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保
- 作品数:174 被引量:368H指数:9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方东美论中国原始宗教
- 2017年
- 方东美以为现存的中国神话资料,如《山海经》《楚辞》,形成于战国,不能据以研究中国原始宗教,而应根据《尚书·洪范》研究中国原始宗教,因为他认为"《洪范》是中国的启示录"。他主要从洪范九畴中的"五行"、"皇极"两畴来研究中国原始宗教。对"五行",他重在揭示"五行"由五材衍变为五大"自然功用神"的过程,以说明中国先民的原始思维,同样是将自己的"直接经验"诉诸于神话形式,"变作自然宗教";对于"皇极",他重在说明:"皇极"可以说是中国先人原始思维的"思想模式",反映了中国先民"品性善良之宗教信仰",既意味着"中国上古宗教含藏一套饶有机体主义精神之宇宙观",也意味着中国先人因敬事仁爱神,故其宗教情绪中不存在"被造物情结"。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原始宗教"后面隐藏了一种思想,就是宗教的民主"。
- 蒋国保温祥国
- 关键词:方东美原始宗教神话皇极
- “解构专制”的解构——读冯天瑜、谢贵安近著《解构专制》被引量:1
- 2004年
- 在中国文化史上曾产生了两个辉煌的时代,一个是以百家争鸣著称的春秋战国时代,一个是以中西文化颉颃为表征的明末清初时代。如果说前者是中国文化突破宗教神秘主义以后一种人文主义的自觉建构的话,那么后者则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化的一次不成功的近代性的解构。虽然从结果上说,明末清初的那次企图突破封建文化传统之索绊的努力最终以回归传统而失败,但那场封建文化的解构思潮,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话题,而其中每一个话题又莫不关涉中国文化近现代走向这个时代课题。对破解这个时代课题来说,如何认识那场思潮中所形成的反封建之政治理念的性质与意义,无疑是最能牵动人们神经的话题,引起了反复讨论。屡次讨论固然都深化了认识,但当我深入地剖析以往讨论所形成的种种结论,诸如文艺复兴说、早期启蒙说、经世致用说、实学说、批判总结说、反理学说等时,我心中的疑惑非但难以排解,反倒一再加深,不敢轻信其中的任何一说,因为我觉得各说与我对明末清初时代精神的把握都有隔膜。当读到到冯天瑜、谢贵安合著的《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下引仅注页码)一书后,我觉得它是目前所能看到的研究该问题的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刻的著作;同时我认为作者把明末清初学人对宗法专制的批判定义为“新民本”,从解构宗法专制的意义上谈“新民本”的意义,不但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新见解,而且准确地把握了那个批判思潮的性质与意义。
- 蒋国保
- 关键词:人文主义中国文化
- 儒学世俗化的现代意义被引量:8
- 2000年
- 本文分为四个方面探讨了儒学世俗化的现代意义:首先,指出儒学在现代所遭遇的最严重的困境,当是现代民众在“情感上拒斥儒学”;其次,分析了儒学被冷落的原因,认为就儒学自身找原因的话,这只能归咎于儒学后来的精神发展在价值取向上坚持“贵族化”倾向,越来越背离原始儒学重“世俗”的精神蕲向;再次,以方东美与牟宗三为例,说明现代新儒家不但没有改变以往儒学的精神方向,反而更以现代理性的方式,把原始儒学原本十分明白易懂的说教变成了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才能体悟的“绝学”;最后,就如何改变现代新儒家发展儒学的路数,以求实现儒学世俗化谈三点具体意见:1.须改变立场,由重“士”转向重“民”;2.须改变观念,由不能容忍世俗价值转向重视民众的世俗要求;3.须改变导向,由专注正面指导人生转向积极关注人生的负面。
- 蒋国保
- 关键词:儒学世俗化民众精神生活需要
- 论生态科学意识的历史演变被引量:2
- 2016年
- 生态科学意识是人们根据对生态科学知识的提炼与升华所形成的特定原理去审视自然生态系统,并妥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主体意识和主体素质。生态科学意识是生态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意识的科学基础。生态科学意识的历史演变与生态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向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紧密相连,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前生态科学时期、经典生态科学时期和现代生态科学时期。考察生态科学意识的演变历程,有助于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从中汲取前人的生态智慧,并以生态科学的态度去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蒋国保
