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丽
- 作品数:92 被引量:41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以眼后段为主要表现的眼部梅毒的临床分析
- 贾丽丽邹俊吴强李俊陈永东朱捷戴友林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的改变
- 陈颖吴强宋蓓雯贾丽丽杜新华李世玮王文清
- 两种sFlt-1基因片段对PI3K/Akt通路转导信号作用的比较研究
- 江丹吴强宋蓓雯张敏贾丽丽杜新华
- 视网膜静脉阻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加深对RVO病变的认识,探讨FFA在RVO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298例(298只眼)的FF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VO患者共298例(298只眼)。CRVO者97只眼,占32.55%;BRVO者201只眼,占67.45%。其中颞上分支静脉阻塞117只眼,占分支静脉阻塞的58.21%;半侧静脉阻塞12只眼,占5.97%。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32只眼,占10.74%;黄斑囊样水肿者104只眼,占35.14%;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者139只眼,占46.64%。78.86%的病例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结论 BRVO发病率高于CRVO;BRVO中以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最常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黄斑囊样水肿是RVO的两个主要并发症。FFA对RVO的诊断、分类分型、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贾丽丽吴强李俊宋蓓雯杜新华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Stargardt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视觉电生理检查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 Stargardt病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视觉电生理检查的改变 ,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 34例 (6 8只眼 ) Stargardt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和视觉电生理检查 (EOG、FERG、PVEP)。结果 (1) Stargardt病患者中视力低于 0 .1者 5 4只眼 ;0 .2~ 0 .4者 10只眼 ;0 .5~ 0 .9者 4只眼。(2 ) 6 4只眼眼底黄斑区均有 1.5~ 3.2 PD大小的横椭圆形萎缩性病灶 ,呈金属样或银箔样反光 ;5 6只眼眼底有黄色斑点。(3) FFA检查 :6 4只眼黄斑部病变为强透见荧光 ,典型者呈“牛眼”状 ;合并黄色斑点病变者多数为透见荧光 ,少数为遮蔽荧光 ;6 0只眼呈现脉络膜湮没征。所有病例均未见荧光素渗漏。 (4 ) EOG:5 8只眼表现为光峰电位降低或Arden比降低 ;FERG:大部分患眼有不同程度的 ERG波形异常 ,表现为 ERGa、b波幅轻度、中度降低 ;PVEP:46只眼 P1 0 0 波幅降低和峰时延迟 ,18只眼为熄灭型。结论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对 Stargardt病的诊断提供充分依据 ,尤其对此病的早期诊断优于其他方法 ;(2 )视觉电生理检查对 Stargardt病的诊断。
- 贾丽丽王文清方玲辉杨建国陈国辉杨冠
- 关键词:STARGARDT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觉电生理
- 前房容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前房容积、前房深度状态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6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以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测定前房容积、前房深度,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使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中部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变化。结果术前的平均前房容积为(153.43±21.37)mm3,前房深度为(2.72±0.33)mm。术后1周平均中部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为(9.27±5.17)%,术前的前房容积与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呈显著负相关(r=-0.703,P<0.001),前房深度与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亦呈显著负相关(r=-0.711,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与术前前房空间状态密切相关,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对于前房空间的量化测量为临床评估手术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 方健陆斌贾丽丽王文清吴强
- 关键词:前房深度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内皮细胞PENTACAM
- 振荡电位和图形视网膜电图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特点,并比较振荡电位和图形视网膜电图检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功能异常的敏感性。方法选择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经检眼镜检查、眼底摄片检查,眼底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60例(120只眼)患者,进行振荡电位 (OPs)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检查,观察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OPs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潜伏期和 P-ERG的b波波幅、潜伏期的变化,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OPs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和P-ERG的b波波幅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但潜伏期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OPs总波幅和P-ERG的b波波幅的异常率分别为51.67%和36.67%,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OPs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和P-ERG的b波波幅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即有改变,波幅的改变比潜伏期改变敏感;OPs检测方法较P-ERG敏感,提示OPs能更早、更准确地反映视网膜微循环机能的变化。因此OPs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敏感的指标。
