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艺术

主题

  • 5篇音乐
  • 3篇乐剧
  • 3篇感性
  • 2篇学科
  • 2篇结构力
  • 2篇《女武神》
  • 1篇大协奏曲
  • 1篇地听
  • 1篇性体验
  • 1篇学科语言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哲学
  • 1篇音乐美学
  • 1篇音乐批评
  • 1篇音乐学
  • 1篇音乐学写作
  • 1篇语言
  • 1篇运思
  • 1篇指认
  • 1篇声音

机构

  • 8篇上海音乐学院

作者

  • 8篇郭一涟
  • 1篇张乐韵
  • 1篇鲁瑶
  • 1篇李晓囡
  • 1篇韩锺恩
  • 1篇李明月
  • 1篇王骏星
  • 1篇周凌霄

传媒

  • 2篇中国音乐学
  • 2篇乐府新声(沈...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 1篇第三届全国艺...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哲学与批评方向硕士、博士专题讨论课瓦格纳专题讨论与写作:瓦格纳歌剧乐剧序曲前奏曲间奏曲终曲
2013年
授课导师:韩锺恩教授参与同学:(音乐学系本科学生)鲁瑶、李明月、周凌霄、许首秋,(音乐美学与音乐批评方向硕士研究生)刘雨矽、王骏星、张乐韵,(音乐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郭一涟、李晓囡。
韩锺恩鲁瑶李明月周凌霄许首秋刘雨矽王骏星张乐韵郭一涟李晓囡
关键词:音乐批评艺术哲学理论学科
无自我的湮没,无需自我的沉沦——针对瓦格纳乐剧《女武神》终曲的美学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三幕乐剧《女武神》(Die Walküre,1856)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创作的四联剧《尼伯龙根指环》中的第二部,其脚本与音乐的写作集中体现了瓦格纳的"整体艺术"观念。本文即聚焦于《女武神》的终曲部分,试以感性体验之角度出发对主导动机的感性结构力进行探讨,进而寻求一种合式的聆听姿态。
郭一涟
关键词:《女武神》主导动机
回响,悠远的徜徉--以施尼特凯《中提琴协奏曲》为例析中提琴音色特质被引量:4
2011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提琴以异军突起的姿态正式迈入了独奏乐器的行列。在音色音乐兴起的20世纪乐坛,中提琴的本真音色在其中占有着一席之地。本文由此背景出发,以俄罗斯作曲家施尼特凯(Alfred Schnittke,1934-1998)的《中提琴协奏曲》为例,在对作品进行音乐学分析--尤以感性分析为重的基础上,试图用文字以表述中提琴音色之特质,并从中提炼其专属一家且不可替代的特殊音响存在。
郭一涟
关键词:中提琴
声音中,听“道”的诗意——勃拉姆斯《德语安魂曲》(Op.45)的音乐宗教性指认被引量:1
2013年
宗教音乐作品毫无疑问具有音乐宗教性。所谓音乐宗教性,指的是经由音响存在的作品之于审美主体而在感性体验中被予以显现的宗教性特征。宗教性作为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如何藉由形而下的音响显现于感性体验中,是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本文将以勃拉姆斯《德语安魂曲》(Op.45)为例,从体裁、唱词文本和音响存在入手,尝试对作品的音乐宗教性进行指认。
郭一涟
关键词:体裁
从音乐自身开始——以格里埃尔《声乐协奏曲》(Op.82)为个案的写作被引量:1
2011年
美国音乐学家约瑟夫.克尔曼(Joseph Kerman,1924-)的《协奏曲对话》一书针对协奏曲体裁的属性和原则进行解析,其所得之观点与著述方式皆引人深思。本文以前苏联作曲家列恩戈尔德.莫里采维奇.格里埃尔(Reinhold Moritzevich Glière,1875-1956)为花腔女高音和管弦乐队而作的《声乐协奏曲》(Op.82)为例,结合克尔曼《协奏曲对话》中的观点,试图用美学的眼光找寻一种合适的协奏曲"写作"方式。
郭一涟
关键词:感性体验
何以构建的绝对——针对瓦格纳乐剧《女武神》终曲的二次探讨[1]
2013年
本文是为笔者面对《女武神》终曲[《女武神》的终曲范围在一、二次探讨中,均被笔者限定为从第三幕第三场沃坦的唱段"再见,勇敢又美丽的女儿"起至全剧落幕]的再次探讨。在一次探讨中,笔者对主导动机进行了独立呈列与分别描写,进一步提出并尝试作答有关主导动机的结构功能与审美过程中的感性结构力等问题,最终折返至对聆听方式的追索。二次探讨将在此基础上对《女武神》终曲展开感性经验描写,由此再涉感性结构力的意指与聆听方式的寻觅,期以在眼观他者、耳闻绝对和手触己心的反思过后,得着新的启示。
郭一涟
请自律地“悟”——施尼特凯《第一大协奏曲》的音乐学写作与反思
2013年
大协奏曲原是巴洛克协奏曲中最重要的类别,但其在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渐渐淡出了作曲家和公众的视野。20世纪,这一古老体裁经由作曲家们之手重返舞台,俄罗斯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1934-1998)创作于1977年的《第一大协奏曲》便是其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作曲家极具代表性的"复风格"作品。本文结合作曲家的创作哲思对这部作品进行音乐学写作,进而试图对聆赏作品之过程进行形而上反思,并探究由此引发的音乐美学—哲学问题。
郭一涟
关键词:施尼特凯音乐学写作复风格
感性地听,并说着经验--对音乐美学学科语言的运思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音乐聆听、感性直觉表述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即音乐美学学科的听、说问题.音乐音响在主体的知觉聆听之后成为感性经验,这里的'感性'之定义有别于一般认识上的'纯感性',而是指向了人类生存体验的感性.因此,人在音乐...
郭一涟
关键词:音乐美学学科语言角色定位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