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旭光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血管迷走神经...
  • 4篇血管迷走神经...
  • 4篇晕厥
  • 4篇迷走
  • 4篇迷走神经
  • 3篇直立倾斜试验
  • 2篇代偿
  • 2篇代偿性
  • 2篇动力学特点
  • 2篇动脉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血流
  • 2篇失代偿
  • 2篇失代偿性
  • 2篇衰竭
  • 2篇综合征
  • 2篇硝酸甘油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1篇冯旭光
  • 7篇孟素荣
  • 6篇谢昌联
  • 5篇王蔚
  • 3篇陈溢琳
  • 3篇周国忠
  • 2篇彭健
  • 2篇陈智
  • 2篇陈少敏
  • 2篇杨溶海
  • 2篇邓春凤
  • 2篇李鹏
  • 1篇阮发晖
  • 1篇陈哲明
  • 1篇娜荣
  • 1篇王凡

传媒

  • 5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SCN5A基因多态位点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关联性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SCN5A基因多态位点C5457T(D1819D)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方汉族SSS患者108例为病例组,以南方健康汉族人群123例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对SCN5A基因C5457T(D1819D)的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并随机挑选样本进行测序,检验其可靠性。结果SCN5A基因C5457T(D1819D)多态位点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SSS组和正常组比较,在年龄和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D1819D多态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S组T等位基因高于正常组;CC为保护基因型,CC基因型对病窦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D1819D多态位点可能和SSS发生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SSS的保护基因;T等位基因可能是SSS发病的易患基因。
陈溢琳孟素荣陈智周国忠冯旭光谢昌联邓春凤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发病诱因及先兆症状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常见晕厥诱因及先兆症状特点。方法分析167例接受住院治疗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晕厥诱因及晕厥先兆症状,并与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反应120例(71.8%),其中混合型占60.0%,血管抑制型占25.8%,心脏抑制型占14.2%;67.1%和93.4%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存在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常见的诱因有持久站立(42.9%),体位改变(21.4%),闷热环境(15.2%)等;总结了10个常见的与晕厥相关的先兆症状,其中头晕(76.6%),苍白(26.9%),乏力(52.6%),恶心或呕吐(44.9%),出汗(46.1%),感觉异常(14.9%),心悸(25.1%),黑5(22.8%),胸闷(5.9%),听力减退(27.5%);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头晕(OR:5.972,C I=2.013-17.453,P=0.001),恶心或呕吐(OR:5.774,C I=1.475-22.611,P=0.012),乏力(OR:4.048,C I=1.101-14.889,P=0.039),出汗(OR:3.36,C I=1.061-10.610,P=0.035)能够预测HUTT阳性结果。结论详细询问晕厥患者的诱因及先兆症状,有助于我们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诊断。
陈智孟素荣周国忠冯旭光陈溢琳邓春凤
关键词: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先兆症状
经桡动脉途径干预冠状动脉左主干真分叉病变双支架术系列研究
目的:探讨7Fr鞘指引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左主干真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并分析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真分叉病变分步双支架术中对前降支保护作用;总结优化对吻技术和近段优化技术及MINI-双支架术干预左主...
冯旭光
关键词:经桡动脉入路
重组人脑钠尿肽对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2008年
目的观察静脉用重组人脑钠尿肽(rhBNP)对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5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硝普钠组和rhBNP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0.5h、6h及24h的呼吸困难程度以及整体临床情况,以及用药24h后液体的出入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其中硝普钠组使用硝普钠(起始10μg/min,根据血压每10rain增加5μg/min,维持在50—100μg/min),rhBNP组使用rhBNP[首先以1.5μg/kg弹丸式静脉冲击,随后以0.0075μg/(kg·min)连续静脉滴注24h]。结果静脉给药0.5h后rhBNP与硝普钠改善呼吸困难和整体临床状况的程度未见明显差异,6h及24h后rhBNP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好转程度和整体临床状况好转程度显著优于硝普钠组(P〈0.05);用药24h后rhBNP组的尿量(2014±243)ml明显多于硝普钠组(1341±240)ml(P〈0.05);用药24h时rhBNP与硝普钠同样能明显增加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明显降低肺动脉压和收缩压,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hBNP能明显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及整体临床状况。
谢昌联孟素荣王蔚陈少敏李鹏冯旭光
关键词:脑钠尿肽心力衰竭失代偿性疗效
