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俊
- 作品数:65 被引量:269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线粒体信号转导机制被引量:2
- 2013年
- 一、线粒体与细胞死亡途径
大量文献已证明多种细胞死亡途径都涉及线粒体的调节,其中主要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凋亡和细胞自噬为代表细胞程序性死亡,其主要通过激活调解途径导致细胞死亡,一种为不可逆转的、非调控过程的细胞坏死。
- 孙明褚俊朱红军韩永生
- 关键词:信号转导机制线粒体缺血再灌注细胞程序性死亡心肌细胞死亡
- 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检测被引量:28
- 2002年
- 为了解检测血栓前体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转归的早期诊断价值 ,5 1例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两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含量 ,采用干化学法同步检测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结果发现 ,急性心肌梗死组 2 5例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均值为 9.9± 3.9mg L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2 6例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均值为 2 .6± 1.7mg L ,前者明显升高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急性心肌梗死组磷酸肌酸激酶均值为 5 95± 4 32u L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值为 10 1± 74u L ,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磷酸肌酸激酶均值为 137± 4 0u L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值为 10± 7u L ,前者亦明显升高 ,差别均有显著意义(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结果提示 。
- 褚俊何晓东叶书来翟志敏
- 关键词:血栓肌酸激酶心绞痛心肌梗死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F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Fn和Fg水平,探讨其与不同类型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8例。其中,ACS患者47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8例(SAP组)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对照者23例(Control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浆Fn水平,凝血酶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并结合改良的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标准分别比较血浆Fn和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管腔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浆Fn和Fg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P<0.05)及Control组(均P<0.01),SAP组血浆Fn和Fg水平亦高于Control组(均P<0.05)。血浆Fn水平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浆Fg水平在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和双支病变组(P<0.01)。线性相关分析表明,血浆Fn与Fg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r=0.381,P<0.01),血浆Fg水平分别与改良Gensini积分(r=0.322,P<0.01),VLDL-C(r=0.267,P<0.05)和lgLp(a)(r=0.349,P<0.01)水平呈正相关,而与ApoA1(r=-0.324,P<0.01)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其他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以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Fn均数为界点,分成Fn≥290.37mg/L组和Fn<290.37mg/L组,分析2组间吸烟史、家族史、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的关系,结果除糖尿病病史在2组中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3项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n和Fg是ACS的重要危险因子。结论:血浆Fn和Fg水平可能与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密切相关,参与了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对预测及早期诊断ACS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血浆Fg水平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而血浆Fn水平却不能作为反映冠状动�
- 李凤褚俊徐修才郑南杨杨陈晨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纤维连接蛋白纤维蛋白原
-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184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 ,经桡动脉穿刺组 4 6例 ,对照组为经股动脉穿刺者 138例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 92 .2 % ,与经股动脉组 (94 .9% )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经桡动脉组明显少于经股动脉组 (10 .8% vs 2 8.3% ,P<0 .0 5 ) ;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经股动脉穿刺组 (P<0 .0 1)。而经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 .0 5 )。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经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 马礼坤余华褚俊冯克福韩晓萍严激顾统元Charles ChanLim Yean-leng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
- 老年杓型高血压晨峰早期肾损害及Hcy、hs-CRP的检测价值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现象早期肾功能损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检测价值。方法168例老年高血压杓型患者,依据动态血压结果有无MBPS现象分为晨峰组(n=73)和非晨峰组(n=95),均进行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U-mA lb)、尿转铁蛋白(UTRF)、Hcy、hs-CRP监测,并常规监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糖(GLU)、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两组间Cys C、Hcy、hs-CRP值和U-mA lb、U-TRF阳性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SCr、BUN、GLU、TCH、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晨峰组MBPS变异幅度、Cys C值、Hcy值、hs-CRP值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00);晨峰组U-mA lb阳性率高于非晨峰组(χ2=18.014,P=0.000);晨峰组U-TRF阳性率高于非晨峰组(χ2=19.694,P=0.000)。结论老年杓型高血压MBPS现象对Cys C、U-mA lb、U-TRF、Hcy、hs-CRP有显著影响,MBPS较非MBPS更容易引起早期肾功能损害,Hcy、hs-CRP对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有检测价值。
- 周茂松褚俊
- 关键词: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后ST段持续抬高对心梗晚期左室功能的影响
-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PCI)后心电图ST段持续性抬高对心梗后晚期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接受急诊成功直接PCI的患者72例,动态观察PCI术前后心电图ST...
- 马礼坤余华黄向阳褚俊冯克福丁晓梅严激顾统元
- 文献传递
- 经导管血栓吸出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附9例报道)
- 2003年
- 目的 冠脉内血栓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一种急性心肌梗死后经导管血栓吸出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及冠脉内血栓者。常规PTCA方法选择 7F指引导管 ,导丝通过病变后 ,经导丝直接送入PercuSurg吸引导管至病变部位 ,反复抽吸至血栓消失 ,梗死部位恢复前向血流。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造影观察病变扩张结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并随访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心功能。结果 9例急性心梗造影显示冠脉内大量血栓者接受了上述治疗。 8例吸引导管直接通过病变 ,1例使用了球囊预扩张。血栓吸引后即刻血栓影消失 8例 ,血栓明显减少 1例。支架术后残余狭窄均消失 ,前向血流完全正常者 7例 ,2例血流稍减慢。梗死部位心肌组织的再灌注达TMP3级者 7例 ,TMP2级 2例。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梗及死亡等事件发生。无心力衰竭发生 ,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4 6 %~ 72 %。结论 经导管直接血栓吸出术可能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马礼坤余华褚俊冯克福韩晓萍严激顾统元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血栓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
- 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新进展被引量:6
- 2006年
- 颈动脉超声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二维灰阶超声成像、高分辨力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和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图(CCD)、超声彩色血流速度图(CVI)、功率多普勒成像、三维超声重建(3D-UR)、四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4D-CDFI)以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测定等超声检测技术在颈动脉硬化彩超检查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和检查技术新进展,认为彩超可作为颈动脉病变一种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 陈育华褚俊
-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诊断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被引量:3
- 2012年
-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能特异性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及构成成份的锌离子(Zn2+)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家族,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Matrix Metalloprote Inaseinhibitors,TIMPs)是MMPs的特异性内源性抑制酶。
- 时义宝时义宝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心血管疾病
- 丁苯酞抑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在大鼠心肌梗死后对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9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NBP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21只。其中模型组和NBP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采用TUNEL法检测模型组和NBP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模型组和NBP高剂量组梗死交界区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TTC染色分析模型组和NBP高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组和NBP高剂量组大鼠心肌梗死4 h后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实验过程中,NBP预处理过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NBP中、高剂量组显著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5);NBP高剂量组可显著缩小大鼠急性心肌梗死面积(P<0.01),同时可有效抑制线粒体损伤(P<0.05);NBP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及Bcl-2/Bax的比值(P<0.05)。结论 NBP通过提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Bcl-2/Bax的比值,减少线粒体损伤,降低心肌梗死过程中细胞凋亡指数,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有效地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
- 孙明褚俊朱红军
- 关键词:丁苯酞冠状动脉结扎线粒体损伤凋亡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