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仁
- 作品数:107 被引量:1,210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岩浆系统深部结构的深地震测深研究被引量:82
- 2002年
- 利用三维深地震测深技术 ,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岩浆系统 .结果表明 ,以低P波速度为主要特征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岩浆系统在地壳范围内可分为 3个深度层次 :在 9~ 15km深度 ,岩浆系统分布的主要特征是范围广、尺度大、近南北走向 ,是地壳内储存岩浆的主要位置 ;自 15km深度以下直至下地壳 ,其分布横向尺度较小 ,显示出岩浆自上地幔侵入地壳的“痕迹” ,这也意味着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岩浆系统极有可能延伸到上地幔 ,或更深 ;在地壳浅部 ,深度小于 8~ 9km范围内 ,岩浆的分布范围更小一些 ,集中在天池火山口稍偏北的南北方向上 .如果说低P波速度与岩浆系统关联的话 ,那么它反映出这部分岩浆仍然处于较高温度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 ,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岩浆系统至少不是“残留”的 ,或者说是处于“活动”
- 张先康张成科赵金仁杨卓欣李松林张建狮刘宝峰成双喜孙国伟潘素珍
- 关键词:岩浆系统深部结构
- 伽师强震群区上地壳三维速度层析成像被引量:32
- 2002年
- 以伽师强震群为中心布设了一个 5 0km× 6 0km范围的三维人工地震透射临时台阵 ,接收来自不同方位的 8次爆破激发产生的地震波 ;利用所记录到的莫霍界面临界反射P波、S波走时 ,采用模型不分块反演技术 ,重建台阵下方上地壳三维P ,S波速度扰动图象 ,以及vP/vS 扰动分布图象 ;并结合伽师震群的地震活动分布 ,对该震群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研究区上地壳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 .自 12km深度开始 ,在与震群震中相应的位置上 ,明显出现沿北北西向的高P波速度块体 ,在它的周围为相对低速分布 ,这种结构上的差异是伽师强震群发生的最直接原因 ;vP/vS 在相同的位置上为高值分布 ,则表明由于介质相对软弱可能造成震源体抗剪强度下降 .
- 杨卓欣赵金仁张先康张成科成双喜段玉玲张建狮王帅军
- 关键词:伽师强震群地震波P波S波
- 利用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揭示芦山M_S7.0地震震区深部孕震环境被引量:24
- 2015年
- 2013年4月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成立了芦山地震科学考察指挥部,要求查明芦山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和孕震背景.为此,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于2013年9月至11月在芦山震源区布设了一条长约410km的人工地震高分辨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获得了信噪比较高的人工地震探测数据,采用地震射线走时正演拟合构建了该区的地壳及上地幔二维P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显示:扬子块体和松潘—甘孜块体显示出迥异的速度结构特征,地壳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厚.沉积盖层在四川盆地厚达7.8km,而进入松潘—甘孜块体沉积层最薄处只有几百米厚,几乎出露地表;在中上地壳,扬子块体平均速度比松潘—甘孜块体高0.2km·s-1,在盆地与高原耦合部位(构造转换带)以北深度大约20km左右有一厚度为8.0km的软弱层(低速层),该层内的速度为5.80km·s-1,明显低于周围介质的平均速度6.00~6.10km·s-1;构造转换带内,震相显示紊乱、不清晰、不能连续对比,由地表至上地幔顶部壳内界面不连续、速度结构异常紊乱且呈现低速异常特征;在中下地壳,沿剖面速度呈现正梯度垂向增大变化;壳内界面在扬子块体内部起伏变化不大,但在构造转换带以北呈现急速加深的趋势,特别是Moho界面起伏变化较为明显,界面深度在距离50km范围内由扬子块体的36.2km迅速变化至松潘—甘孜块体下方的45.8km,形成一陡变带.芦山MS7.0级地震震源位置位于二维速度结构异常紊乱和界面起伏变化的地带,研究表明,壳内界面及速度结构差异、起伏变化的特征与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关系密切。
- 王帅军王夫运张建狮刘宝峰张成科赵金仁段玉玲宋向辉邓晓果马策军孙一男臧怡然李怡青
- 关键词:构造转换带
- 青藏高原东北缘莫霍界面的三维空间构造特征被引量:34
- 2005年
- 通过在青藏高原东北缘设计专门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而获得的莫霍界面反射波 ,利用三维反演方法反演重建了该区莫霍 (M)界面的构造形态 ,得到了研究区M界面的三维构造图像和地壳深断裂的展布 .研究区M界面总体上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呈逐渐下倾趋势 ,而在不同的块体内部又具有不同的倾斜态势 ,反映了不同块体之间的差异和复杂程度的不同 .鄂尔多斯块体M界面变化平缓 ,内部结构完整且坚硬 ;弧形构造区M界面的倾斜趋势发生了逆转 ,此现象可视为该区域在挤压、变形构造作用下M界面发生了明显的扭曲变形 ;秦祁块体M界面呈现出较陡的倾斜趋势 ,在本块东南端与弧形区结合部 ,M界面所显示出的局部隆起可视为地壳发生了强烈扭曲变形的迹象 .综合二维、三维结果认为 ,特殊而复杂的构造变形环境 ,为海原 8 6级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了地质条件和深部背景 .
