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Keller手术治疗外翻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骨形态的生理活动解剖结构变化。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1月,采用Keller手术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面骨形态方法治疗外翻11例22足。男3例,女8例;年龄51~73岁。跖趾关节面分型采用Piggot法:型偏斜型17足,型半脱位型5足。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24~49°,平均37°;第1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角9.0~13.5°,平均11.5°。结果术后11例22足均获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参照朱丽华等评定标准:优18足,良3足,差1足。X线片示,14足形成第1跖趾杵臼样假关节,8足假关节面部分咬合。术后HVA7~16°,平均11°;IMA9.0~13.5°,平均11.5°。术后跖趾关节面Piggot法分型:型适合型12足,型偏斜型10足。结论Keller手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骨形态对外翻术后HAV的纠正及症状改善,及关节稳定性有良好改善,减少了术后肌力不足的发生。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保留关节囊的重要性及手术方法,以恢复THA术后髋关节软组织平衡。方法2003年2月-2005年8月,采用保留关节囊的THA(R组)41例43髋,男19例,女22例;年龄46~80岁,平均66.5岁。同期采用常规的THA(S组)42例44髋,男20例,女22例;年龄43~80岁,平均64.3岁。患者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13例13髋(R组),14例14髋(S组);髋臼发育不良(CroweⅠ、Ⅱ)9例9髋(R组),8例8髋(S组);骨性关节炎6例8髋(R组),7例8髋(S组);股骨头坏死(FicatⅢ、Ⅳ)13例13髋(R组),13例14髋(S组)。其中骨水泥型假体13髋(R组),11髋(S组);非骨水泥型假体8髋(R组),10髋(S组);混合型假体双髋22髋(R组),23髋(S组)。两组手术均采用Gibson入路。R组术中应用了保留关节囊和旋后小肌群的方法,可靠地重建术后髋关节软组织平衡。S组采用常规手术入路,切除大部分关节囊,术毕关节囊不作修复。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以及术后髋感染、髋脱位、起床站立时间、弃拐行走时间、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6~22个月随访,R组平均时间16.5个月,S组平均时间16.7个月。R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S组(P<0.05)。结论THA术中保留关节囊,可减少手术创伤,重建髋关节软组织平衡,增加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性,更好地恢复髋关节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