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勋
-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细胞生长因子体外活化ERK1/2途径诱导鼻咽癌细胞上皮-间叶性转换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体外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能力和改变癌细胞形态的原因,探讨鼻咽癌细胞早期发生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侵袭转移相关因子上皮性钙黏素(E-cadherin)和β-链接素(β-catenin)以及调控因子ERK1/2和p38在此过程中的相应改变,并观察鼻咽癌细胞在HGF因子刺激作用下形态发生的转变。结果CNE-2细胞在HGF诱导30min后,磷酸化的ERK1/2蛋白即表达增强,诱导1h后表达强度开始减弱,但p38蛋白始终未见明显变化。持续HGF因子诱导CNE-2细胞5d(120h)后,癌细胞由多边形上皮样形态转变为梭形间叶性细胞形态,细胞相互分离,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癌细胞Met蛋白表达较未经HGF刺激的细胞明显增强,但此时细胞上皮性钙黏素和β-链接素的表达却无明显改变。结论细胞因子HGF能够体外诱导CNE-2细胞形态发生上皮-间叶性转换,其机制与HGF/c-Met系统活化ERK1/2途径有较密切的关系,而p38 MAPK途径在此过程中并非是关键性影响因素。
- 黎志勋梁英杰廖志群董愉李智
- 关键词:鼻咽肿瘤肝细胞生长因子
- 结直肠癌中P21-激活激酶1基因表达与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P21-激活激酶1(PAK1)基因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与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方法,检测PAK1基因在80例CRC和30例结直肠良性腺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扩增及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6%的结直肠良性腺瘤和62%的CRC出现PAK1蛋白过度表达。CRC中PAK1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90%低分化(G3级)CRC中出现PAK1蛋白过度表达,显著高于中一高分化CRC(G1/2级)的51%;78%的临床晚期(Dukes C、D期)CRC组织呈PAK1蛋白过度表达,也显著高于临床早期(Dukes A、B期)的53%。PAK1蛋白在CRC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呈显著负相关(P〈0.0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发现,只有3%的CRC出现PAKI基因扩增。结论PAK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CRC的组织学和临床浸润表型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CRC恶性程度与进展的新分子标记物之一。
- 黎志勋曾穗德刘泳冬廖奕佶花文峰林锋谢丹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基因PAK1临床病理学
- 鼻咽非角化性癌Fas表达与癌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关系
- 2009年
- 目的检测正常鼻咽组织以及鼻咽非角化性癌癌细胞Fas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癌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37例未治疗的非角化性鼻咽癌活检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Fas和癌细胞PCNA的表达;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计数癌细胞的凋亡(Apoptosis Count,AC)。结果正常鼻咽粘膜表面及隐窝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鳞状化生上皮、部分小涎腺的导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Fas阳性表达。45.9%(17/37)的鼻咽非角化性癌的少数癌细胞Fas弱阳性。癌细胞表达Fas与癌细胞凋亡计数AC无关(P>0.05)。Fas阴性病例癌细胞增生指标显著高于Fas阳性病例(P<0.01)。结论Fas对鼻咽非角化性癌癌细胞的自发性凋亡不起主导作用,鼻咽非角化性癌细胞大多处于细胞增生周期是导致癌细胞自发性凋亡非Fas途径的主要原因之一。
- 黎志勋梁英杰李智
- 关键词:鼻咽肿瘤FAS表达增生凋亡
- 原发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survivin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原发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TUNEL方法,检测56例GBM(30例原发和26例继发)中survivin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survivin在原发与继发性GBM中的表达差异;分析survivin表达与GBM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6例GBM中,原发GBM中83%(25/30例)呈survivin阳性,继发性GBM中仅46%(12/26例)呈阳性,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15例配对的继发性GBM与其初发的低级别胶质瘤中,survivin的表达基本一致,7例survivin阳性表达的继发性GBM,其对应的7例低级别胶质瘤中,有6例同时出现survivin阳性;而且多数(4/5例)由间变性胶质瘤(III级)发展而成的继发性GBM出现了survivin的阳性表达,其阳性率明显高于由Ⅱ级胶质瘤演变而成的继发性GBM(3/10例)。另外,大多数(80%)瘤体直径>5cm的GBM呈survivin阳性,并多表现为低的细胞凋亡指数。结论Survivin的阳性表达可能通过其抗凋亡效应,在绝大多数原发性GBM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可能只涉及部分继发性GBM的恶性演变;在继发性GBM发生、发展中,survivin阳性表达可能与其初发胶质瘤的病理级别有关。
