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和
- 作品数:60 被引量:174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幕上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析幕上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影像学特征和术中所见与癫痫大发作的关系。方法:对30例以癫痫大发作为首发或主要症状的幕上大型AVM患者的头颅MRI、DSA、PET以及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AVM全部位于幕上,以灰白质交界部为主,直径3~6cm者12例,>6cm者18例,其中额顶叶12例(40%),额颞叶10例(33%),额颞顶叶6例(20%),额叶2例(7%),所有病人都可见明确的脑血管畸形流空影像等直接征象;20例(66.7%)病人可见血管畸形周围明确的胶质增生带及脑软化灶等间接征象;12例(40%)病人PET检查显示畸形团所在部位及其周围脑组织低代谢灶;所有病人均手术切除,20例(66.7%)术中可见畸形团周围的淡黄色胶质增生带。结论:大型AVM是引起癫痫大发作的重要因素;AVM的直接和间接征象与癫痫的病因有关;AVM所在部位与癫痫发作有关。
- 公方和漆松涛邱炳辉冯文峰王益华刘保国
-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癫痫磁共振成像
- 儿童延髓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 目的:探讨儿童脑干肿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2月25日手术治疗的一例延髓肿瘤患儿的治疗过程,对脑干肿瘤的手术适应症的把握、手术入路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术后综合治疗方法 等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
- 公方和王伟民王国良
- 脑胶质瘤术后晚期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胶质瘤术后晚期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手术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胶质瘤病例305例,以性别、年龄、主要症状、阳性体征、术前癫痫、病变部位、手术入路、动静脉损伤、肿瘤残留、术后水肿、病理性质、早期癫痫、病变复发、手术次数、放射治疗等15项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设定术后"发生晚期癫痫"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癫痫、病变部位、肿瘤残留、病变复发、术后水肿5个因素是术后晚期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胶质瘤患者术后晚期癫痫的发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晚期癫痫发生危险因素的防治,有利于减少胶质瘤术后晚期癫痫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公方和王国良王伟民
- 关键词:胶质瘤晚期癫痫
- 脑立体定向仪切除颅内小病灶显微手术的护理配合
- 2003年
- 殷亚亚公方和邓敬兰覃仕英李维张秀文
- 关键词:脑立体定向
- 显微手术切除脊髓肿瘤体会
-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的脊髓肿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分析包括患者年龄分布、性别、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入...
- 李天栋王国良王伟民白红民张小鹏王玉宝李建亭公方和高寒
- 关键词:脊髓肿瘤
- 文献传递
- 34例囊性听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体会
- 目的 总结囊性听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技巧及其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囊性听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所见、肿瘤与周围脑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结果 肿瘤全切除22例(64.7%)、次全切除12例(35.3%).术中面神经解...
- 王国良李天栋高寒公方和
-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伴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1例并文献复习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CMN)伴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MN伴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病人的临床资料,行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并对该病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变达镜下全切除,病理检查结果符合恶性黑色素瘤(MM),综合临床特征,病理诊断考虑为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病人术后未行进一步治疗,于术后3个月死亡。结论 CMN是一种先天性色斑样痣,仅极少部分可演变为MM和神经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NCM)并恶性变,大型CMN病人存在大量复合卫星痣是发生MM和NCM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一旦出现颅内MM,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放、化疗及免疫治疗仅可使极少部分病人受益,预后极差。
- 王国良林健公方和
- 关键词:黑色素瘤显微外科手术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60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病理特点、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60例的临床资料特点。综合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术中所见和预后情况。
- 李天栋王国良王伟民白红民张小鹏王玉宝杨帅公方和高寒
- 关键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手术
- DCG-Ⅳ在大鼠脑损伤及二次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探讨Ⅱ组mGluRs激动剂DCG-Ⅳ对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BrainInjury,DBI)及其合并二次脑损伤(SecondaryBrainInsult,SBI)后损伤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单纯DBI及合并SBI后,脑室注射DCG-Ⅳ(100μmol/L,10μl)或生理盐水(10μl),观察大鼠行为、脑组织含水量及皮层损伤神经元数变化。结果:DCG-Ⅳ对DBI后大鼠死亡率(生理盐水组死亡10只,DCG-Ⅳ组死亡9只;P>0.05)、皮层损伤神经元数量及脑组织含水量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降低合并SBI组大鼠死亡率(生理盐水组死亡20只,DCG-Ⅳ组死亡11只;P<0.05)、减轻合并SBI后的脑水肿程度,减少神经元损伤数量(P<0.05)。结论:DCG-Ⅳ对DBI合并SBI后损伤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公方和费舟章翔白红民刘恩愈梁景文
- 关键词: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
- 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 李天栋王国良王伟民白红民张小鹏王玉宝杨帅公方和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