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波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大豆
  • 4篇地上部
  • 4篇地上部生物量
  • 4篇生物量
  • 4篇物量
  • 2篇遥感
  • 2篇遥感估测
  • 2篇叶面
  • 2篇叶面积
  • 2篇叶面积指数
  • 2篇育种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指数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区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籽粒
  • 2篇籽粒产量
  • 2篇铝毒

机构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齐波
  • 6篇盖钧镒
  • 6篇赵团结
  • 4篇赵晋铭
  • 3篇邢光南
  • 3篇张宁
  • 1篇姚鑫锋
  • 1篇朱艳
  • 1篇吴琼

传媒

  • 3篇作物学报
  • 2篇大豆科学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我国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性的变异、遗传与基因定位的研究
大豆[Glycine max(L)Merr]原产于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蛋白与食用植物油的来源。我国南方的酸性土壤主要是红壤,遍及15个省份,总面积1.28亿hm2,占全国总面积的22.7%,铝毒害已成为该地区限...
齐波
关键词:种质资源基因定位大豆生长大豆产量
文献传递
应用主动传感器GreenSeeker估测大豆籽粒产量被引量:11
2014年
主动遥感技术可以方便、快捷、无损伤性地监测大豆生长。以黄淮海地区圣丰种业2011年和2012年大豆育种品系和重组自交家系(NJRIKY)共1272个家系为材料,分组设置试验,分别采用随机区组、重复内分组以及格子设计,重复3次,使用主动传感器GreenSeeker监测苗期、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冠层反射光谱,获得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搜索大豆冠层NDVI与产量的共变化规律,建立产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大豆冠层NDVI随生育期的推进呈"低—高—低"变化趋势;基于单一生育期冠层NDVI建立的产量估测模型大多为简单线性回归,鼓粒期效果最好;基于多生育期冠层NDVI建立的产量估测模型中,由育种家系试验建立的大豆产量最佳估测模型(y=e6.9-4.1x1+4.3x2+1.4x3)的决定系数(R2)可达到0.66;用此模型对NJRIKY估产,与实际产量的符合度可达0.59。所建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在规模化育种中可用于育种中期无重复试验的产量预测和初步选择。
张宁齐波赵晋铭张小燕王素阁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归一化植被指数遥感估测
大豆育种中产量和生长性状的高光谱预测技术研究
高产是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大豆产量是遗传、环境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高产品系的选择除了以收获后实测产量作为主要评估标准外,还需要有效地监测田间地上部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LAI)等其他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
齐波
关键词:大豆冠层反射光谱地上部生物量LAI植被指数
文献传递
估测大豆产量和地上部干重的一套两波段高光谱指数和预测模型
本发明属于农业遥感应用领域,提出一种基于光谱指数估测大豆产量和地上部干重的模型和方法,通过单波段、两波段、三波段植被指数及已有植被指数的比较和分析,选出基于两波段敏感植被指数的4个大豆产量模型:基于R2、R4和R5期ND...
盖钧镒齐波赵晋铭赵团结邢光南
文献传递
高光谱遥感估测大豆冠层生长和籽粒产量的探讨被引量:24
2013年
现代作物育种需要监测大量育种材料的生长并估测产量潜势,高光谱遥感技术为此提供了简单、快捷、非损伤性测定的可能途径。选取30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产量比较试验,在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鼓粒始期(R5)测定地上部生物量(ADM)和叶面积指数(LAI),并利用ASD高光谱地物仪同步收集大豆冠层反射光谱信息。供试品种间ADM、LAI和产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生育期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的光谱反射率与大豆ADM、LAI及产量均有显著相关,尤其在R4和R5期相关性最高。在构建大量光谱参数的基础上,遴选出对ADM、LAI及产量预测精度较好的回归模型。其中,R5期的P_Area560光谱参数与LAI和R4期的V_Area1450光谱参数与ADM构建的两个生长性状的监测模型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82和0.692。未发现单一生育期光谱参数对大豆估产的有效模型,但综合R2期NPH1280、R4期V_Area1190以及R5期NPH560构建的产量估测模型,决定系数(R2)达到0.68,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遥感对大豆冠层生长监测和产量估测有相对可行性,可望在大规模育种计划中用于早期产量估测。
