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正安
- 作品数:68 被引量:2,082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雪灾的环流型及水汽场分析被引量:65
- 2002年
- 冬、春季雪灾是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重要的灾害性天气。本文利用历史天气图和国家气象中心T10 6L19全球模式的分析值格点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牧区近 2 0年来冬、春季降雪的天气形势和水汽场。结果表明 ,北脊南槽型、乌山脊型、阶梯槽型和国境槽型是造成高原东部牧区降雪的四类主要环流型 ;在高原东部牧区强降雪天气过程时气柱可降水量有明显增加 ,主要降雪区与水汽通量辐合区吻合 。
- 梁潇云钱正安李万元
- 关键词:青藏高原可降水量水汽通量
- 青藏高原北侧地区干湿年夏季垂直环流差异的对比分析及青藏高原的热力影响被引量:60
- 1996年
- 为了分析西北干旱的形成原因,本文首先利用高原北侧地区5站历年夏季的降水量资料等,制定了该区的干湿标准,划分了历年夏季的干湿等级。接着又利用ECMWF的格点资料等对比分析了该区干湿年夏季间垂直环流的差异,也探讨了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高原北侧干湿状况的联系。其主要结论是:1)文中制定的以降水标准差为判据的干湿标准适合西北干旱区;2)高原北侧干湿年夏季间在高原北侧和高原上的垂直环流存在明显差异;3)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上列差异有关,也即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是西北干旱的重要成因之一。
- 吴统文钱正安
- 关键词:垂直环流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与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被引量:141
- 2004年
-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青藏高原及邻近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利用NCEP1958—1997年月平均比湿、风及高度等再分析资料及我国实测雨量资料等,整体地分析了高原及周围地区气柱可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特征及其季节变化,也分析了我国南北方大气可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和华北及西北区东部干湿年夏季可降水量的差异等。结果表明,高原及周围地区的气柱可降水量有明显的地区及季节变化。本区域内以南亚和东亚夏季风区的可降水量最高,夏季可达60mm或以上;青藏高原上的可降水量最低,冬季为3mm左右。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可降水量的冬夏季节变化最大,夏季的可降水量达冬季值的4倍。华北区干湿夏季的可降水量差异明显,湿年的可降水量可增加20%以上。近40年来华北和西北区东部夏季的气柱可降水量明显减少,而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降水量却部分增加了,呈北干南湿之势,遂形成我国降水北旱南涝的分布格局。这可能与东亚夏季风逐渐趋弱,特别是撤退期逐渐提前有关。另外,我国各地夏季可降水量的平均降水转化率也明显不同,青藏高原上最高,东亚季风区次之,而南疆盆地最低,这也影响了我国多变的降水气候。
- 蔡英钱正安吴统文梁潇云宋敏红
- 关键词:降水气候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降水转化率
- 中、美和苏丹强沙尘暴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0
- 1997年
- 为了更好地认识我国的强沙尘暴,对中、美和苏丹三地的强沙尘暴个例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 钱正安焦彦军
- 关键词:强沙尘暴
-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暴雪成灾的规律、机制和预报研究
- 周陆生马林董安祥钱正安汪青春
- 该课题广泛搜集和整理了中国牧区雪灾的史料,系统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大--暴雪及雪灾的时空分布规律;运用近代动力统计、诊断等新方法,揭示了大--暴雪形成的条件和机理,并建立了短期预报业务系统和雪灾的实时预评估方法,在青海...
