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芸

作品数:51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文学
  • 13篇艺术
  • 4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0篇戏曲
  • 9篇元杂剧
  • 9篇杂剧
  • 8篇文学
  • 7篇汤显祖
  • 6篇明清
  • 5篇清代
  • 5篇晚明
  • 5篇戏曲史
  • 4篇东传
  • 4篇燕行录
  • 4篇元曲
  • 4篇文体
  • 4篇戏曲研究
  • 4篇牡丹亭
  • 4篇朝鲜王朝
  • 3篇学术
  • 3篇元杂剧研究
  • 3篇杂剧研究
  • 3篇书评

机构

  • 50篇武汉大学
  • 2篇平顶山学院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作者

  • 50篇程芸
  • 2篇岳上铧
  • 2篇李越
  • 2篇柯尊斌
  • 2篇谭静
  • 2篇李艳华
  • 1篇胡非玄
  • 1篇何博
  • 1篇潘明福
  • 1篇张明明
  • 1篇刘瑞芳
  • 1篇张金蕾

传媒

  • 7篇戏曲研究
  • 6篇文学遗产
  • 5篇戏曲艺术
  • 5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文艺研究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长江学术
  • 2篇文化遗产
  • 2篇人文论丛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文献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写作(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 2篇199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代曲学复古与元曲的经典化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从尊体、辨体和创体的角度,重新梳理并解读了明代推尊正音、崇尚本色、宗法元人等具有复古倾向的曲学主张。"尊体"意识促进了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学典范传统对元曲的延纳,"辨体"意识的聚焦处在于塑造作为整体的曲体文学其统一的美学规范;而建构"新传奇"文体时,北曲又因相对严整的宫调、韵律而呈现出"典范美"色彩。明代曲学复古是"元曲经典化"历史进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揭示了元曲美学层面的内在体性、特质,也为晚近以来的某些论说埋置了伏笔。
程芸
关键词:曲学复古元曲明代
清代“梨园花谱”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7年
20世纪30年代以来,清代"梨园花谱"逐渐成为戏曲史研究的一种材料,其价值已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进入新世纪以后,相关研究角度多样、新见迭出。然而,花谱研究虽成绩斐然,但学术积累相对薄弱,亟待进一步的深入与展开。本文作者建议加强三个向度的考察:其一,对梨园花谱的文学特质的整体性观照;其二,促进以梨园花谱为切入点的跨学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其三,可将梨园花谱与清代戏曲史、演剧史的具体问题勾连在一起,以拓展研究空间。
程芸张金蕾
关键词:清代戏曲戏曲史
王实甫《丽春堂》的题材、曲调和演出空间——基于元杂剧“文本流动性”的考察
2024年
《丽春堂》杂剧所具有的金代气息的题材、文辞,不必视为作者年代的投影,它们依托于明代内廷演剧这一特定的演出空间。明清曲谱、曲选存录的该剧若干曲调或曲段,提示了更为多样的文本状貌,但不可据以推定其“原貌”或“原本”。《丽春堂》除今存明刊本之外,可能还曾存在其他文本系统。《丽春堂》既保留了王实甫的原词,也沉淀了明代史官、内廷表演者以及后世编刊者的选择,或许还有金人旧曲的遗存,是一种流动的交织错落的文本。关于元杂剧“文本流动性”的讨论,可与“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形成方法论的对话,即每一个文本都寄身于具体的历史语境,有其特别的意义与功能。
程芸
关键词:王实甫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元杂剧演出空间明刊本流动性
英国汉学界“中国戏剧”观念的发生及其历史语境——基于元杂剧《老生儿》德庇时译本相关书评的考察被引量:2
2021年
德庇时的《老生儿》英译本问世后,伦敦多家评论期刊发表了密集的书评,呈现出英国汉学界早期的"中国戏剧"观念及其历史语境的一些特征。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是《老生儿》获得关注的重要历史机缘,《老生儿》的英译与文学批评,可以视为英国汉学脱离天主教耶稣会士的主导,独立研究中国文学、戏剧的开始。相关书评文章融合了时政批评、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既有实用主义的目的,也深受当时英国"感伤喜剧"的影响。译者、书评编者和批评者三方,将当时的"纯文学"和"通俗文学"观念嫁接于中国文学,给予中国戏曲、小说以迥异于同时代中国正统文学界的定位、评价。这一汉学史视域中的元杂剧跨文化传播提醒我们,有必要重视历史语境的复杂性,深入其肌理和场域,挖掘和感受具体而微的细节。
程芸谭静
关键词:元杂剧中国戏剧
《疏者下船》的版本差异与意义空间——基于元杂剧“文本流动性”的考察被引量:3
2022年
元杂剧《疏者下船》今存版本差异很大,以“脉本”为分析的基础,而以“元本”“臧本”为参照,通过某些具体细节、现象的辨析和描述,可以回应若干更具宏观性或理论性的问题:其一,《疏者下船》题名“楚昭王”或“楚昭公”的不同,与禁毁“驾头杂剧”无关,其脚色体制和叙事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二,脉本既有近于元本之处,也有同于臧本之处,还留下了据元本改订的痕迹,是一个“流动的文本”,不能视为明代内廷演剧的完整反映;其三,《疏者下船》的理解和阐释,要受到伍子胥故事相关“潜隐剧本”的影响,其意义空间并不稳定、独立,也具有流动性。基于“流动性”这一观念,关注元杂剧文本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本身所具有的层次和变异,以及这些流动、变异与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联,可重新检视某些杂剧文本的意义和价值。
程芸
关键词:元杂剧文本流动性历史语境
韩国文集所见元明清戏曲资料辑考
2017年
韩国古代文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域外汉籍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中有关中国戏曲的史料文献,亦自不乏。今主要据《韩国文集丛刊》《韩国历代文集丛书》等集,1録所见中国戏曲关联性史料,分类排列,注明出处,并加按语,考其背景,以便学者利用。
程芸
关键词:戏曲史料明清
“道学”与汤显祖的文体选择被引量:2
2006年
汤显祖的思想相当驳杂,“道学”是最值得重视的因素。“道学”形而上的内在精神超越,赋予了汤氏独特的“思想者”气质,并进而影响他的文体选择。其古文理想和曲体价值观,均显示出重道德理性的传统“杂文学”观念在晚明时期的回潮。
程芸
关键词:汤显祖道学文体选择
“存在和目的之间的不协调”——三首元散套讽刺艺术辨析
1995年
讽刺是实现文学醒世喻人社会功能的重要艺术手段。元代散曲中讽刺运用之广、之巧的例证俯拾即是,这里分析的是三首以其卓越的讽刺艺术名世的套数:马致远的[般涉调·耍孩儿]《借马》、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和钱霖的[般涉调·哨遍]《看钱奴》。如果从风格上作出类型化的归纳,古典诗歌中的讽刺大致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讦直、坦率。作者在暴露各种丑行、恶行的同时。
程芸
关键词:讽刺艺术讽刺文学古典诗歌社会功能元代散曲
龙继栋《烈女记》东传朝鲜王朝考述--兼及明清戏曲"死文学"的价值重估
晚清龙继栋的《烈女记》传奇不为研究者所重视,然而,却在当时的文献中留下很多相关记载,且一再刊印,甚至东传朝鲜,得到两位朝鲜文人的高度赞誉。《烈女记》东传朝鲜看似偶然、普通,其实依托着一个流动的跨国的"文学空间",有其必然...
程芸
中国古人文学史观中的文学发展动因论研究
程芸
关键词:文学史连续性动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