- 耿军谢丹黎志勋黄纲陈晓雷吴新建刘泳冬耿瑞明文剑明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SURVIVIN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凋亡
- 建立临床病理细胞学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探讨
- 2006年
- 目的本系统是为临床病理细胞学的诊断而研发的一个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是辅助病理学工作者在临床病理细胞学方面诊断的一个工具型软件。该软件是将计算机图象识别技术应用于病理细胞学的诊断方面,以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缩短诊断时间的目的。方法根据临床病理细胞学的诊断要求,软件对细胞涂片上的细胞图像进行逐点扫描、单个分离、参数提取和判别比对等处理环节来完成整个识别过程。在建立肿瘤细胞特征库方面,采用了计算机具有的“学习”功能,通过在使用中不断地“学习”和记录肿瘤细胞特征数据来逐渐充实和完善细胞特征数据库的数据,从而使判别精度得以逐步提高。结果本系统现阶段对临床细胞学中分离细胞的数十例细胞图像进行实验性检测,识别命中率达到60%左右。结论临床病理细胞学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建立,对极大的减轻病理学工作者的劳动强度,缩短诊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显著的优点,目前还只是在细胞学方面所做的一个实验系统,对实际应用尚待进一步改进,相信在今后不断的改进中可以成为临床病理细胞学诊断重要的辅助工具之一。
- 向宇黎志勋王连唐
- 关键词:癌细胞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
- 心包海绵状淋巴管瘤一例
- 2006年
- 王思云杨有优黎志勋
- 关键词:海绵状淋巴管瘤心包医院诊断抗痨治疗抗炎治疗心影增大
- 乳腺癌血行转移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癌基因HER2、缺氧诱导因子(HI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ER2、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并随访其术后5年内远处血行转移的情况。结果5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ER2、HIF-1a和VEGF表达均彼此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4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ER2、VEGF、淋巴结转移和临床肿瘤分期与癌的远处血行转移相关,HIF-1α表达与远处血行转移不相关(P>0.05)。23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仅VEGF表达与其远处血行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ER2可能通过HIF-1α途径调节VEGF蛋白的表达,参与乳腺癌血管的生成。VEGF表达可作为术后预测血行转移的指标之一,HER2过度表达和HIF-1α表达不能预测远处血行转移。
- 王深明朱彩霞黎志勋王劲松林颖
- 关键词:血行转移血管生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淋巴结阴性乳腺癌VEGF蛋白单因素分析
- 抗凝溶栓药物对家兔复苏时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CA)后心肺复苏(CPR)的基本生命支持(BLS)阶段组织微循环变化特点及抗凝溶栓药物对其影响。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在交流电诱发CA后,对照组只进行BLS,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和肝素进行干预。分别于诱发CA前(0min)和CA后每隔3min测定兔耳的微循环血流量,在复苏30min时取心肌和肾脏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对照组兔耳微循环血流量在CA发生后急剧下降(P<0.05),在BLS阶段随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P<0.05)。实验组兔耳微循环血流量在CA发生后也急剧下降(P<0.05),在BLS复苏9min后下降速度趋缓。两组相比微循环血流量变化明显不同(P<0.05),两条变化曲线约在9min时相交,其后实验组的变化曲线趋于平坦,而对照组仍继续下降。对照组心肌和肾脏组织的微循环内可观察到红细胞聚集,而实验组无此现象。结论CA后在CPR的BLS阶段微循环血流量下降,有血细胞聚集现象,给予溶栓、抗凝药物的干预可以改善BLS阶段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防止微循环内微血栓形成。
- 蔺际廖晓星李欣黎志勋魏红艳方典秋伍贵富
- 关键词:心肺复苏微循环微血栓肝素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