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圣鑫
- 作品数:21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地西他滨为基础的低强度化疗对青中年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以地西他滨为基础的低强度化疗对青中年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8例接受以地西他滨为基础的低强度化疗治疗(观察组)的青中年RRAML患者和50例接受中剂量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高强度化疗治疗(对照组)的青中年R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 (1)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76. 9%,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52. 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3)。(2)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中粒细胞缺乏的中位持续时间和血小板<20×10~9·L^(-1)的中位持续时间更短,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皮肤黏膜损伤(如皮疹、黏膜充血等)方面更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1)对青中年RR-AML患者来说,以地西他滨为基础的低强度化疗效果要优于以中剂量阿糖胞苷为基础的高强度化疗。(2)对青中年RR-AML患者来说,接受以地西他滨为基础的低强度化疗的不良反应在某些方面要小于接受以中剂量阿糖胞苷为基础的高强度化疗。
- 蔡圣鑫王立华邢丽娜张晓蕾李扬郭晓玲张静楠郭晓楠任金海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中剂量阿糖胞苷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子学缓解后无化疗维持治疗的探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前,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已超过90%[1-3],缓解后仍需进行巩固和维持治疗,否则容易复发。传统的巩固和维持治疗包括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但是化疗存在短期及长期的治疗毒性,如感染、心力衰竭及诱发第二肿瘤等[4-5],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其经济负担。
- 刘金霞任金海任金海郭晓楠郭晓玲蔡圣鑫乔淑凯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
- 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前后生物学标志的变化
-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复发前后生物学标志的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以利于减少疾病的复发以及提高复发后的再缓解率.方法:(1)标本选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2007年3月至201 1年12月间...
- 范颖任金海郭晓玲温树鹏郭晓楠张静楠邢丽娜蔡圣鑫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疾病复发生物学标志血清指标
- 1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分析并比较成人及儿童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1.对115例初治ALL患者,其中成人62例,儿童53例,利用以CD45/SSC设门的四色流式细胞术(FC...
- 祁旬任金海郭晓玲温树鹏郭晓楠张静楠邢丽娜蔡圣鑫
-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一例疗效分析及文献复习
- 硼替佐米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具有一定的靶向性抗肿瘤作用。目前,硼替佐米用于首次复发的MM疗效显著,有关硼替佐米治疗多种类型的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急性髓系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中,已显...
- 黄月华王艳郭晓玲崔桂荣魏雅蔡圣鑫潘峻董作仁
- 关键词: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
- 骨髓增殖性疾病合并假性高血钾4例被引量:9
- 2010年
-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等疾病,以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的过度增多为临床表现 。近来国内外的病例报道显示,在这些患者中会出现假性高血钾的情况。本文报道4例出现假性高血钾的临床病例,分析患者发生假性高血钾的情况,并结合文献讨论假性高血钾发生的原因。
- 郭晓玲王慈张改玲牛志云蔡圣鑫潘崚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临床病例
- G-CSF诱导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T细胞免疫耐受机制初探
- <正>目的:临床实践表明应用G-CSF作为干细胞动员剂、实施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并不比传统的骨髓移植高,提示G-CSF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作为机体内非常重要的信...
- 潘崚郭晓玲蔡圣鑫董作仁
- 文献传递
- 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预激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MDS/AML患者接受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预激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8例患者中,12达完全缓解,2例达骨髓完全缓解,总有效率为77.8%(14/18)。15例并发感染(83.3%,15/18);1例化疗后死亡,化疗相关死亡率为5.6%(1/18)。结论 :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预激方案治疗MDS/AML的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 邢丽娜任金海蔡圣鑫张晓蕾郭晓玲郭晓楠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症患者单个核细胞来源DC负载EBV抗原肽制备DC-CIK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淋巴细胞增殖症(post-transplant lymph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诱导DC,负载抗原肽后制备DC-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为探索新的PTLD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分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Epstein-Barr virus)感染致PLT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培养诱导DC,悬浮细胞诱导CIK;负载EBV抗原肽LMP2后建立DC-CIK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仪分析共培养前后细胞的免疫表型,ELISA检测共培养前后细胞上清IFN-γ的分泌水平,基因扫描仪分析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β家族基因谱。结果:成功制备负载EBV抗原肽的DC-CIK,HLA-DR+CD86+DC细胞从诱导前的12.5%增加到91.17%;DC-CIK共培养14 d后,两例患者的CIK数量分别增加了5.3和6.8倍;CD3+、CD8+、CD3+CD8+以及CD3+CD56+细胞比例在DC-CIK共培养后均明显升高(均P<0.05)。抗原肽负载的DC-CIK共培养体系中IFN-γ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未经抗原肽负载的DC组[(1 332.6±92.38)pg/mlvs(693.42±62.41)pg/ml,P<0.01)]。DC-CIK培养后细胞的TCRβ家族基因在5.2家族出现单克隆表达峰。结论:EBV抗原肽负载后DC可诱导DC-CIK共培养体系中CD3+CD8+以及CD3+CD56+细胞扩增,并分泌高水平IFN-γ,为临床应用DC-CIK对移植后EBV感染致PTLD患者进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 郭晓玲魏雅朱平牛志云蔡圣鑫张改玲达万明潘崚
- 关键词:CIK细胞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 地西他滨治疗慢性粒单棱细胞白血病一例
- 任金海郭晓玲温树鹏郭晓楠张静楠邢丽娜蔡圣鑫董作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