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英 作品数:42 被引量:255 H指数:11 供职机构: 海南大学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海巴戟开花习性与授粉方式的观察和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了田间和室内相结合,固定植株跟踪观察的方法,对海巴戟(Noni)开花习性与授粉方式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海巴戟在海南周年开花,开花的数量和质量一年四季有所不同,开花盛期为每年的4~7月。每朵花从开放到凋谢的时间平均2d,开花高峰期在每天清晨9~10h,下午也有开花,授粉后花瓣掉落。单花序从初花至尾花开放持续时间平均42d,平均开花数20朵,海巴戟授粉方式为自花授粉。文中就双受精对海巴戟果实膨大的影响,花器结构对授粉方式的影响等展开了讨论。 何书奋 符洁 林道哲 邢诒旺 符文英关键词:开花习性 授粉方式 海南粗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2003年 海南粗榧 (CephalataxusmanniiHook f ) ,为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三尖杉属(Cephalotaxus)植物 ,主产海南 ,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因其材质优良和卓有特效的抗癌效果而屡遭砍伐及毁灭性利用 ,现已处于濒危灭绝边缘。近年来 ,系统研究了海南粗榧种群生物生态学特征等内容 ,探讨其致濒机理 ,以求达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目的。海南粗榧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低 ,是海南粗榧濒危的内因 ;而破坏性开发 ,生境破碎化 ,台风袭击 ,动物对果实种子的侵食等 ,只是其濒危的外因。因此对海南粗榧仅就地保护远远不够 ,还必须通过不同繁殖方式复壮和迁地保护 ,以扩大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及利用资源量 ,提高其遗传多样性水平。 符文英 杜道林 邢诒旺关键词:海南粗榧 迁地保护 生物学特性 资源状况 无核荔枝新品种——南岛无核 被引量:1 2015年 "南岛无核"是从海南琼北雷虎岭地区荔枝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2013年10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定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单果质量35 g,可食率86%。果皮浅红色,果肩一斜一隆起,裂片峰锐尖,缝合线明显。果肉厚且凝脂晶莹,多汁,脆爽醇香。可溶性固形物16.4%,总糖14.7%,总酸0.2%,维生素C 310 mg/kg。 邢诒旺 符文英关键词:无核荔枝 实生群体 单果质量 维生素C 缝合线 野生稻不同基因组的SSR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3 2004年 本研究应用SSR标记分析了 18份野生稻不同基因组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18份野生稻不同基因组材料可分为 3大组 ,即AA和BCD为一组、FF和GG为一组和HHJJ为一组 ;同一基因组内的野生稻亲缘较近 ,不同基因组间的亲缘较远 ;不同基因组的平均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远近的顺序为AA >BCD >BBCC >CCDD >CC >FF ,其中CC和CCDD基因组、FF、GG和HHJJ基因组间的亲缘性较高 ,并推测CC基因组中的药用野生稻 (O officinalis)和宿根野生稻 (O rhizomatis)可能是CCDD基因组的高秆野生稻 (O alta)、阔叶野生稻 (O latifolia)和重颖野生稻 (O grandiglumis)的共同母系亲本。 郑景生 陈良兵 符文英 李义珍关键词:野生稻 基因组 SSR标记 亲缘关系 海巴戟良种‘万维1号’ 被引量:2 2014年 ‘万维1号’是从美国夏威夷大岛引种,采用选择育种方法经选株、选果、选种、选苗、实生苗繁殖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具有早产、高产、稳产、优质、抗递性强等特性。适于在海南岛的南部和西部、永兴岛等偏热带地区尤其是海岸线盐碱地区营建果园兼海防林,生产果实供食品加工。 邢诒旺 符传贤 林道哲 李琼义 符文英关键词:海防林 诺丽鲜果与诺丽发酵汁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对诺丽鲜果与诺丽发酵汁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结晶等方法对诺丽鲜果及诺丽发酵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诺丽鲜果和诺丽发酵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从诺丽鲜果中分离并鉴定出了β-谷甾醇、异东莨菪亭内脂、熊果酸、熊果酸甲酯共4个化合物。而从诺丽发酵汁中分离鉴定出了β-谷甾醇、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东莨菪亭内脂共3个化合物。结论诺丽鲜果与诺丽发酵汁中共有的化学成分为β-谷甾醇。 龚敏 苏奎 杨先会 符文英 邓世明关键词:化学成分 不同海南粗榧种群核型及其变异研究 被引量:6 2004年 采用核型分析和巢式方差等级分析等技术对分布于海南的海南粗榧5个种群染色体水平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坝王岭种群、尖峰岭种群、卡法岭种群、黎母岭种群和吊罗山种群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16m+6msm+2sm(2SAT)、2n=2x=24=16m+6msm+2sm(2SAT)、2n=2x=24=18m+4msm+2sm(2SAT)、2n=2x+24=20m+2msm+2sm(2SAT)和2n=2x=24=18m+4msm+2sm;2)相对长度变异最高的为第5对染色体(90.35%),最低的为第10对染色体(24.54%);臂比变异最高的为第4对染色体(86.54%),变异最低的为第12对染色体(40.228%);3)虽然海南粗榧不同种群核型表现出一定差异,但是其间差异不显著,都为较原始的2A型;4)无论是相对长度还是臂比,种群内的变异量总是远远超过种群间的变异量;其中坝王岭种群和吊罗山种群间的变异其相对长度和臂比都是最高的,坝王岭和卡法岭种群、卡法岭和吊罗山种群的变异最低;5个地点海南粗榧种群间的VST值平均为10%,即在常规染色体的遗传变异中,平均只有10%的变异来自于种群间,而大部分变异(约90%)来自于种群内的个体和细胞间.这样的分化系数表明在海南粗榧种群间进行着频繁的基因交换. 王峻玉 杜道林 符碧 符文英 付永川 董卫军关键词:海南粗榧 核型分析 常绿乔木 海南普通野生稻和山栏稻遗传多样性及起源演化的研究 本研究应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12份海南省不同生境普通野生稻和山栏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了进化树。结果表明:相同类型的材料遗传距离最近,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比山栏稻较为丰富。其中,琼海普野与澄迈普野、琼中山栏的亲缘... 符文英 肖冠愚 邢诒旺 周王鼎 伍书钦 甘燕琴关键词:普通野生稻 SSR 文献传递 海巴戟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02份海巴戟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每个引物平均扩增出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3个,占总数的96.92%。在相似系数为0.63时,202份海巴戟种质分为5个类,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检测到有效等位基因数Ne=1.604 2,基因多样性H=0.3 488,Shannon's信息指数I=0.520 6,说明202份海巴戟种质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廖丹 程江波 聂风琴 李明 林道哲 符文英关键词:ISSR 聚类分析 海巴戟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 被引量:5 2014年 以126份海巴戟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生物学性状、农艺学性状、SRAP分子标记等遗传多样性数据,采用逐步聚类法,开展海巴戟核心种质构建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巴戟核心种质的最佳构建方法为Average系统聚类,G策略取样,15%的组内取样比例。应用该构建方法初步构建了由21个不同种质株系构成的海巴戟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程江波 邢诒旺 赖茂良 聂风琴 林道哲 孙仁毅 符文英关键词:核心种质 聚类方法 取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