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民

作品数:69 被引量:236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细胞
  • 20篇病毒
  • 17篇肝炎
  • 12篇乙型
  • 12篇乙型肝炎
  • 9篇基因
  • 9篇肝炎病毒
  • 8篇纤维化
  • 8篇肝纤维化
  • 7篇肝癌
  • 7篇肝细胞
  • 6篇拮抗剂
  • 6篇免疫
  • 5篇血清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慢性
  • 4篇药物
  • 4篇液相色谱
  • 4篇荧光
  • 4篇质粒

机构

  • 47篇重庆医科大学...
  • 16篇重庆医科大学
  • 8篇泸州医学院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中华肝脏病...
  • 2篇美国芝加哥大...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作者

  • 69篇陈国民
  • 9篇余光开
  • 8篇马臻
  • 8篇邓存良
  • 7篇黄爱龙
  • 7篇沈钦海
  • 6篇刘杞
  • 5篇阳文琳
  • 5篇李宏涛
  • 5篇刘林
  • 3篇刘永康
  • 3篇张定凤
  • 3篇郭树华
  • 3篇杜莹
  • 2篇胡燕
  • 2篇黎海芪
  • 2篇瞿平
  • 2篇孙航
  • 2篇单幼兰
  • 2篇张瑞

传媒

  • 8篇现代医药卫生
  • 6篇科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肝博士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肝脏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重庆医药
  • 2篇药品评价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第五届全国肝...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8篇2007
  • 1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几点思考
2011年
麻疹是我国计划免疫中的重要内容.一直正常进行,突然宣布对全国一亿多儿童进行复种,如此重大举措事先却没有任何预兆,也没有相应的预防接种知识传播、普及阶段。笔者曾是从事感染性疾病多年的医生,直到很多朋友来咨询“为什么要复种麻疹疫苗”才开始关注此事。即使是在2010年9月9日至11日召开的全国感染性疾病会议上,也丝毫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如此大的全国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运动,
陈国民
关键词:免疫麻疹疫苗接种
HLPC法测定木芙蓉提取物中芦丁含量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建立木芙蓉中芦丁含量的RP-HLP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标准品为对照进行反向高效液相法测定: Ubondpak C18色谱柱,柱温25℃,在370nm波长处紫外检测;流动相:以0.02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含1%冰醋酸)-甲醇 (体积比为73:27)组成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SPD-2ASUV检测器,于波长370nm检测。结果:芦丁与木芙蓉中其他成分基线分离良好,进样量在(0.5-5)μg/20μl范围内,峰面积X与进样浓度Y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01X+ 0.1208,相关系数r=99.8%,加样回收率为99.88%,RSD为1.54%(n=5),结论:该方法处理方法简单,准确率高.分离效能高,适合于木芙蓉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沈钦海陈国民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木芙蓉芦丁
人胎肝细胞生长刺激物质在实验性肝坏死中抗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机理研究
1991年
本文应用实验性肝坏死大白鼠研究人胎肝细胞生长刺激物质(HSS)、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HSS能对抗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引起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升高,对抗肝糖原、血糖浓度的降低,明显提高实验性肝坏死大白鼠的存活率。实验大鼠血清中葡萄糖醛酸苷酶及肝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活性一致性低下,提示HSS可以稳定溶酶体并对抗肿瘤坏死因子对溶酶体的激活作用。
郭树华刘杞陈国民刘林张定凤
关键词:肝坏死TNF
荧光胺示踪氨基葡甘露聚糖的跨细胞膜能力与转运机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用荧光胺标记来示踪氨基葡甘露聚糖(aminoglucomannan,AGM)的跨细胞膜转运,以此证实氨基葡甘露聚糖跨(细胞)膜能力与转运机制。方法用荧光胺标记氨基葡甘露聚糖,将标记所得的荧光衍生物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和HepG2细胞在CO2培养箱中孵育,然后用荧光显微镜(紫光作激发光)观察。结果PBMC和HepG2细胞内均出现靛色荧光。结论氨基葡甘露聚糖能跨细胞膜转运进入细胞内。
郭渊刘永康杜莹李宏涛陈国民