- 关键词:生态科学生态意识历史演变
- 方东美论中国文化精神述评
- 2015年
- 方东美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以凸显中国文化的特质、精神及精神价值。他认为:中国文化从原始信仰开始就走上了理性意义的思想变革道路,所以属于'早熟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乃广大和谐的生命精神;这一精神在绵延的过程中形成了四大精神形态,即原始儒学、原始道家哲学、中国大乘佛学、宋元明清新儒学;这四大精神之会通处——旁通统贯论、殊异道论、人格超升论,代表着中国文化最高的精神成就;晚清以后,中国文化精神衰落;欲复兴衰落的中国文化精神,固然要'他助''自救'兼顾,但首先要循上回向,以道家哲学将当下中国人的生命精神提升至高尚的真善美价值会通境界,然后循下回向,用儒家的哲学将已提升起来的高尚生命境界一步步落实在人之生活实践的各个层面。
- 蒋国保
- 关键词:方东美中国文化原始宗教
- 张岱年“新气学”与中国哲学之现代发展
- 2015年
- 本文认同将张岱年哲学称为"新气学"。但并非旨在论证这一称谓对于揭示张岱年哲学性质的合理性,而只是论及张岱年先生因认同辩证唯物论而始终推崇"气学"以及其推崇"气学"的目的。其目的就是创造自己的新哲学——新气学。"新气学"的"新"有三:创造性地综合、将"气"诠为现代哲学范畴的物质、在传统"气本论"的基础上架构了一个现代哲学范畴的唯物论体系。较之现代新儒家的形上学,"新气学"对于中国哲学之现代发展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不同于"理本"论、"心本"论之"气本"论的现代哲学发展路向。
- 蒋国保
- 关键词:中国哲学
- 化士学为民学:泰州学派变革儒学的当代启迪
- 2023年
- 以王艮为旗帜的泰州学派,学术上根本的抱负,就是致力于儒学民间化。泰州学派的儒学民间化,是打着阳明学旗号对传统儒学进行变革。泰州学派以“百姓日用即道”为思想纲领的儒学民间化、儒学世俗化之变革儒学的运动,是在儒学史第一次试图将儒学由“士学”变成“民学”的真正的实践运动。现今推行儒学当代转化,最有必要从泰州学派那里汲取的启迪就是:当代的儒学变革(儒学现代转化),不能循其他路数进行,只能循“化士学为民学”的路数进行。为了以这一路数推行儒学现代转化(儒学现代化),当代儒学从业者(儒学现代化的担当者)须通过“三个转变”以落实“三个改变”。
- 蒋国保蒋国保
- 关键词:泰州学派
- 中国哲学当代发展的基本路向
- 2004年
- 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是指中国哲学由现代走向未来的过渡阶段的发展。在这个过渡阶段(21世纪前30年内),中国哲学应该从超越中国现代哲学的意义上寻找其发展的基本路向。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对中国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趋势作了大致的梳理,以便说明目前所有现成的中国哲学当代发展的方案,因为没有顾及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失去了指导中国哲学当代发展的现实意义。要谋求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中国哲学界必须寻找新途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当代哲人首先要在三个问题上求得基本的共识。
- 蒋国保
- 关键词:中国哲学路向
- 王夫之与方以智订交考被引量:1
- 1985年
- 方以智与王夫之的友谊到底开始于何时何地?长期以来,成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桩公案。我的这篇文章虽企图了结这桩公案,但能否达到目的,还有待同志们的评断和指教。一、以智与夫之不可能订交于武冈关于方以智与王夫之订交的时间和地点,最早的记载是:“以智寓居新宁,复移居武冈之洞口。其居武冈时与衡阳王夫之善。既为僧青原,以书招夫之甚勤,最后有‘时乎不再来’之语。夫之复书云不能披缁以行。寓意赫蹏,意难即白,而以智下世矣。
- 蒋国保
- 关键词:中国哲学史
- 生态和谐与环境道德教育被引量:6
- 2008年
- 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和谐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和资源保障。生态和谐的实现离不开环境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的过程包含了五个基本的环节,即环境道德认知、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信念、环境道德意志和环境道德行为。环境道德教育是提高人类环境道德素质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生态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 蒋国保
- 关键词:生态和谐和谐社会环境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