阳性率为4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铁调素调节蛋白、骨形成蛋白6的表达阳性率在乳腺癌组织中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较好的luminal A型+luminal B型组中铁调素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预后差的组;而铁调素调节蛋白、骨形成蛋白6的表达在两组无明显区别。铁调素的表达在ER阴性组中明显高于ER阳性组,而铁调素调节蛋白、骨形成蛋白6的表达在两组无明显区别。铁调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的年龄、T分期无关,铁调素调节蛋白及骨形成蛋白6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铁调素调节蛋白、骨形成蛋白6的表达与铁调素无相关。贫血组与无贫血组患者铁调素调节蛋白、骨形成蛋白6及铁调素的表达无区别。结论乳腺癌组织中铁调素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铁调素的表达与乳腺癌内分泌分型及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乳腺癌组织中铁调素调节蛋白、骨形成蛋白6的表达与铁调素的表达无关。乳腺癌患者术前贫血与肿瘤组织中的铁调素、铁调素调节蛋白及骨形成蛋白6的表达无关。
- 程旭陆晔李蓉严敏潘湘涛
- 关键词:铁调素乳腺癌
- 基于NUF2mRNA、HAMP mRNA、分期、病理分级及年龄的预后评估模型在肾透明细胞癌预后判断中的运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相关基因mRNA(NUF2 mRNA)以及铁调素mRNA(HAMP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预后判断中的运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KIRC患者基因表达数据,分析NUF2 mRNA、Hepcidin mRNA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及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获得患者总生存(OS)的预后因素,根据独立预后因素构建患者的预后评估模型,并对该模型对患者的预后的评价效果进行分析。结果KIRC患者的NUF2 mRNA及HAMP mRNA高于对照组,高表达患者的预后差于低表达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NUF2 mRNA、HAMP mRNA、分期、病理分级及年龄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基于NUF2 mRNA、HAMP mRNA、分期、病理分级及年龄的预后评估模型评估的高风险组患者的OS低于低风险组,1、2、3年OS分别为81.4%、70.7%及60.5%;预后评估模型1、2、3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0.800及0.793。结论基于NUF2 mRNA、HAMP mRNA、分期、病理分级及年龄构建的预后评估模型能更准确的判断KIRC患者的预后。
- 单丽朱晓力向程程张媛顾国建程旭
-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
- 放射治疗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同时初步探讨放射治疗所造成的造血系统不良毒性反应产生的部分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就近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446例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象包括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和血小板(PLT)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论:充分了解放射治疗对机体造血系统的不良影响对于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放射治疗、保护患者的健康、提高治愈率,以及提高生成期和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左二冬潘湘涛程旭张媛
- 关键词:造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