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四通
- 作品数:47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现代汉语“群言体”的分类及其功能被引量:3
- 2005年
- 目前,对网络语言的讨论,大多还仍旧停留在词句层面上。其实,网络语言在文体层面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现象。本文集中讨论了一个跟网络语言相关的特殊文体,即“群言体”。文章主要将群言体分为采访体、比较体和娱乐体三个小类,并分别探讨其功能;在此基础上还讨论了群言体和现代汉语其他语体之间的交叉渗透情况。最后就群言体的历时流变作了初步的探讨。
- 霍四通
- 关键词:现代汉语网络语言文体语用学
- 积极修辞中的谓词快速范畴化现象
- 2013年
- 谓词的快速范畴化是语文层面的一种积极修辞现象。它一般需要前文语境的铺垫,并通过特定的语法结构强制实现。现代汉语里还存在一些"构式",系统地承担快速范畴化的功能。谓词快速范畴化的背后存在着一定的语用动因,有的跟委婉有关系,有的则跟求新有关系。谓词的快速范畴化,顺应了社会生活急速发展和语言本身发展的要求,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段。
- 霍四通
- 关键词:积极修辞谓词范畴化
- 试论“典饰”被引量:1
- 2001年
- 近几年修辞学研究归于平静,这是不正常的。因为修辞学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未探索的领域,其中很多都仍对现代汉语的语言运用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讨论的典饰就是这样一种修辞现象。文章首先将典饰同一般的修饰语区别开来,接着讨论了典饰语的生成和理解问题,并进而对将典饰独立成格的合理性作了论证,同时指出了典饰具有语言简化、夸张、委婉等功能。最后探讨了典饰的修辞史问题。全文吸收了结构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的一些成果,是在现代语言学背景下对修辞问题的一次有意义探索,具有较强的方法论意义。
- 霍四通
- 关键词:辞格
- 语体:能力平面的现象
- 2003年
- 学界常根据齐姆斯基关于能力(competence)和行为(performance)的区分把语体看作行为平面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句型和文体的对应、新语体的产生和语体的选择等现象的分析,初步论证语体应该也是能力平面的现象。这个假设进一步确立了语体学作为语言学下位学科的学科定位,对于语体的分类、语体的交叉渗透、语体的演变等语体学基本课题的研究都很有意义。
- 霍四通
- 关键词:语体句型文体学科定位
- 做还是不做?——以《全唐诗》为样本库对后悔情感特征的考察
- 2023年
- 后悔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情绪)。在日常口头表达涉及的各类情感的统计中,后悔排在第二位。已有的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后悔的内容总跟“做/不做(或没做)”有关。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强度上看,“不做”的后悔更突出。而以“早知”为鉴别特征对《全唐诗》中后悔情绪表达类型所做的统计显示,“做”与“不做”后悔的例子数量持平。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中后悔特征的差异可以从后悔的时间模型、诗歌写作形式、诗歌内容及写诗动机三个方面加以解释。
- 霍四通
- 关键词:情感特征后悔《全唐诗》
- 网络语言中的“试题”被引量:1
- 2002年
- 目前,大家讨论网络语言,往往都还只停留在词语层面上。其实,网络语言在语体层。面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现象。其中的一个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即“试题”的高频率运用。当然,我们这里的试题是指运用语言——不管是自然语言还是形式语言作答的考试,象运用图形、声音、形体为手段的艺术类……
- 霍四通
-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境
- 《修辞学发凡》语文论述解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正式建立。书中的语文论述随处可见,构成了《修辞学发凡》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基本奠定了中国修辞学的学科归属。文章对《修辞学发凡》的部分语文论述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修辞学发凡》的理论基础、学术渊源等基本特点。
- 霍四通
- 关键词:修辞学《修辞学发凡》语文
- 儒道释经典中否定方式差异性比较及其文化意蕴
- 2014年
- 本文从否定范畴入手,从否定词的使用、否定的语言层面、否定的功能和否定的逻辑等多种角度比较了儒道释经典著作《论语》《老子》和《金刚经》的语言特征,并对特征背后隐藏的文化和哲学意蕴做了一定的挖掘和揭示。
- 霍四通
- 关键词:儒道释《论语》《老子》《金刚经》
- 现代汉语小说语体的一个语义特征
- 2003年
- 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的一些理论,提出了现代汉语小说语体的一个在形式上可以把握的特征,从而为语体分类研究中对小说语体的判定和后续处理提供了便利。
- 霍四通
- 关键词:语义学
- 比喻过程性分类的认知解释
- 2015年
- 比喻按照认知加工过程可以分为三种,即相似性比喻、同一性比喻和否定性比喻。相似性比喻说明比喻关系中事物的无限接近;同一性比喻说明比喻认知的飞跃发展。否定性比喻,则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对比喻加以否定,以表明比喻的不完美。三个阶段的比喻,分别对应于认知的行、知、言三域。
- 霍四通
- 关键词:比喻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