- 贾丽丽王文清李俊杨建国浦玉兰杨冠
- 关键词: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图形视网膜电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视网膜大动脉瘤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FFA、ICG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图像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4例诊断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 FFA、ICGA 及 OCT 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57~82岁,平均71岁。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均为单眼发病,单个大动脉瘤瘤体均位于视网膜颞侧动脉分支,其中颞上支动脉10例,颞下支动脉4例;动脉瘤都位于2~3级分支内。瘤体呈灰黄色或红色,周围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出血和环形或弧形渗出。FFA 和 ICGA 检查显示动脉瘤呈圆点状强荧光,晚期有不同程度的荧光渗漏和瘤体壁染,出血呈遮蔽荧光。OCT 图像显示视网膜出血使视网膜隆起,视网膜内呈现高反射,出血为暗区,遮挡下方组织反射,水肿呈低反射;可伴有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出血性和(或)浆液性脱离,呈现低反射。结论 FFA 和 ICGA检查有助于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早期正确诊断;应掌握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 FFA、ICGA 及 OCT 的图像特征,注意与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成人型 Coats 病等眼病相鉴别。
- 贾丽丽吴强朱捷宋蓓雯杜新华
- 关键词:视网膜大动脉瘤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
- 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的高度近视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术(OCT)观察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的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对视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5例(35只眼)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以及劈裂最显著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MNT).根据术中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ECP)大小将35只眼分为高、低AECP组;根据患者眼轴长度将35只眼分为≤28.00 mm组、>28.00且≤30.00 mm组以及>30.00 mm组.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直线相关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只视网膜劈裂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BCVA分别为(0.59±0.38)、(0.57±0.38)及(0.60±0.36),较术前有所提高(F=31.15,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CFT分别为(256.80±199.98)μm、(274.37±246.87)μm及(268.60±238.41)μ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9,P=0.42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MNT分别为(477.71±188.71)μm、(486.60±229.77)μm以及(482.63±208.82)μm,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6,P=0.857).术后3个时间点非中心凹劈裂眼BCVA好于中心凹劈裂眼(Z=-0.580,P=0.048;Z=-2.147,P=0.030;Z=-2.099,P=0.034).不伴有黄斑板层裂孔的中心凹劈裂眼术后3个月BCVA与其CFT呈负相关(r=-0.667,P=0.018).术后3个时间点内,高、低AECP组以及不同眼轴长度组之间术前术后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314~1.290,P=0.192~0.741;F=0.15~0.62,P=0.545~0.859).结论 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对劈裂的视网膜无明显影响,术
- 吴强李世玮陆斌王文清方健俞嘉怡贾丽丽陈颖
- 关键词:近视视网膜劈裂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豚鼠形觉剥夺超高度近视模型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建立豚鼠形觉剥夺超高度近视模型并观察其后极部各层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 2周龄三色豚鼠分为形觉剥夺组(12只)和非形觉剥夺对照组(8只),于形觉剥夺前,形觉剥夺后4、6、10、14周分别对各组进行检影和眼轴性参数测量。通过病理组织学光镜检查分析形觉剥夺14周后各组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厚度及其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豚鼠形觉剥夺后随时间延长近视度数逐渐增高,10周后可达-10.00 D以上的超高度近视,14周后近视度数更高、个别个体可达-20.00 D。眼轴性参数相应延长。形觉剥夺超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较对照组均明显变薄并有病理性改变。结论应用遮盖法对豚鼠施行长期单眼形觉剥夺会形成超高度近视,10周后可达-10.00 D以上,超高度近视眼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明显变薄,脉络膜和巩膜结构发生紊乱。视网膜结构中感光细胞层变薄最为明显,推测其对超高度近视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 丁雯芝张婷贾丽丽杨建国邹俊
- 关键词:高度近视形觉剥夺病理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