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振虞
- 作品数:46 被引量:20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食管癌病人运铁蛋白(Tf)和组特异性成份(Gc)亚型分布的研究
- 1995年
- 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法,分析了潮汕地区216例无血缘关系、临床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和216例健康人的运铁蛋白(Tf)亚型分布情况,结果发现:食管癌病人组TfC1C1纯合子频率为0.2639,Tf*C1基因频率为0.4745显著低于正常人组(分别为0.4352和0.6227,均为P<0.001);同时,食管癌病人组TfC2C2纯合子频率为0.2278,Tf*C2基因频率为0.497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1852,P<0.05和0.3634,P<0.001).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结合免疫固定祛,分析了潮汕地区217例无血缘关系的临床上诊断为食管癌病人和217例健康人的组特异性成份(Gc)亚型的分布,发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 刘鸿禧张奎芳林珏龙张少英陆振虞冯波陈仁彪
- 关键词:运铁蛋白遗传多态性
- 中国人肤纹研究——Ⅲ.中国52个民族的肤纹聚类被引量:40
- 1998年
- 中国有56个民族,肤纹学研究中的最后一个民族——门巴族——的肤纹研究至今刚刚完成。根据52个民族的122个群体指掌纹的11个参数:TFRC、a-bRC、A、L^u、L^r、W、T、Ⅱ、Ⅲ、Ⅳ、H做聚类分析,在系统树上可以见到南方群、混合群、北方群。混合群包括了各自南、北方民族的聚类群,聚类群与其地理位置有平行关系,南北间以长江或北纬30°~33°度为界带。
- 张海国丁明焦云萍汪宪平颜中金刚孟秀莲白崇显陆振虞陈仁彪
- 关键词:肤纹学聚类分析系统树
- 医学遗传学理论与实践(1)──遗传学与医学
- 2000年
- 陆振虞
-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遗传病
- 多座位标记单倍型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 5个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家系在HLA附近的多座位标记单倍型与AS之间的关联关系。方法 选择位于HLA区域D6S2 76两侧的 11个微卫星标记作精细连锁分析 ,采用Cyrillic软件作单倍型分析。 结果 精细连锁分析显示D6S2 76的最大Lod值达 3 .882 1,位于该标记两侧的D6S1691和D6S1618的Lod值均大于 1.5 0 ;单倍型分析显示 5个家系的重组与交换频率达14 0 % ,其中D6S1691、D6S2 76、D6S1618与AS紧密关联。结论 D6S1691 D6S2 76 D6S1618区域可能存在AS的易感基因位点 ,家系中与AS紧密关联的单倍型可作为症状前诊断的重要依据。
- 顾鸣敏袁文涛杨珏琴张静熊晓燕姚芳娟陆振虞王铸钢黄薇范丽安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家系单倍型OD值微卫星标记
-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7年
-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引起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本文就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病理机制、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和聚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陈燕陆振虞
- 关键词:帕金森病基因病因学
- 新疆俄罗斯族肤纹学调查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俄罗斯人群的肤纹参数。 方法 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捺印调查对象的指纹和掌纹 ,样本包括 31名男性。 结果 调查的项目有TFRC、a bRC、atd、tPD、指纹、手大鱼际纹、指间纹、手小鱼际纹、猿线等。得到了含有 31名男性和以前调查的 2 5名女性群体的俄罗斯族肤纹参数。 结论 为人类学、遗传学和医学研究提供了肤纹学数据。
- 徐双进张海国袁疆斌迪拉娜.阿巴斯谢展华陆振虞黄薇王铸钢陈仁彪
- 关键词:指纹掌纹俄罗斯族知情同意
- 46,X,t(Y;9)(pll;q12)一例
- 2007年
- 患者男,30岁,结婚6年,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至今未孕。双乳房呈正常男性型,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一般情况好,外观、表型正常,无面部或肢体的明显不对称,第二性征及外生殖器发育正常。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大小39m/n×22m/n×30m/n,体积14.2mL,左侧睾丸39.7m/n×29.3m/n×19.9m/n,体积12.1mL,双侧睾丸大小形态正常,左侧精索静脉轻度曲张。
- 王毅张丽君陈涓涓时洪凯陆振虞顾鸣敏王铸钢
- 关键词:外生殖器睾丸大小第二性征精索静脉男性型
- 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06年
- α-sylluclein是一种天然非折叠可溶性蛋白。目前发现它与许多神经功能障碍性及退行性中枢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典型之一就是帕金森病(Parkjnson disea8e,PD)。各种复杂因素,都可导致α-syrIuclein错误折叠并改变其正常的功能。在多巴胺(dop啪ine,DA)能体系中,这一改变可最终使得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数目减少而导致PD。α-synuclein功能不全是PD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特征,该物质是如何产生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涉及多个方面。正是因为上述错综复杂的机制使得对α-sylluclein与PD的研究进展缓慢。本文就α-sylluclein基因、α-synuclein蛋白的聚集及其在PD发病机制中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 刘陆振虞
- 关键词:氧化应激多巴胺神经元
- 一种新的垂体分泌蛋白Mimecan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其在垂体瘤组织中的表达(英文)被引量:2
- 2005年
- Mimecan osteoglycin是一种分泌型蛋白质 ,目前其功能尚不明确 .从人垂体cDNA中克隆到OIF基因并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GEX 5X 2 mimecan ,将此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后用IPTG诱导 ,成功表达了一种分子量约为 38kD融合蛋白 ,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30 %~ 4 0 % .此融合蛋白经纯化分离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以制备多克隆抗体 .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兔的抗血清 .结果显示 ,该多克隆抗体有较好的针对mimecan蛋白的专一性并且效价较高 ,可用于对mimecan的功能研究 .用此多克隆抗体检测到在某些种类的人垂体瘤组织中mimecan表达极高 ,提示可能存在新的垂体瘤类型 .
- 胡三梅陈凤玲陈天钦叶廷军李荣英史文静宋怀东陆振虞
- 关键词:GST融合蛋白垂体瘤
- 小鼠结直肠自发肿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建立小鼠结直肠自发肿瘤模型。方法:用雄性Ap^(Mn/+)基因突变小鼠与雌性BubR1^(+/-)基因敲除小鼠交配。得到的子代小鼠,按基因型分为Wild Type,BubR1^(+/-),Apc(Mn/+),和BubR^(1+/-)Apc(Mn/+4)组,每组7只,观察各组肠组织肿瘤数目、大小和位置,行HE染色后观察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各组结直肠β-catenin的表达。结果:①BubR1^(+/-)Apc(Mn/+)组小鼠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较Apc(Mn/+)组有显著差异(P=0.008)。②BubR1或Apc单独缺失组小鼠结直肠中β-catenin蛋白除在细胞膜表达外,在细胞质也有弱阳性表达;而BubR1^(+/-)Apc(Mn/+)组小鼠结直肠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多为细胞质表达和(或)膜浆共表达,部分合并细胞核表达。结论建立小鼠结直肠自发肿瘤模型对于筛选抗肿瘤药物和研究肿瘤发生机制具一定的应用价值。
- 时洪凯王毅陈燕陆振虞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