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螺旋霉素
  • 3篇转移酶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工程
  • 2篇酰化
  • 2篇酰基
  • 2篇酰基转移酶
  • 2篇抗生素
  • 2篇基因工程技术
  • 2篇O
  • 1篇生物合成
  • 1篇同源
  • 1篇阻断
  • 1篇羟基
  • 1篇麦迪霉素
  • 1篇菌种
  • 1篇菌株
  • 1篇基因工程菌
  • 1篇基因工程菌株
  • 1篇基因克隆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6篇马春燕
  • 5篇王以光
  • 5篇武临专
  • 3篇李京艳
  • 3篇戴剑漉
  • 2篇周红霞
  • 2篇夏焕章
  • 1篇高群杰
  • 1篇刘爱明
  • 1篇赫卫清
  • 1篇孙晓春
  • 1篇张侃
  • 1篇韩锋
  • 1篇张会图

传媒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异戊酰螺旋霉素I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在改造抗生素组分中的应用,具体来讲,是对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中参与产生组分II和III相关的3-O-酰基转移酶基因实施阻断和破坏,通过同源基因双交换获得产生4″位异戊酰螺旋霉素I为主组份的基因工程菌,...
武临专王以光马春燕赫卫清周红霞
文献传递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优化必特螺旋霉素组分
必特螺旋霉素(BT)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螺旋霉素(SP)的碳霉糖4'-羟基进行酰化获得的以4'异戊酰SP为主组分的新抗生素,组分比较复杂,原因有两个:首先是SP本身有三个组分(SPⅠ、SPⅡ和SPⅢ),其次是异戊酰化SP...
马春燕
关键词:必特螺旋霉素PCR螺旋霉素生物合成抗生素
文献传递
麦迪霉素3-O-酰基转移酶在螺旋霉素链霉菌F21中的酰化特性
2008年
螺旋霉素(SP)与麦迪霉素(MD)均为16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且结构非常相似。螺旋霉素含有3个组分,其结构差异表现在16元内酯环C3上的一个取代基的差异,SPI组分为羟基、SPII组分羟基乙酰化、SPIII组分羟基丙酰化;麦迪霉素是以麦迪霉素A1为主要组分的多组分抗生素,麦迪霉素16元内酯环C3上连接的均为丙酰化羟基。已知这类抗生素16元内酯环C3羟基酰化是由一种称为3-O-酰基转移酶的蛋白催化完成。本研究将螺旋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 F21中的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用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ATCC 21454中的麦迪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原位替换后,发现所产生的螺旋霉素仍然含有3个组分,并且螺旋霉素III组分也不是主要组分,说明麦迪霉素3-O-酰基转移酶在螺旋霉素产生菌—S.spiramyceticus F21中不具有16元内酯环C3羟基丙酰化特异性以及酰化高效性,也提示其在麦迪霉素产生菌中的丙酰化特异性和高效性可能与该菌株(种)的特性有关。
马春燕武临专戴剑漉周红霞李京艳孙晓春张侃夏焕章王以光
关键词: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酰化
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删除和主要产生螺旋霉素组分Ⅰ菌株的获得被引量:7
2007年
螺旋霉素(SP)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螺旋霉素Ⅰ、Ⅱ和Ⅲ个组分,其结构的差异为16元内酯环的C3上分别连接羟基(SPⅠ)、乙酰基(SPⅡ)和丙酰基(SPⅢ);SPⅡ和SPⅢ是在相同的3-O-酰基转移酶催化下SPⅠ进一步酰化的产物。SPⅠ、SPⅡ和SPⅢ在生物学活性方面无大差异。为简化螺旋霉素组分,便于今后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改造,根据碳霉素和麦迪霉素生物合成中的3-O-酰基转移酶序列,设计了简并性PCR引物,并采用SON-PCR(single oligonucleotide nested PCR)方法,从螺旋霉素产生菌S.spiramyceticus F21中进行特异性扩增,获得了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sspA)及其侧翼序列,共约4.3kb(其中的3457nt DNA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DQ642742)。采用DNA同源双交换技术对S.spiramyceticus F21中的sspA进行了删除。对螺旋霉素原株和sspA缺失变株进行发酵产物提取和HPLC分析表明:原株中SPⅠ、SPⅡ和SPⅢ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8%、67%和25%,变株中则分别为72%、18%和9.6%;变株主要组分为SPⅠ。螺旋霉素sspA缺失变株的获得为螺旋霉素组分简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改造奠定了基础。
武临专马春燕王以光戴剑漉李京艳夏焕章
关键词:螺旋霉素基因删除
Streptomyces sp. 4353中3-氨基-5-羟基-苯甲酸(AHBA)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克隆Streptomyces sp.4353中的3-氨基-5-羟基-苯甲酸(AHBA)合酶基因,并将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方法参与AHBA生物合成的5个基因,即氨基奎尼酸脱水酶基因、氨基奎尼酸/莽草酸脱氢酶基因、AHBA合酶基因、氧化还原酶基因和磷酸酶基因通常连锁,形成一个AHBA生物合成基因簇。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已知AHBA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基因组织结构特点和序列保守性,设计引物,以Streptomyces sp.4353的总DNA为模板,在已知737bp AHBA合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基础上,通过PCR扩增其上、下游DNA序列,克隆至pMDl8-T载体上,测序、拼接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pET24a(+)为表达载体,对克隆得到的AHBA合酶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Codon Plus(DE3)-RIL中进行表达和SDS-PAGE检测。结果从Streptomyces sp.4353中得到了一段2872bp大小的DNA片段(NCBI GenBank接受号EU734184),其中含有AHBA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AHBA合酶基因、氧化还原酶基因和磷酸酶基因(部分);AHBA合酶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了成功表达,在SDS-PAGE上可见到清晰的、与预计大小(42.7ku)一致的蛋白表达特异条带。结论Streptomyces sp.4353中的AHBA合酶基因的克隆以及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克隆得到的2872bp DNA片段还有可能用于AHBA的杂合/异源生物合成,以及安莎类抗生素的组合生物合成。
武临专刘爱明马春燕韩锋张会图高群杰王以光
关键词:基因克隆与表达
一种获得螺旋霉素单一组分菌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在改造抗生素组分中的应用,主要是对螺旋霉素产生菌中参与产生组分II和III相关的3-OH酰化酶基因实施了破坏,从而获得只产生螺旋霉素组分I的菌种,使用这样的阻断变株,不仅能够减少螺旋霉素及其衍生物的...
王以光武临专马春燕戴剑漉李京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