关键词:荧光标记跨膜转运
葡甘聚糖对大鼠口服荧光素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研究葡甘聚糖对大鼠口服荧光素钠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利用荧光素钠作为示踪药物 ,HPLC反相柱色谱分离原药 ,荧光高效液相法定量分析血清荧光素钠含量。结果 :大鼠灌胃荧光素钠溶液T12 α为 (5 .0± 0 .9)min ,T12 β为 (43± 9)min ,Tmax为 (7.5± 0 )min ,Cmax为 (192± 7)mg·L- 1,AUC为 (83± 17) μg·h- 1·L- 1。以 0 .4 %或 0 .8%的葡甘聚糖为制剂时T12 α分别为 (2 0± 6 )min和 (38± 13)min ,T12 β为 (6± 3)h和 (2 5± 12 )h ,Tmax为(19± 9)min和 (40± 16 )min ,Cmax为 (92 .3± 2 .0 )mg·L- 1和 (5 2± 3)mg·L- 1,AUC为 (6 14± 10 5 ) μg·h- 1·L- 1和 (30 1± 2 2 ) μg·h- 1·L- 1。结论 :葡甘聚糖能明显改变口服药物的药动学参数 ,如降低血药峰值浓度 ,提高AUC。
陈国民邓存良
关键词:葡甘聚糖多糖类荧光素钠药动学
如何恢复中药在乙型肝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前言从我国临床医学的历史看,中药与中药制剂在乙型肝炎的治疗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核苷类等抗病毒药物发明之前,国外除了支持疗法之外,几乎没有明确针对乙型肝炎治疗的药物。而中医学从疏肝理气的角度入手,在肝病(包括乙型肝炎)...
陈国民
氨基葡甘露聚糖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体内抑制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氨基葡甘露聚糖(AGM)在小鼠体内抗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的作用。方法建立hRSV感染的BALB/c小鼠模型108只,随机分为AGM组和魔芋葡甘露聚糖( KGM)组,每组54只,分别以AGM和KGM进行干预,然后按单次给药剂量不同,将两组小鼠进一步分为2.5、0.25和0.025μmol/L 3组,每组再根据给药间隔时间(8、12和24 h)又分为3组,共9个小组,每组6只。72 h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的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肺组织中hRSV融合蛋白( F) mRNA的水平;对两组小鼠肺组织行HE染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肺组织炎症状况。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组内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AGM组小鼠活动无明显减弱,无明显呼吸困难,无死亡;KGM组有16只小鼠活动明显减弱,出现明显喘息症状,其中2只于第3日死亡。 RT-PCR结果显示, AGM组和KGM组的 hRSV F mRNA 水平分别为0.49±0.21和0.88±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P<0.05);小鼠肺组织HE染色显示,AGM组炎症比KGM组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GM组小鼠肺组织中ICAM-1的表达量较KGM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88,P<0.05)。AGM组内,给药间隔时间一定时,hRSV F mRNA和ICAM-1的水平随AGM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给药剂量一定时,hRSV F mRNA和ICAM-1水平随给予AGM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KGM组内,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对小鼠肺组织hRSV F mRNA和ICAM-1水平无明显影响( P>0.05)。结论 AGM能减轻hRSV感染小鼠肺组织的炎症,在小鼠体内具有抗hRSV的作用,且这种抗病毒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苏秀峰李娜陈国民陈旭芳
关键词:甘露聚糖类呼吸道合胞病毒抗病毒药
人类中流行的流感病毒来自何处
2013年
针对我国出现H7N9感染病例的状况.作者从流感病毒演化传播及流感的流行病学规律上展开分析。并提出推行对H7N9大范围预防之依据不充分。预告流感要有流行的证据链。不能单凭实验室的某些病毒检测结果下结论。
陈国民
关键词:流感病毒
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的再认识
乙型肝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已为三十余年的临床与研究所证实。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均是HBV,却是两类感染机制与免疫学机制完全不同的疾病。免疫清除与免疫残留是急性HBV感染的免疫学病理表现;免疫耐受是慢性HBV感染的...
陈国民
HBV X蛋白和HCV核心蛋白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可通过影响肝细胞内信号传导及细胞凋亡等机制,调节某些基因的转录及表达,参与HCC的发生,两者可能存在协同致癌作用。
马臻陈国民
关键词:肝炎病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