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陈建秋

陈建秋

作品数:73 被引量:425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建筑科学
  • 14篇天文地球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振动
  • 19篇隔震
  • 18篇抗震
  • 14篇振动台
  • 14篇阻尼
  • 12篇振动台试验
  • 12篇台试
  • 12篇耗能
  • 12篇高层建筑
  • 11篇地震
  • 11篇支座
  • 11篇阻尼耗能
  • 9篇竖向
  • 9篇隔震支座
  • 8篇房屋
  • 8篇房屋抗震
  • 7篇抗震性
  • 7篇抗震性能
  • 6篇动测
  • 6篇振动测试

机构

  • 72篇广州大学
  • 7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广东省地震工...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广东省建筑设...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广州容柏生建...

作者

  • 73篇陈建秋
  • 41篇黄襄云
  • 37篇谭平
  • 36篇周福霖
  • 33篇沈朝勇
  • 24篇任珉
  • 23篇马玉宏
  • 19篇陈洋洋
  • 18篇徐丽
  • 13篇金建敏
  • 13篇吴迪
  • 11篇张建华
  • 11篇叶茂
  • 8篇杨泽群
  • 7篇魏陆顺
  • 7篇罗学海
  • 5篇林佳
  • 4篇闫维明
  • 4篇庄学真
  • 4篇温健婷

