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绍超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影像
  • 3篇显像
  • 3篇腺癌
  • 3篇甲状腺
  • 3篇甲状腺癌
  • 3篇分化
  • 3篇分化型
  • 3篇分化型甲状腺
  • 3篇分化型甲状腺...
  • 3篇成像
  • 2篇影像学
  • 2篇术后
  • 2篇体层摄影
  • 2篇腺肿瘤
  • 2篇甲状腺肿
  • 2篇甲状腺肿瘤
  • 2篇放射性
  • 1篇碘放射性同位...

机构

  • 12篇柳州市人民医...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柳州市中医院

作者

  • 15篇覃绍超
  • 6篇陈刚
  • 5篇韦璐
  • 4篇杨文定
  • 3篇曹治婷
  • 2篇许彪
  • 2篇邹劲涛
  • 2篇阮天羽
  • 2篇董经纬
  • 2篇覃卫华
  • 2篇肖运平
  • 1篇姚斌
  • 1篇韦静彬
  • 1篇宋高业
  • 1篇白崇顺
  • 1篇刘正刚
  • 1篇陈念
  • 1篇柯柳
  • 1篇刘志娟
  • 1篇温小凤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华夏医学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酮症糖尿病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非酮症糖尿病偏侧舞蹈症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对6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非酮症糖尿病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CT平扫主要表现为患肢对侧纹状体呈高密度,MRI检查病灶在T1WI表现为高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D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非酮症糖尿病偏侧舞蹈症的CT、MRI表现有明显特征,结合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等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可诊断本病。
左赞江宋高业韦骏姚斌覃绍超
关键词:非酮症糖尿病偏侧舞蹈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联合^(99m)Tc-甲氧异丁基异腈亲肿瘤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4年
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尤其是良恶性的定性诊断一直是胸部影像学诊断的重点和难题〔1〕。CT扫描和99mTc-甲氧异丁基异腈(MIBI)亲肿瘤显像是鉴别SPN常用方法,但各自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和99mTc-MIBI亲肿瘤显像联合运用对SPN的诊断意义。1材料与方法:.
韦璐陈刚肖运平覃绍超杨文定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核医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膀胱癌术前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组技术在膀胱癌术前诊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42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检查,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行平扫、增强及排尿后延迟30~50min再次扫描,容积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CTVE)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成像,并与纤维膀胱镜及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诊断膀胱癌41例,误诊1例,其中单发38例,多发4例,共检出瘤灶54个,诊断符合率为97.6%。各种重建技术在显示肿瘤的形态特征、侵犯程度、血供特点等方面价值各有不同。结合使用可以相互弥补充,极大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无创、快捷、准确的检查方法,在膀胱癌的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陈刚阮天羽覃绍超曹治婷刘正刚
关键词:膀胱肿瘤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及MSCT表现特征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及MSCT表现特征,提高对CCF的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3例CCF病人进行扫描,图像后处理分别行MPR、MIP及VR成像,其中10例外伤性CCF还采用骨窗重建。结果:CCF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减退、结膜充血、血管杂音等,MSCT的直接征象为海绵窦扩大13例(100%),眼上静脉扩张13例(100%),瘘口显示6例(46.2%),大脑中、浅静脉早显8例(61.5%)。间接征象为眼突、眼肌肥厚、眶内软组织肿胀、颅面部骨折等。MSCT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可以对外伤性CCF作出准确的诊断,自发性CCF临床表现不典型,需与炎性假瘤、眼眶肿瘤、Craves眼病、血管畸形等眼部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本组采用MSCT对CCF的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MSCT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的检查优势,多种成像技术结合使用,能清楚显示CCF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为临床及介入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陈刚韦璐覃绍超曹治婷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造影术图像处理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十六层螺旋CT对68例空腔脏器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先行容积扫描,轴位图像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处理及仿真内窥镜成像。结果68例中,病变部位包括鼻咽6例、喉6例、气管14例、食管2例、胃16例、结肠18例、胆道2例、膀胱4例。仿真内窥镜可任意调整视野角度及入路方向,能较好地显示空腔器官内的解剖结构,对病变大小、形态、范围及周围粘膜情况显示清楚,并可越过狭窄部位进入常规内窥镜无法达到的细小腔道,但对一些扁平病灶及粘膜的色泽变化不敏感。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是一种新的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陈刚韦璐许彪覃绍超曹治婷刘正刚
非直属附属医院医学影像学实习阶段教学模式探讨
2009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教学模式在非直属附属医院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放射科RIS和PACS系统、终端图文工作站、Power Point 2003等硬、软件,建立医学影像学教学资料库,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自学课件,专门开辟数字化阅片室。数字化教学形式包括多媒体幻灯讲课、课件自学、图文工作站读片、诊断报告书写及在线出科考试等。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出科考试及教学座谈会等形式评估。结果医学影像学教学资料库中积累了有价值的影像资料近2,000例,教学课件30个,不同专业在线考试试卷30套。数字化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屏片实习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结论数字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医学影像学实习阶段的教学质量,为医学生今后的临床医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值得完善和推广。
肖运平刘惕生陈刚邹莹覃绍超韦璐阮天羽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数字化
胰腺Castleman病1例被引量:3
2010年
病例女,32岁,因"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7年余"入院。7年前发现右侧颈部多个肿大淋巴结,7年来肿块体积无明显增大,无发热,无体重下降。查体双侧颈部、右侧腹股沟均可触及大小约1cm×1cm~1.5cm×1.5cm淋巴结.移动度尚可,质稍硬.无触痛.光滑.部分融合成凼、、彩色多普勒: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大约43mm×12mm×38mm,以右侧多见。行“右颈邮淋巴结切除活检术”,取出3个肿大淋巴结送病理检查.结果:
覃绍超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胰腺疾病
误诊为肝硬化的布-加氏综合征一例
2009年
覃绍超
关键词:布-加氏综合征肝硬化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对患者短期内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DTC患者共27例,术后行B超检测残留甲状腺大小。术后1个月均给予131I100mci进行清甲治疗。治疗前1d、治疗后3个月分别空腹采血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钙和磷水平,并询问患者是否有手足抽搐、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将患者分为全切组(A组,16例残留甲状腺最大径大于或等于1cm)和次全切组(B组,11例,残留甲状腺最大径小于1cm)。将27例患者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并将A、B组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1.76±0.93)pmol/L较治疗前(2.31±1.22)pmol/L下降(t=2.69,P=0.012),血钙、磷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清甲治疗后出现手足抽搐、四肢麻木等低钙血症表现。A、B组的PTH、血钙、血磷在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者19例,其中,A组11例(68.75%),B组8例(7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824)。结论 131I治疗可导致DTC患者短期内PTH水平降低,这种变化与残留甲状腺组织多少无关,且一般不会引发低钙血症。
覃绍超杨文定邹劲涛覃卫华董经纬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放射疗法碘放射性同位素甲状旁腺
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胃部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胃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运用。方法对45例临床疑诊胃部疾病患者进行胃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利用MPR、MIP、CTVE、SSD及Raysum观察病变。结果45例临床疑似胃部疾病中,诊断胃癌25例,胃恶性间质瘤3例,胃活动性溃疡8例,胃底静脉曲张5例,胃炎性息肉4例,结果与纤维内窥镜和/或手术所见对照分析,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利用多排螺旋CT的多种图像重建方式,相互结合,全方位、多角度显示胃腔内、外病灶,可以发现胃的细微病灶,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体现出多排螺旋CT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巨大优越性。
韦璐陈刚白崇顺许彪覃绍超
关键词: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胃部疾病图像后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