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芸
- 作品数:51 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明代曲学复古与元曲的经典化被引量:4
- 2014年
- 本文从尊体、辨体和创体的角度,重新梳理并解读了明代推尊正音、崇尚本色、宗法元人等具有复古倾向的曲学主张。"尊体"意识促进了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学典范传统对元曲的延纳,"辨体"意识的聚焦处在于塑造作为整体的曲体文学其统一的美学规范;而建构"新传奇"文体时,北曲又因相对严整的宫调、韵律而呈现出"典范美"色彩。明代曲学复古是"元曲经典化"历史进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揭示了元曲美学层面的内在体性、特质,也为晚近以来的某些论说埋置了伏笔。
- 程芸
- 关键词:曲学复古元曲明代
- 清代“梨园花谱”研究述评被引量:2
- 2017年
- 20世纪30年代以来,清代"梨园花谱"逐渐成为戏曲史研究的一种材料,其价值已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进入新世纪以后,相关研究角度多样、新见迭出。然而,花谱研究虽成绩斐然,但学术积累相对薄弱,亟待进一步的深入与展开。本文作者建议加强三个向度的考察:其一,对梨园花谱的文学特质的整体性观照;其二,促进以梨园花谱为切入点的跨学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其三,可将梨园花谱与清代戏曲史、演剧史的具体问题勾连在一起,以拓展研究空间。
- 程芸张金蕾
- 关键词:清代戏曲戏曲史
- 王实甫《丽春堂》的题材、曲调和演出空间——基于元杂剧“文本流动性”的考察
- 2024年
- 《丽春堂》杂剧所具有的金代气息的题材、文辞,不必视为作者年代的投影,它们依托于明代内廷演剧这一特定的演出空间。明清曲谱、曲选存录的该剧若干曲调或曲段,提示了更为多样的文本状貌,但不可据以推定其“原貌”或“原本”。《丽春堂》除今存明刊本之外,可能还曾存在其他文本系统。《丽春堂》既保留了王实甫的原词,也沉淀了明代史官、内廷表演者以及后世编刊者的选择,或许还有金人旧曲的遗存,是一种流动的交织错落的文本。关于元杂剧“文本流动性”的讨论,可与“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形成方法论的对话,即每一个文本都寄身于具体的历史语境,有其特别的意义与功能。
- 程芸
- 关键词:王实甫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元杂剧演出空间明刊本流动性
- 英国汉学界“中国戏剧”观念的发生及其历史语境——基于元杂剧《老生儿》德庇时译本相关书评的考察被引量:2
- 2021年
- 德庇时的《老生儿》英译本问世后,伦敦多家评论期刊发表了密集的书评,呈现出英国汉学界早期的"中国戏剧"观念及其历史语境的一些特征。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是《老生儿》获得关注的重要历史机缘,《老生儿》的英译与文学批评,可以视为英国汉学脱离天主教耶稣会士的主导,独立研究中国文学、戏剧的开始。相关书评文章融合了时政批评、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既有实用主义的目的,也深受当时英国"感伤喜剧"的影响。译者、书评编者和批评者三方,将当时的"纯文学"和"通俗文学"观念嫁接于中国文学,给予中国戏曲、小说以迥异于同时代中国正统文学界的定位、评价。这一汉学史视域中的元杂剧跨文化传播提醒我们,有必要重视历史语境的复杂性,深入其肌理和场域,挖掘和感受具体而微的细节。
- 程芸谭静
- 关键词:元杂剧中国戏剧
- 《疏者下船》的版本差异与意义空间——基于元杂剧“文本流动性”的考察被引量:3
- 2022年
- 元杂剧《疏者下船》今存版本差异很大,以“脉本”为分析的基础,而以“元本”“臧本”为参照,通过某些具体细节、现象的辨析和描述,可以回应若干更具宏观性或理论性的问题:其一,《疏者下船》题名“楚昭王”或“楚昭公”的不同,与禁毁“驾头杂剧”无关,其脚色体制和叙事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二,脉本既有近于元本之处,也有同于臧本之处,还留下了据元本改订的痕迹,是一个“流动的文本”,不能视为明代内廷演剧的完整反映;其三,《疏者下船》的理解和阐释,要受到伍子胥故事相关“潜隐剧本”的影响,其意义空间并不稳定、独立,也具有流动性。基于“流动性”这一观念,关注元杂剧文本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本身所具有的层次和变异,以及这些流动、变异与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联,可重新检视某些杂剧文本的意义和价值。
- 程芸
- 关键词:元杂剧文本流动性历史语境
- 韩国文集所见元明清戏曲资料辑考
- 2017年
- 韩国古代文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域外汉籍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中有关中国戏曲的史料文献,亦自不乏。今主要据《韩国文集丛刊》《韩国历代文集丛书》等集,1録所见中国戏曲关联性史料,分类排列,注明出处,并加按语,考其背景,以便学者利用。
- 程芸
- 关键词:戏曲史料明清
- “道学”与汤显祖的文体选择被引量:2
- 2006年
- 汤显祖的思想相当驳杂,“道学”是最值得重视的因素。“道学”形而上的内在精神超越,赋予了汤氏独特的“思想者”气质,并进而影响他的文体选择。其古文理想和曲体价值观,均显示出重道德理性的传统“杂文学”观念在晚明时期的回潮。
- 程芸
- 关键词:汤显祖道学文体选择
- “存在和目的之间的不协调”——三首元散套讽刺艺术辨析
- 1995年
- 讽刺是实现文学醒世喻人社会功能的重要艺术手段。元代散曲中讽刺运用之广、之巧的例证俯拾即是,这里分析的是三首以其卓越的讽刺艺术名世的套数:马致远的[般涉调·耍孩儿]《借马》、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和钱霖的[般涉调·哨遍]《看钱奴》。如果从风格上作出类型化的归纳,古典诗歌中的讽刺大致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讦直、坦率。作者在暴露各种丑行、恶行的同时。
- 程芸
- 关键词:讽刺艺术讽刺文学古典诗歌社会功能元代散曲
- 龙继栋《烈女记》东传朝鲜王朝考述--兼及明清戏曲"死文学"的价值重估
- 晚清龙继栋的《烈女记》传奇不为研究者所重视,然而,却在当时的文献中留下很多相关记载,且一再刊印,甚至东传朝鲜,得到两位朝鲜文人的高度赞誉。《烈女记》东传朝鲜看似偶然、普通,其实依托着一个流动的跨国的"文学空间",有其必然...
- 程芸
- 中国古人文学史观中的文学发展动因论研究
- 程芸
- 关键词:文学史连续性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