- 关键词:
- 关键词:天气预报系统短期天气预报局地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青藏高原
- 中国西北旱区暴雨水汽输送研究进展被引量:31
- 2018年
- 为突破中国西北旱区水汽输送分析分歧大、难深入的瓶颈,本文在梳理、剖析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先重点分析、评述了西北核心旱区夏秋季及晚春暴雨的水汽源地、水汽输送路径和模型的研究进展,也指出仍存在的问题。主要结论如下:(1)西北区范围大,地形分隔明显,不同季节各地的降水环流变化也大,各地的水汽源地等差异大是合理的,应分区分季节分别研究。(2)先就西北区东、西部分别简洁地总结了该两区夏季主雨、主干旱的盛行组合环流型。(3)在夏秋季我国东部、河西走廊地区先后相继出现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伸、偏东风等特定有利流型下,台海水汽能借助西伸副高南侧的东南风急流等三支急(气)流,沿一逆"之"字形路径,被接力输送到西北核心旱区,再与北方槽冷空气交绥致雨。即核心旱区的主要水汽源地在台海区,其水汽输送动态过程详图也被构建。那是核心旱区夏秋暴雨水汽输送的主要型态之一。(4)在春季,特别是晚春,若孟湾、我国东部及河西分别相继出现孟湾西南气流、晚春南下弱冷高压阻挡及河西偏东风流型背景下,孟湾水汽亦能借助孟湾西南急流等三支急(气)流,沿环绕高原东边缘的半圆形路径,被"三棒接力"输送到核心旱区致雨。即:孟湾也是影响西北核心旱区春季,特别是晚春暴雨的另一重要水汽源地。
- 钱正安蔡英宋敏红吴统文周建琴栾晨
- 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的若干进展被引量:34
- 2004年
- 为了回顾总结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的现状,本文评述了近20多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从沙尘观测、气候学、预报、变化趋势以及防御对策等6方面简要评述了它的研究进展和问题。指出北方沙尘主要源于中国西北及蒙古地区;随沙尘天气强度逐渐加强,不同沙尘天气时地面沙尘浓度约按3倍的比率依次递增;揭示了我国北方的五大沙尘暴多发区;主要有纯冷锋型和冷锋加中系统混合型两类沙尘暴爆发环流型;近50年来的沙尘暴活动呈波动变化,这与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东亚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有关;防御沙尘暴重点要抓五大多发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及沙尘暴预警系统的建立。
- 钱正安蔡英刘景涛李栋梁柳中明宋敏红
- 关键词:中国北方沙尘暴
- 影响中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环流系统分型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使用中央气象台出版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57~2002年发生在我国北方的33次特强沙尘暴过程的环流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分析研究了环流系统的热力和动力结构、活动特征及高低层系统的相互配置;在此基础上,以形成触发沙尘暴强风的主要地面环流系统为依据,通过分类归纳,将形成我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环流系统,划分成纯强干冷锋型、蒙古气旋与干冷锋混合型、蒙古冷高压南部倒槽型和干飑线与冷锋混合型4种类型。研究结果指出纯强干冷锋型的冷锋具有典型的2型冷锋的垂直结构,冷锋后有强大的气压梯度,冷平流强烈,锋后为西北大风,沙尘暴带为西北东南方向。蒙古气旋与干冷锋混合型以蒙古气旋的强烈发展为主要特征,气旋强烈加深,在地面强风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气旋暖区及冷锋后为西南大风或偏西大风,沙尘暴带自西向东延伸,与气旋中心移动路径关系密切,冷锋后降温较弱。蒙古冷高压南部倒槽型强沙尘暴是由蒙古冷高压与河西暖倒槽相互作用形成强盛东风触发的,沙尘暴区范围较小,但稳定少动,持续时间较长。干飑线与冷锋混合型强沙尘暴是由冷锋前干飑线或中尺度低压扰动和冷锋相伴影响造成的,它可以和第、类同时发生,第、类天气尺度环流形势是产生该类强沙尘暴的环流背景。文章给出了各类特强沙尘暴的天气学概念模型。
- 刘景涛钱正安姜学恭郑明倩
- 关键词:特强沙尘暴环流系统
- 夏季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和低涡的数值预报试验被引量:14
- 1995年
- 本文首先分析了1979年6—7月的FGGEIIIb级资料风场和相对湿度场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偏差,指出在高原西部应予以订正。然后利用一有限区域模式,通过综合订正初始风场和相对湿度场,改进模式部分物理过程,并提高其水平分辨率,共设计了6组预报试验,对该年的两例高原低涡切变线降水过程进行了24小时预报。结果表明,利用改进了的初始场和部分物理过程,可明显改善高原地区的降水预报,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流场的预报,即上述改进方案是可行的;但在高原地区嵌套预报方案尚待修改,还应继续努力提高模式对高原低涡流场的预报能力。
- 陈伯民钱正安
- 关键词:青藏高原初始场降水低涡
-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异常的空间分布型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联系
- 积雪异常既是当时某地区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的产物,但又反作用于后期该地区的地面辐射平衡和水文循环,影响后期该地区,甚至其他地区的大气环流和降水气候变化。自Blanford (1884)首先发现喜马拉雅山的冬季积雪与印度夏季...
- 吴统文钱正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