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声国
- 作品数:50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从《香草校书》看于鬯的《仪礼》诠释特色
- 2011年
- 作为一名清末的著名文献学家,于鬯对于《仪礼》经传记文的某些文辞及文句进行了探究,并对前人的某些结论进行了考辨,在礼经的语词和行文的仪文节度训释方面,取得了不少创获。通过深入探究于氏《香草校书》52条《仪礼》校释例,对于全面了解于鬯治《仪礼》学的特色、方法和主要观点,可谓大有裨益。
- 邓声国
- 清中期《仪礼》学研究旨趣及特色探析被引量:1
- 2016年
- 从乾隆二十年到道光初年,在乾嘉汉学之风的影响之下,在凌廷堪、胡承珙、褚寅亮、张惠言、程瑶田等人的实践推动下,《仪礼》学研究焕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新的学术态势。礼经学家从各自不同的诠释策略出发,或继续兼采汉宋,或张扬朱氏学,或尊尚郑氏学,或进行汉学考据研究,或专事礼经校勘,体现出不同于清前期的"经世致用"观。从诠释学视角看,这一时期礼经学家选择适合自身诠释策略的文献著述体式和灵活多样的诠释方法著书立说,彰显出多样化的诠释风格。从地域视角来看,礼经学家的地域分布大都聚集在苏、浙、皖等地,形成一张独特的学术网络圈,他们之间相互交流问学,促进了《仪礼》学硏究的蓬勃发展。
- 邓声国
- 论庐陵碑刻的现状及保护被引量:3
- 2020年
- 古庐陵区域各县区散存着不少碑刻,它作为古人保存记忆手法的一种,是庐陵文化的鲜活化石,对于当下传承和弘扬本土的区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当地各县区残存碑刻的第一手调查与研究发现,这些碑刻大多是宋、明两代流传下来的,而且存放地域各异,不利于这些碑刻的保护和利用。探寻这些庐陵碑刻残损之由,不外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如人为破坏、碑文传拓破坏、地方政府监管不力,等等。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刻不容缓,可以通过拍照记录、传拓保存、碑刻数字化、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与资金等保障之类手段,进一步加强庐陵碑刻的抢救与保护。
- 邓声国邝丽娟
- 盛世佐《仪礼》学研究浅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在康熙、乾隆年间出现的"张扬朱学派"《仪礼》研究学者中,盛世佐以独特的《仪礼》诠释方式,引起了许多礼学名家的关注和重视,并以"博综、折衷、自得"的穷经风格,继承和发扬了其师桑调元的问学主张。盛世佐对《仪礼》的研究,既有对《仪礼》本经及《记》文认知的独到见解,也有对《仪礼》诠释史上某些重要学者重要著述的清醒认知;由于不囿于前贤成说,他的"自得"研究成果中,对《仪礼》经文及其郑《注》的文字讹误进行了纠谬校勘,并通过文字的音韵训诂和传统仪制的文献考量诸法,攻驳错误诠释,大胆求证,体现出求真务实的治学作风。
- 邓声国
- 关键词:认知观
- 先秦礼学文献的文学研究视阈考察——以“三礼”为代表被引量:1
- 2012年
- 先秦礼学与中国早期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孕育着中国文学的早期形态与文化内涵;"三礼"文献作为先秦礼学的代表之作,更是从各个方面反映出这种复杂的内在渊源,具有一般儒学经典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厘清先秦礼学与古代文学研究之间的内在关联与视阈状貌,将有助于厘清诸多文学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来源,显现其中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和礼学史价值,进一步拓展学术研究的宏富视野,加强以"三礼"文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
- 邓声国
- 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视阈
- 李如圭《仪礼集释》申注特色探析——李如圭礼学研究之解经学考察(二)被引量:2
- 2011年
- 在宋代《仪礼》学研究史上,李如圭的《仪礼集释》是一部重要的纂集体著作。该书在全文据录郑玄《仪礼注》的同时,又增设"释曰"部分,或是对《仪礼》的某些经文加以阐释,或是对郑玄的某些注语加以笺识,突出反映了李如圭在《仪礼》研究方面的具体创见。通过对这些"释曰"申注类释语的剖析,可以发见,无论是在对郑《注》语词的释注方面,还是在郑《注》礼经仪文节度训释的申解补充方面,也无论是在先秦儒家典籍的语料引证申注方面,或者是在郑《注》校勘语料及其语词的释音申注方面,李氏《集释》都形成了自身独到鲜明的申注特色,在整个《仪礼》学史上占据了一定的重要地位。
- 邓声国
- 王逸《楚辞章句》引《诗》考
- 2011年
- 众所周知,通过征引《诗经》中的诗句解释儒家经典的现象,这在汉代是非常普遍的,而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在遍注群经时,尤其是在注释《三礼》之际,更是屡屡引《诗》文为说,或佐证礼制,或诠释经义,或增成前贤旧注,为用颇广。受这一治学风气的影响。
- 邓声国
- 关键词:经义群经前贤章句
- 试论姜兆锡的《丧服》诠释
- 2024年
- 清代的《丧服》诠释处于一个鼎盛发展阶段,部分“张扬朱学派”学者的服制诠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文化功用,姜兆锡《仪礼经传外编》一书便是其中之一。其在诠释体例的选择上,兼具纂集体和图解体的双重特点。诠释按语部分,姜兆锡透过加附个性化的诠释按语,发覆《仪礼·丧服》篇礼经的行文礼例,揭示不同来源的服制礼文之间的关联性,诠释礼文的确切含义,纠正礼文传播中产生的各类讹误,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此外,受《仪礼经传通解》和《仪礼经传通解续》的影响,姜兆锡还特别重视对《仪礼·丧服》篇经文进行补服和图解之类的工作,扩大了诠释的现实功用,对康乾时期的礼制文化重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邓声国
- 关键词:清代
- 清代《仪礼》学发展的文化价值
- 2018年
- 在汉代以降的我国古代社会中,《仪礼》学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曾长期处于'显学'的地位,历代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其中尤以清代为鼎盛。据统计,单是这一时期,已知的《仪礼》专经类研究专著就有225部,涉及学者多达177人,文献数量占整个古代《仪礼》学研究总数的21.4%。
- 邓声国
- 关键词:《仪礼》姚际恒
- “传统礼俗与中国式现代化”笔谈被引量:2
- 2023年
- 2023年4月22日,“孔学堂春季论辩大会”在贵阳举行。大会特邀山东师范大学丁鼎教授、井冈山大学邓声国教授、厦门大学冯兵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潘斌教授出席,围绕“中国传统礼俗与现代社会”这一主题展开学术论辩。为展示本次论辩的成果,推动中国传统礼俗与现代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会后我们邀请邓声国、冯兵、潘斌三位礼学专家围绕论辩主题撰写了三篇论文。三篇论文虽然有“礼乐文明”“礼文化”“礼俗”的称谓之异以及考察范围的宏观与微观之别,但均围绕传统礼俗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这些讨论无疑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需要说明的是,本组笔谈以孔学堂学术论辩会为基础,又加入了一些新的思考,故与原辩论主题有所不同,即由“中国传统礼俗与现代社会”变为“传统礼俗与中国式现代化”。
- 冯兵江鎏渤潘斌邹艳梅邓声国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礼乐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