- 赵金仁李松林张先康杨卓欣张成科刘宝峰张建狮潘素珍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反演
- 准噶尔盆地深部构造人工地震探测被引量:8
- 2008年
- 穿越西准噶尔造山带、准噶尔盆地和博格达山布设了奇台—克拉玛依—额敏、五彩湾—三台—博格达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获得了二维速度结构、深部地壳构造和沿探测剖面的地壳分层结构,确定了B、G、C1、C、M等界面和P波、S波分层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将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包括准噶尔盆地基底之上的沉积层(G界面之上)、G-C1、C1-C界面,下地壳介于C和M界面之间;沿剖面发现了达尔布特、克拉玛依、大拐东、阜康和博格达北缘地壳深断裂带以及盆地腹部4条产状近陡立的超壳断裂,发现了西准噶尔造山带之下T界面埋深11.6~12.4km,向西倾的加依尔冲断推覆构造底部逆冲断层面;确定了博格达山壳幔分界面的明显不连续性,M面埋深由50.6km向南急剧倾斜加深至69.0km,博格达山北缘断裂带浅表倾角较缓,向深部倾角变陡,形成深浅部造山的不协调。
- 张先康曲国胜赵金仁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人工地震
- 西吉—中卫地震测深剖面及其解释被引量:37
- 2001年
- 通过对南北向的西吉—中卫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测深资料的二维处理、计算和解释 ,研究了中宁、中卫和同心一带弧形构造及其两侧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 ,3个区域的壳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 ,标志壳幔深部构造存在着差异 ,地壳厚度变化大 ,弧形构造带中部为一莫霍面隆起 (深 4 5 0km) ,弧形构造带南北两侧上地壳中存在不同的低速块体。
- 李松林张先康任青芳张成科石金虎赵金仁刘宝峰潘素珍张建狮刘建军
- 关键词:地震测深深部构造
-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三维地壳结构层析成像被引量:39
- 2005年
- 利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三维空间深地震测深观测系统所采集的反射P波走时资料 ,采用层析成像技术 ,重建了该区地壳界面构造形态和速度分布图像 .界面成像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壳界面总体上显示了由北西向东南加深的趋势 ;马鞍山—三道白河断裂和富尔河—红旗河断裂是本区两条主要的深部构造 ,尤其是马鞍山—三道白河断裂 ,北北东向穿越天池火山口 ,其两侧的地壳界面存在明显的错断 ,预示了该处地壳厚度陡变带或深大断裂带的存在 .速度成像结果显示在 10km深度 ,明显的P波低速异常分布在天池周围 ;15km深度上它表现为一个近南北向的P波低速异常条带 ,其延展尺度南北向为 80~ 90km ,东西向 30~ 4 0km ;随着深度的增加 ,P波低速异常分布在天池西侧 ,其尺度有明显的缩小 ,分布范围更加集中 ,而且低速扰动幅度更大 .这种P波速度异常的变化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池火山口下方壳内岩浆系统的空间分布状况 .
- 杨卓欣张先康赵金仁杨健段玉玲王帅军
- 关键词:长白山天池火山
- 三维空间深地震测深方法研究
- 张先康李松林赖晓玲杨卓欣徐朝繁杨健赵金仁郑需要宋战隆宋建立周雪松张成科
- 该研究课题以地震层析技术和现代反演理论为基础,对人工地震测深解释方法由二维向三维推广做了实际而有意义的尝试,为今后进一步在地壳细结构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础。针对所提出的人工地震测深三维观测系统。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资料处理解释方...
- 关键词:
- 关键词:深地震测深地壳结构
- 川滇活动地块东南边界基底结构——盐源—西昌—昭觉—马湖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被引量:13
- 2011年
- 在川滇活动地块东南边界区域完成了盐源—西昌—昭觉—马湖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利用该剖面获得的Pg初至折射波走时,采用走时特征分析、有限差分反演、时间项反演等方法,获得了沿剖面的基底P波速度结构和基底界面构造图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结构呈现强烈的非均匀性,不同构造区显示出不同的地壳变形特征.盐源盆地盖层表现为推覆逆冲变形,基底为康滇地轴的基底,表现为刚性.金河盆地—西昌中生代盆地盖层表现为褶皱、冲断和隆升变形,基底断裂重新错断、破碎变形.大凉山地区以基底断裂重新错动、破碎变形为主.盐源推覆构造由盖层低速体、其下向西缓倾的基底面和高速基底构成,它以向西缓倾的金河—箐河断裂为前锋向北东逆冲推覆,推覆构造滑脱面则是向西缓倾的基底面,深度为2—3 km,并在金河盆地西缘接近地表.金河、西昌中生代盆地基底起伏较大,埋深明显大于两侧的盐源盆地和大凉山地区,最大深度约6 km.上地壳断裂被成像为低速条带或速度梯度带,穿过断裂的走时曲线出现反向段特征,断裂两侧基底埋深存在明显的变化.安宁河、则木河和大凉山断裂是研究区断裂特征明显的断裂.其中,安宁河、则木河断裂表现为速度等值线强烈下凹的低速条带,与两侧形成显著的速度差异,倾向北东;大凉山断裂表现为狭窄条带内速度结构急剧变化,由两支组成:西支倾向南西,东支倾向北东;磨盘山断裂倾向南西;黑水河断裂分为两支:西支倾向南西,东支倾向北东;西昌中生代盆地东缘断裂倾向南西.
- 杨卓欣王夫运段永红张成科赵金仁张建狮刘宝峰
- 关键词:基底结构
- 西秦岭-东昆仑及邻近地区地壳结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结果
-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两大板块碰撞作用由近南北方向向东和北东方向转换的重要场所,物质东流的汇聚之处,地壳变形强烈,因此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构造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昆仑南缘缝合带东段内的...
- 张先康嘉世旭赵金仁张成科杨健王夫运张建狮刘宝峰孙国伟潘素珍
- 关键词:地壳结构地壳构造低速带东昆仑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