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悦婷 作品数:9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首都博物馆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历史地理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生物学 更多>>
拄笏西山:“江亭展禊”士人群体的内心诉求与外部空间的营构 2023年 “江亭”是陶然亭的别称,在乾隆年间问世的《宸垣识略》记载中,已经是著名的雅集之地:“陶然亭,康熙乙亥江郎中藻所建。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今士大夫恒于此宴集焉。”《江亭展视图》卷(图1-图9)是一件书画兼备又含拓本的长卷,画面纵32.4厘米、横131厘米,整体带装和后跋纵36.1厘米、横1680厘米,纸本设色,现藏首都博物馆。 李文琪 马悦婷关键词:雅集 士人群体 元大都海子东岸遗迹与大都城中轴线 被引量:9 2014年 元大都海子东岸位于都火神庙与今地安门外大街之间,呈现为多段形式不同的石驳岸。其中与澄清闸金刚墙相连的一段湖岸,石壁高达5米,做工精致,它的存在应与元大都中轴线有密切关系,都火神庙的建筑年代不会早于元代,今天的庙址应形成于明代。 岳升阳 马悦婷关键词:元大都 北京中轴线 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饮食文化 2016年 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其饮食文化丰富多彩。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制作及食用方式的独特性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化中的瑰宝。但其饮食文化背后仍有着令人深思的问题,这也给当今的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蒋家瑜 马悦婷关键词:古代两河流域 饮食 文化 古高梁河演变及其与古蓟城的关系 被引量:2 2017年 古高梁河对北京城的选址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者对古高梁河的名称界定不一致,古河道的年代和规模也比较模糊。借助多年来实地考察的成果,选取古高梁河沿线的典型剖面,用^(14)C、光释光、热释光等测年方式,结合地貌学、考古学和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确定古河道的年代,以此近似地复原古高梁河的演变和分布特征。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古高梁河的称呼比"三海大河"的称呼更恰当,表达全新世中晚期由石景山经"三海"到亦庄的永定河故道。(2)古高梁河河道发育的年代上限在5000—4000a BP,下限应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3)古高梁河规模比古清河和古水小。(4)古蓟城的选址与古高梁河密切相关,古蓟城选址于古高梁河与古水故道之间的高地之上,是古高梁河要津上的城池。 岳升阳 马悦婷 齐乌云 徐海鹏关键词:元大都 首都博物馆馆藏墓志出土地点的空间分析 2020年 本文通过提取首都博物馆馆藏魏晋—清代墓志出土地点的信息,利用Arcgis对墓志的位置信息进行重心计算、核密度分析和地貌分析三种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以揭示出墓志分布的时空规律。同时是对研究本馆文物进行大数据分析的一种新的尝试。 马悦婷关键词:墓志 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网络评论的博物馆游客体验研究:以首都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5 2022年 本文以首都博物馆为研究载体,以大众点评网站2006—2020年的用户点评数据为分析文本,运用统计分析和网络文本分析中的高频特征词、长尾曲线、主题类目与情感分析的方法,对游客游览首都博物馆时的旅游体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都博物馆参观人数和评论数量在年际变化上的峰值分别为2016和2019年;高频词体现了博物馆形象属性特点和游客的行为活动特征;旅游体验的核心主题是博物馆与游客,游客对首都博物馆的感知体验以积极情绪为主,占80.78%,消极情绪占9.51%,主要体现在服务态度、服务设施、展览内容、参观秩序和参观预约等方面.根据分析结果,主要从博物馆宣传与品牌提升、博物馆间的联系互动、博物馆软硬件设施的优化和加强服务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马悦婷关键词:博物馆旅游 游客体验 汉代至元代北京什刹海成湖的地层证据——以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南剖面为例 被引量:4 2015年 对北京什刹海北岸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剖面沉积物粒度、化学成分及孢粉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从汉代至元代,什刹海有4个环境演变阶段的沉积物:1930~1820 a BP为河流相的分支河道、河漫滩沉积;1820~1295 a BP为湖泊沉积,其中三国时期(1730~1690 a BP)水域较大,水体较深,可能与车箱渠的修筑有关,此后逐渐退为湖滩;1295~970 a BP为河流相沉积;970~580 a BP为湖滩沉积,是当时什刹海北岸的边缘地带。孢粉组合反映低湿地植被的环境特点,符合该地区沉积物的环境背景特征。元代湖岸距当时的斜街约100 m,距今什刹海北岸约80 m。研究结果揭示了什刹海湖泊演变的历史,为什刹海环境演变研究乃至北京城区的历史地理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马悦婷 岳升阳 徐海鹏 张鹏飞关键词:环境演变 西汉-元初什刹海沉积物植物硅酸体与环境研究——以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南剖面为例 2016年 通过对什刹海北岸植硅体进行分类,并运用植硅体示暖指数分析、对应分析的方法,恢复了北京什刹海地区从西汉-元初的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西汉至元初什刹海气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I期:西汉晚期-唐早期(1980a.B.P-1295a.B.P)总体为冷期,其中西汉晚期-东汉早中期(1980a.B.P-1820a.B.P)、东晋早期-唐早期(1680a.B.P-1295a.B.P)为凉温气候,东汉晚期-东晋早期1820a.B.P-1680a.B.P为剖面最寒冷时期。II期:唐早期-元初(1295a.B.P-580a.B.P)为暖期,气温整体较温暖,内部有小的波动。剖面中芦苇扇型植硅体、硅藻和海绵骨针的出现印证了什刹海低湿地的微环境。另外,什刹海剖面发现的水稻扇型植硅体,为单一依靠历史文献研究历史地理问题提供了新的实证。 马悦婷 张鹏飞 岳升阳 齐乌云关键词:环境变迁 植物硅酸体 圆明园宫门区古环境研究 2018年 圆明园位于北京小平原的西部,其古地貌环境受到古清河的影响.通过对圆明园宫门区剖面沉积物粒度、孢粉的分析,把自4500aB.P.圆明园宫门区地貌演变分为5个阶段:4560aB.P~3740a.B.P.为分支河道发育;3740a.BP~3412aB.P为漫滩发育;3412a.B.P.~2854a.B.P为浅湖发育;2854aB.P~1749aB.P为湖沼发育;1749a.BP.~1196a.B.P.为漫滩发育,圆明园中的河湖水源和清人建园的方法都受到古地貌环境的影响,其周边由稻田荷塘构成的水乡景色.也离不开其处于湖沼洼地的地貌环境,而如今圆明园遗址的改造也要充分考虑到其古地貌的演变。 马悦婷 岳升阳 齐乌云 魏晋茹 张鹏飞关键词:环境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