传媒

  • 11篇地震工程与工...
  • 6篇广州大学学报...
  • 4篇振动与冲击
  • 3篇华南地震
  • 2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低温建筑技术
  • 1篇液压与气动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国外建材科技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 1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黑龙江大学工...
  • 1篇水电与抽水蓄...
  • 1篇第二届全国防...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竖向隔震支座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竖向隔震支座,包括上套筒、下套筒,所述下套筒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上垂直设置有中导向杆,所述中导向杆上串联套设有若干蝶形弹簧,所述上套筒设有筒底,所述...
沈朝勇王玉君黄襄云陈洋洋马玉宏陈建秋刘彦辉周福霖
文献传递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应用研究
为了获得水质参数的长期预测结果,首先利用一种简单的多步迭代算法,并考虑季节因素的影响,根据水质参数的历史资料预测得到该参数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值.该算法简单且易于编程实现,对于长期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水质某些参数...
陈建秋张新政
关键词:水质预测小波神经网络
文献传递
高聚物注浆屏障隔振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提出应用快速注浆高聚物地下连续屏障作为工程隔振屏障的技术思路。借鉴已有高聚物注浆材料密度和刚度的可控性、本构的弹塑性、材料快速成型性、防水性、耐久性和安全性,提出在基于材料特性的屏障隔振设计基础上,发展和应用已日趋成熟的定向劈裂注浆施工工艺和高聚物帷幕注浆施工工艺建造地下高聚物材料连续屏障实现有效隔振。以该方案为指导设计并完成了试验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本文工作采用的劈裂注浆施工工艺完工的围闭屏障隔振方案,将受振体速度响应峰值在三个方向上分别降低31%、56%和35%,初步给出了高聚物注浆屏障隔振技术路径可行性的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陈洋洋谭平陈建秋李文彦周福霖
关键词:高聚物注浆屏障隔振
某全钢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和理论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对体型不规则的全钢结构建筑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这种结构体系是由内椭球塔与外框筒连接而成的特殊结构体系。地震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结构体系仍然以主振型为主,内椭球塔与外框筒连接方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文末采用SAP2000程序对结构模型进行三维受力分析,沿最不利加振方向的理论分析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显示该结构在设计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杨巧荣陈建秋刘文光魏陆顺
关键词:钢结构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
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反应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根据中国规范设计了一总层数为40层的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为对比分析需要另设计具有相同楼层数的两带单层转换高层建筑结构。采用Etabs和Satwe对比分析了三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相对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沿楼层分布情况;其相对扭转角、层间扭转角、层间有害扭转角的分布特点;顶层角点扭转位移轨迹。研究分析表明,错位转换高层结构的扭转反应远大于同类带单层转换高层结构的反应;对单层转换结构采用位移比不能很好反映其扭转反应,而结构扭转位移角沿楼层分布规律更能体现其扭转反应特征。
沈朝勇周福霖黄襄云陈建秋任珉金建敏
关键词:水平地震位移比
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关于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受力特性的研究目前还鲜有文献,采用Sap2000V9有限元程序对一实际带错位转换高层结构竖向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了竖向振型数对上、下部转换梁内力和主要竖向受力构件轴力的影响;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计算了竖向加速度、竖向层间位移及竖向动应变,分析了上部、下部转换梁梁端点及梁托柱点所在位置节点动力反应随楼层变化情况,并将转换梁端点的反应和梁托柱的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还计算了上、下部转换层梁托柱、承托墙肢、框支剪力墙、框支柱等的轴力,并将其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下轴力比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分析表明,竖向基本振型对构件内力起主要作用,竖向第5阶以上振型对转换梁和各竖向主要构件轴力影响很小;梁托柱点竖向位移、竖向加速度远大于其梁端点的反应;上、下部转换梁端点处竖向构件竖向应变在转换层上一层发生突变;同时会使两错位转换层之间楼层竖向构件竖向应变局部增大;楼层越高,其相应竖向构件的反应谱法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时程均值与重力荷载代表值内力比值就越大;竖向地震作用下承托墙肢顶部一层和框支剪力墙底部三层轴力会发生突变。
沈朝勇周福霖黄襄云陈建秋金建敏
关键词:竖向地震动力反应受力性能
一种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该隔震橡胶支座包括上封板、内部橡胶、内部钢板、下封板、厚层橡胶保护层及薄片软钢加强筋。上封板通过过渡连接板与隔震层结构下部相连,下封板通过过...
沈朝勇陈洋洋陈建秋黄襄云马玉宏林佳黄良鸿周福霖
文献传递
多跨连续隔震桥梁的地震反应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研究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多跨连续隔震桥梁的动力特性以及铅芯支座的隔震效果,按1/20的比例设计了一座六跨连续隔震梁桥模型及试验用铅芯橡胶支座,在此基础上进行振动台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了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分析,将数值分析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试验和计算结果都表明:隔震后的桥梁的周期会显著增加,桥墩顶部和桥面的加速度响应以及桥墩底部的剪力、弯矩都有大幅度下降,且隔震的支座参数直接影响到桥墩底部的受力的大小;铅芯支座的耗能效果良好,可以较多地耗散地震输入能量,阻止能量向桥梁上部结构的传递,隔震后桥梁上部结构的位移较大,但在铅芯支座可控制范围。
康清黄襄云陈建秋周露
关键词:隔震桥梁振动台试验隔震效果耗能
一种适合LNG储罐用的隔震支座及其安装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命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LNG储罐用的隔震支座及安装方法,隔震支座包括上预埋板、下预埋板、隔震橡胶支座、限制隔震橡胶支座发生水平剪切变形的限位组件、随着上部混凝土结构的徐变变形同步移动的滑动组件,在...
沈朝勇黄襄云陈洋洋谭平马玉宏陈建秋吴迪周福霖张建华
文献传递
汶川灾后重建的隔震建筑远程实时监测被引量:6
2013年
开发并实施了汶川灾后重建的隔震建筑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对汶川灾后重建的汶川第一小学教学楼(非隔震)、汶川第二小学教学楼(隔震)和映秀安置房(隔震及非隔震)三个代表性隔震工程实施了远程实时监测,在汶川5.12大地震近5周年之际,该监测系统已正常运行满1年,成功对上述结构受到的震中位于四川地区的几次小型地震响应进行了监测并给出典型测试记录和初步分析结果。该工作有望构建我国隔震结构理论验证与隔震工程实测分析新的研究平台,同时为未来可能的隔震结构强震作用下的实时监测做好技术准备。
陈洋洋谭平陈建秋周福霖
关键词:隔震建筑远程实时监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