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湖光

作品数:14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病毒
  • 9篇肝炎
  • 7篇细胞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慢性
  • 4篇基因
  • 4篇肝炎病毒
  • 4篇肝炎患者
  • 4篇病毒性
  • 3篇等位
  • 3篇等位基因
  • 3篇毒性肝炎
  • 3篇病毒性肝炎
  • 3篇出血热
  • 2篇毒素血症
  • 2篇性病
  • 2篇血症
  • 2篇细胞因子

机构

  • 6篇浙江医科大学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大学
  • 1篇华市人民医院

作者

  • 14篇陈湖光
  • 6篇马亦林
  • 4篇刘克洲
  • 2篇孟雪芹
  • 2篇李兰娟
  • 2篇傅素珍
  • 2篇吴仲文
  • 2篇余春艳
  • 2篇陈春雷
  • 1篇张丽娟
  • 1篇瞿国伟
  • 1篇陈云波
  • 1篇干梦九
  • 1篇骆淑雅
  • 1篇陈金泉
  • 1篇余春艳
  • 1篇盛吉芳
  • 1篇蒋国法

传媒

  • 4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全国微生态调...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9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各临床类型肝炎患者Th1/Th2变化意义的初步探讨
1998年
Th1和Th2所分泌的具有代表性主要细胞因子分别为γ-IFN和IL-4。在目前国内尚无条件测定Th1/Th2细胞表面标记的情况下,检测r-IFN和IL-4可大体了解Th1/Th2功能。本研究应用ELISA方法,采用晶美公司试剂,对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清中γ-IFN、IL-4及其比值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急性肝炎患者中,血清γ-IFN和IL-4均明显提高,但前者提高的幅大于后者,故γ-IFN/IL-4比值也提高。与之相比较,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γ-IFN和IL-4均明显减少,但因前者减少的程度大于后者,故γ-IFN/IL-4比值明显降低。在重症肝炎患者中,血清γ-IFN显著下降而血清IL-4显著增高,致使γ-IFN/IL-4比值严重倒置。三型中γIFN的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慢性、重症。IL-4的浓度依次为:急性、重症、慢性。γ-IFN/IL-4比值的高低依次为:急性、慢性、重症h1通过释放γ-IFN而介导细胞免疫,Th2则经IL-4介导体液免疫。Th1/Th2比值的平衡是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Th1/Th2与病毒性肝炎疾病的转归有密切的关系。Th1功能的增强有助于疾病好转,?
陈湖光余春艳马亦林
关键词:肝炎病毒性肝炎TH1细胞TH2细胞
HLAII类分子及若干相关细胞因子与HBV感染关系的研究
陈湖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等位基因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末稍血中组胺受体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及血组胺的动态观察
陈湖光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致病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1991年
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机理迄今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的看法,不外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直接致病与免疫致病两方面.现将其研究概况进行归纳,作一扼要介绍. 1 EHFV的直接致病作用 EHF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其直接致病的依据,近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5年Nagai等用EHFV接种新生大白鼠,从肺、脑、脾、肾、外周血中均分离到病毒,然后将该病毒感染正常人外周血巨噬细胞,在巨噬细胞中出现病毒复制现象.
陈湖光马亦林
关键词:流行性病毒致病作用出血热
HLAⅡ类分子及若干相关细胞因子与HBV感染关系的研究
论文Ⅰ浙江地区人群的HLAⅡ类分子对HBV感染的影响;目的:该课题旨在探讨HLAⅡ 类分子对浙江地区HBV感染预后的影响.结论:HLAⅡ类分子DR12及其等位基因DRB*1201与乙型肝炎的自动恢复及HBsAb的产生有显...
陈湖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等位基因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人类白细胞抗原的检测被引量:28
2002年
目的 探讨宿主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Ⅱ类分子与HBV感染相关性。方法 利用PCR技术检测 3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5 6例HBV感染自动恢复者的HLAⅡ类分子及其等位基因。结果 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 ,HLAⅡ类分子DR12在恢复者中的分布频率显著增高 (10 %比3 8% ,rr,0 .19;P矫正 <0 .0 2 5 ) ;HLA DR12的等位基因DRB1 12 0 1的分布频率也显著增高 (3 %比3 2 % ;rr,0 .0 7;P矫正 <0 .0 0 5 )。而DR9(4 3 %比 18% ;rr,3 .5 2 ;P矫正 <0 .0 2 5 )和DQ9(4 3 %比 2 0 % ;rr ,3 .13 ;P矫正 <0 .0 5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恢复者。结论 HLA DR12和DRB1 12 0 1可能对机体免受HBV长期感染有保护性意义。而HLA
陈湖光孟雪芹马亦林刘克洲蒋国法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类白细胞抗原PCR等位基因
异体NK细胞、LAK细胞对新鲜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杀伤作用被引量:1
1995年
异体NK细胞、LAK细胞对新鲜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杀伤作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0003)陈湖光在血液肿瘤领域,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被认为与一些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关。有人观察到,白血病(包括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
陈湖光
关键词:粒细胞白血病异体自然杀伤细胞LAK细胞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NK活性、β_2-m、IL-2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1
1996年
为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时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采用MTT法、ELI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40例患者不同病期血中NK活性,β2-m和IL-2。结果显示,NK活性在发热期(52.81±10.89),低血压少尿期(58.02±13.70)比正常值(47.66±6.39)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05);多尿期(43.34±7.70)和恢复期(50.23±9.46)逐渐下降并回复正常(均为P>0.05)。重危型患者NK活性在病初增高程度比轻中型患者更大(P<0.05)。血β2-m在发热期(6.84±2.36),低血压少尿期(8.20±3.04)和多尿期(4.93±2.72)均显著高于正常值(1.80±0.06)(P<0.05)。在少尿期,NK活性与β2-m呈直线正相关(P<0.05)。血IL-2(15.63±4.15)与正常值(14.5±6.99)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与NK活性也无相关性(P>0.05)。这表明,HFRS时血NK活性和β2-m可能参与发病机制;它们的相关性暗示MHC-1类分子在激活NK中的可能作用。在该病中,未观察到IL-2与NK活性?
陈湖光干梦九俞雪珍张丽娟瞿国伟陈金泉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NK细胞Β2微球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状态与肝功能变化之间关系初探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为探讨Th1/Th2改变对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慢性乙型肝炎43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FN-γ和IL-4,计算其比例,并分别结合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升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LT快速恢复正常组(A组)的IFN-γ和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ALT持续增高组(B组);而IL-4在B组中高于A组。在对黄疸的观察中发现,黄疸组的IFN-γ和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无黄疸组;而IL-4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DNA阳性组和DNA阴性组之间比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h1/Th2的状况与肝功能变化有密切关系,免疫功能紊乱是造成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直接原因。
余春艳陈湖光马亦林刘克洲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IFN-Γ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亲缘传播的慢性HBV感染之间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为研究亲缘传播造成慢性持续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机制,进行HBV前S1抗原与亲缘传播的慢性HBV感染之间的相关研究.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20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血清HBV前S1抗原检测,同时,调查其家族史.结果 有明确家族史178例,其中血HBV前S1抗原阳性115例(64.61%);而明确无家族史的24例患者中,血HBV前S1抗原阳性者仅8例(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明确家族史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V前s1抗原阳性率较高.
骆淑雅陈湖光
关键词:前S1抗原HBV慢性HBV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