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锐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支气管肺泡癌外科治疗94例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89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94例BAC患者(单纯BAC67例、BAC伴局部浸润16例、具有BAC特征的腺癌11例)的资料,分析BAC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生存情况及不同TNM分期和病理分型,BAC的外科治疗与疗效。结果全组行根治性手术88例,姑息切除4例,开胸探查术2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53.2%、41.5%。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肺癌国际分期,I期、Ⅱ期、Ⅲ期BAC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病理学分型,单纯的BAC、BAC伴局部浸润和具有BAC特征的腺癌患者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AC是一种特殊类型肺癌,无论是生物学、影像学还是临床、病理学表现,均有其特殊性。肺叶切除术是治疗BAC常用的手术方法。提高BAC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常林宝杨斌杨学亮郭锐丁悌
- 关键词:肺肿瘤细支气管肺泡癌肺外科手术
- 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3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100例患者纳入远端胃切除组,行全胃切除术的200例患者纳入全胃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总数)、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术后肠道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发热、肠梗阻)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前以及术后1 d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远端胃切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术后肠道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全胃切除组(P均<0.05)。两组术后1 d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25、CA19-9、NSE)及hs-CRP水平均低于术前(P均<0.05),但两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围术期死亡病例,且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发热、肠梗阻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两种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均安全有效,可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炎性因子水平,全胃切除术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但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则优于全胃切除术。
- 郭锐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胃癌
- 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RP、CE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胃癌患者84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止痛剂使用次数、住院时间等一般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血清CEA水平。
结果①一般情况:两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炎性因子:术前,两组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CRP、IL-6、TNF-α均较术前上升,但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功能:术前,两组CD3+、CD4+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CD3+、CD4+及CD4+/CD8+均较术前下降,但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CEA:手术前后两组CE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CEA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2/42)]低于对照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胃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机体损伤小,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血清CEA水平,且对术后机体炎症
- 郭锐
- 关键词:胃癌血清炎性因子
- 食管癌围术期容量治疗与预后策略探究
- 2014年
- 目的探究在围术期内对食管癌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容量治疗及预后策略,进而有效提高食管癌手术的成功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进而得到科学的容量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策略。结果手术前48 h,食管癌患者体内液体平衡量为(429.5±65.9)m L,65例(92.8%)患者表现为液体正平衡;在手术期间,全部患者均表现为液体正平衡,平衡量为(1962.4±876.6)m L;手术后48 h,患者体内液体平衡量为(-436.7±352.6)m L,49例(70.0%)患者转为体内液体负平衡。在手术前后48 h及手术期间的容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48 h的体内液体负平衡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术期内实施合理的容量治疗和预后策略,不但有利于患者肾脏及心血管系统,还能有效调节患者体内的容量,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 郭锐
- 关键词:食管癌
- 全胸腔镜与常规三切口根治性食管癌术的近期疗效对比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与常规三切口治疗食管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颈、右胸后外侧和腹正中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行全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术中胸部出血量、术后胸水引流量和肺部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平均清扫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胸腔镜在根治食管癌手术中近期临床效果明显,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中失血量少和肺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郭锐
- 关键词:全胸腔镜常规手术食管癌
- 膈神经冷冻术的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观察膈神经在一定冷冻温度下(-65℃)的变化及其特征,并探讨冷冻时间与神经损伤和修复的关系,以确定膈神经冷冻术的安全性。方法:冷冻治疗机温度设定为-65℃。实验动物为山羊,实验中取右侧8肋间切口入右胸,在下腔静脉外侧游离膈神经,分别行30 s、60 s、90 s及120 s膈神经冷冻术。术后60 d再次开右胸,在不同时间再分别行膈神经冷冻术,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冷冻当天镜下可见:冷冻90 s和120 s组出现明显神经变性和神经纤维断裂;30 s和60 s组表现为神经外膜、束膜及髓鞘轻度水肿;术后60 d标本不同冷冻时间肉眼观察与正常膈神经均无明显区别,镜下神经基本恢复正常,但仍有增生性改变。结论:膈神经在-65℃下,随冷冻时间延长,神经损伤逐渐加重。冷冻90 s以上,神经损伤明显。冷冻120 s仍可修复,证明膈神经冷冻术是安全的。
- 杨学亮张巍郭锐刘富才
- 关键词:膈神经冷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