吴琼齐波赵团结姚鑫锋朱艳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高光谱遥感冠层反射光谱地上部生物量
利用高光谱技术估测大豆育种材料的叶面积指数被引量:10
2015年
叶面积指数(LAI)是反映田间作物长势及产量潜力的重要参数,规模化育种要求及时、快速、无损地获取大量育种材料的田间生长信息。本研究利用52份大豆品种(系)的2年田间试验,在盛花期(R2)、盛荚期(R4)及鼓粒初期(R5)测定大豆冠层反射光谱,同步测定大豆LAI和地上部生物量(ABM)。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LAI与冠层光谱在可见光波段(426~710 nm)均表现显著负相关(P〈0.05),在近红外波段(748~1331 nm)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根据文献已报道的植被指数与LAI的线性相关性分析,NDVI和RVI类型的植被指数能够较好地指示大豆LAI,进而在全光谱250~2500 nm范围内涵盖上述两种类型的植被指数,经对建立的大豆LAI线性与非线性模型综合评价,遴选出不同生育期敏感植被指数的最优估测模型。其中,R2期RVI(825,586)所建模型(y=0.03x1.83)、R4期RVI(763,606)所建模型(y=0.38e0.14x)及R5期RVI(744,580)所建模型(y=0.06x1.79)的预测表现最好,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77、0.639和0.664,相对标准误(RRMSE)均小于20%;模型验证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43、0.612和0.634,均根方误差(RRMSE*)约20%。进而发现针对LAI和ABM的RVI共性核心波段组合为R2期的825 nm和586 nm、R4期的763 nm和606 nm以及R5期的744 nm和580 nm。本研究结果可望为大豆规模化育种中获取大量不设重复试验材料的田间长势信息提供快速无损预测的技术支持。
齐波张宁赵团结邢光南赵晋铭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遥感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
长江中下游生态区大豆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冠层高光谱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被引量:1
2015年
高光谱遥感能够快速无损地估测作物生长性状及产量,这为作物规模化育种的田间评价与选择提供了高效手段。选用生育时期相似、生长性状有差异的52份大豆品种(系)进行2年田间试验,在盛花期(R2)、盛荚期(R4)及鼓粒初期(R5)测定大豆冠层反射光谱,同步测定大豆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部生物量(ABM),收获后测定产量。针对不同生育时期冠层光谱与生长性状及产量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LAI的PLSR模型可以解释LAI总变异的54.4%~61.0%;不同生育时期ABM的PLSR模型可以解释ABM总变异的65.5%~67.0%;R5期是利用冠层光谱估测产量的最佳生育时期,其PLSR模型可以解释产量总变异的66.1%。本研究结果可望为大豆规模化育种中大量试验材料的田间长势监测和产量估测提供快速无损预测的技术支持。
齐波张宁赵团结邢光南赵晋铭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偏最小二乘回归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性的变异特点及优选被引量:10
2007年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中限制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害性的遗传变异特点对于大豆耐铝毒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各生态区选出509份种质资源,采用苗期营养液砂培鉴定方法,以株高、叶龄、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的平均隶属函数值(FAi)作为耐铝毒性的指标,分析不同生态区品种对铝毒的耐性表现。结果表明,全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的耐铝毒隶属函数值存在相当大的变异,变幅为8.59%~74.83%,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单峰态分布;各生态区内均存在与全国相同的变异特点,生态区间的变异比较小,平均数变幅仅为39.24%~41.65%,区内变异明显地大于区间变异;大豆耐铝毒性的强弱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根据参考文献所选的对照品种在509份资源中都处于中间状态,说明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性存在更大的耐铝毒和敏感性的变异;按照FAi>65%(1级),遴选出了15份强耐铝毒资源,占所选资源总数的2.95%,分别来自Ⅰ、Ⅱ、Ⅲ、Ⅳ、Ⅵ生态区;按照FAi<15%(5级),遴选出5份强敏感性材料,占资源总数的0.98%,分别来自Ⅱ、Ⅲ、Ⅳ、Ⅵ生态区,可供大豆耐铝毒性遗传育种研究利用。
齐波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耐铝毒种质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