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魁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4篇心肌
  • 4篇预适应
  • 4篇缺血预适应
  • 3篇凋亡
  • 3篇肢体缺血
  • 3篇肢体缺血预适...
  • 3篇无创性
  • 3篇无创性肢体缺...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凋亡
  • 3篇梗死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后
  • 2篇心肌细胞
  • 2篇心肌细胞凋亡
  • 2篇死后
  • 2篇基因
  • 2篇肌细胞
  • 2篇肌细胞凋亡

机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贾魁
  • 3篇寇俊杰
  • 3篇邢适颖
  • 3篇李志娟
  • 2篇柯雪莲
  • 2篇王际鹏
  • 2篇李树云
  • 2篇赵继义
  • 1篇洪小剑

传媒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3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某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与对照组(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各63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以及B型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CI、LVEF与BN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I、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BNP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贾魁李志娟邢适颖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远程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RIPC)是指某一器官在缺血预处理后,对远隔器官在随后发生的缺血事件中有保护作用。1993年Przyklenk等通过对狗的心脏左旋支进行预处理时,发现其对之后左前降支的梗死也能减少其梗死面积。
贾魁寇俊杰
关键词:心肌保护作用缺血预适应ISCHEMIA远隔器官梗死面积缺血事件
菊明降压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菊明降压丸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0年7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口服替米沙坦片,40 mg/次,血压控制不理想可增至8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菊明降压丸,6 g/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 LOX-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2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下降(P<0.05),并且治疗组血压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AngⅡ、IGF-1、sLOX-1、MCP-1、ACE水平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肱动脉非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NMD)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菊明降压丸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贾魁李志娟邢适颖
关键词:替米沙坦片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在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中P53基因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的动物模型观察,探讨细胞凋亡在其中的作用,以及P53基因对其进行的调控。  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平均体重在200-300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15只),缺血再灌注组...
贾魁
关键词: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P53基因心肌梗死细胞凋亡
HSP70在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C),缺血再灌注组(I/R),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远程缺血预适应组(NDLIP)。各组分别在心肌梗死,再灌注过程中记录心电,再于实验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最后取心脏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以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行心脏缺血范围(AAR)和梗死范围测定(IA),并计算梗死范围与缺血范围(IA/AAR)的比值。结果 (1)CK和CKMB:远程预适应组同经典预适应组的血清CK和CKMB值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2)心肌梗死面积(坏死区占缺血范围心肌重量的百分比):远程预适应组同经典预适应组的心肌梗死面积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3)凋亡率:远程预适应组同经典预适应组的凋亡率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4)HSP70:远程预适应组同经典预适应组的HSP70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表达增强(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适应同经典缺血预适应一样对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以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实现。
寇俊杰贾魁赵继义王际鹏柯雪莲李树云赵英玲张跃东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细胞凋亡
在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中P53基因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的动物模型观察,探讨细胞凋亡在其中的作用,以及p53基因对其进行的调控。方法:采用TUNEL标记技术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心肌细胞中细胞凋亡现象,并采用聚合酶连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法(PCR-SSCP)研究p5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I/R)相比,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NDLIP)凋亡率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NDLIP和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间差别不显著。RIP组p53基因突变率比I/R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NDLIP和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间差别不显著。结论: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野生型p53基因较少,突变型p53基因较多。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突变型p53基因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
寇俊杰贾魁赵继义洪小剑王际鹏李树云柯雪莲赵英玲张越东
关键词: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细胞凋亡P53基因
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心肌缺血总负荷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其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依照Gensini评分结果分为观察组(完全阻塞组)和对照组(有病变组),每组50例;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研究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动态心电图及超声检测,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其冠心病疾病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时间、缺血次数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及观察组心肌缺血时间、缺血次数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4.61mm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及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4.61mm患者比例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心肌缺血时间、缺血次数、缺血总负荷及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4.61mm)均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通过评估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及心肌缺血总负与其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贾魁李志娟邢适颖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总负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