硝酸甘油和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硝酸甘油对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5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rhBNP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30min、6h及24h的呼吸困难程度以及整体临床情况,以及用药24h后液体的出入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其中硝酸甘油组使用硝酸甘油开始剂量为5μg/min,每3~5分钟增加5μg/min,根据个体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调整用量;rhBNP组使用rhBNP,首先以1.5μg/kg弹丸式静脉冲击,随后以0.0075μg·kg-1·min-1连续静脉滴注72h。结果rhBNP组患者静脉给药后30min和6h的呼吸困难好转程度(P值分别为0.042和0.019)和整体临床状况好转程度(P值分别是0.018和0.044)均显著优于硝酸甘油组,24h后两组未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是0.192和0.179);用药24h后的尿量rhBNP组(1513.8±242.9)ml明显多于硝酸甘油组(1341.2±239.7)ml(P=0.015);用药24h时rhBNP组患者射血分数的增加以及肺动脉压和收缩压的降低均明显多于硝酸甘油组(P值分别是0.001、0.000及0.002),用药72h后rhBNP组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P值分别是0.000、0.001和0.002)。结论rhBNP通过促进尿量的排泄、降低肺动脉压及增加左室射血分数等途径明显改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和整体临床状况,以及明显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谢昌联孟素荣王蔚陈少敏李鹏冯旭光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硝酸甘油心力衰竭失代偿性
健康体检人群Brugada心电图征发生率的初步调查和随访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通过调查健康体检者Brugada心电图征的发生率,获得中国人Brugada心电图征的流行病学资料,并通过随访,了解Brugada心电图征人群的短期预后。方法收集了2003年6月至2005年1月我们医院查体中心健康体检人群45152份心电图资料,按照2002年欧洲心脏学会(ECS)专家共识报告提出的标准[1]筛选出Brugada心电图征。随访分两组:A组确诊为Brugada综合征患者(9人),B组为无症状Brugada心电图阳性人群(73人)。结果共82人具有Brugada心电图征,占总数的1.82‰,其中男性73人,女性9人。Ⅰ型心电图征的18人,Ⅱ型38人,Ⅲ型26人,其中符合Brugada综合征共9人。随访结果:A组(24±12)个月的随访期内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2/9,B组(27±11)个月的随访期内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3%(2/73),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人群均无人猝死。结论Brugada心电图征在广东省健康成年人发生率为1.82‰,男女比8∶1。在随访中发现,Brugada综合征患者要比无症状Brugada心电图征人群预后差,容易发生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
杨溶海孟素荣彭健陈哲明阮发晖王凡王蔚谢昌联冯旭光
关键词:流行病学BRUGADA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干预冠状动脉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的疗效。方法入选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4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血流及血脂、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发生冠脉介入过程中慢血流和无复流显效率97.3%,优于对照组的86.1%(P<0.01)。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APTT)明显较对照组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治疗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无再流现象有明确预防和治疗作用。
冯旭光娜荣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疏血通注射液慢血流
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患者晕厥类型及其相关因素
2008年
目的分析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患者晕厥类型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51例接受住院治疗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及硝酸甘油诱发试验,观察倾斜试验过程中临床表现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反应80例(52.9%),其中基础倾斜试验阳性14例(17.5%),硝酸甘油激发66例(82.5%);1型(混合型)45例(56.2%),2A型(心脏抑制不伴有心脏停搏)18例(22.5%),2B型(心脏抑制伴有心脏停搏)5例(6.0%)。3型(单纯血管减压)8例(10%),另外,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分为3组,分别是典型、不典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直立不能耐受。其中典型阳性34例、占总阳性的42.5%,不典型46例(57.5%),直立不能耐受组13例,3组在年龄上有显著差异(P<0.01)。典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病史较长(平均10年),自主神经反应不良6年,直立不能耐受1年,3组在晕厥病史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倾斜试验中年轻患者多为典型的血管迷走性晕厥,较易诱发。
冯旭光孟素荣王蔚谢昌联周国忠陈溢琳
关键词:晕厥直立倾斜试验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硝酸甘油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倾斜试验结果预测及GNB3 C825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一、背景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神经介导的血管运动不稳定性晕厥中的一种,是由神经反射诱发的晕厥伴有过度血管扩张和/或心动过缓。发作时以血压下降为其特点,有心动过缓和自主神经兴奋的表现,如苍白、恶心、出汗、过度呼吸等。多见于...
冯旭光
关键词:晕厥直立倾斜试验C825T
文献传递
组织多普勒评价双腔起搏器不同房室间期对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双腔起搏器以房室全能型方式起搏在不同房室间期(AVD)时心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最佳 AVD,指导临床程控起搏器 AVD 参数的设定。方法 30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植入双腔起搏器,男18例,女12例。利用组织多普勒速度-时间曲线分别测量程控不同 AVD 时室间隔及左室各壁基底段的收缩峰值速度和收缩达峰时间(从收缩期开始至收缩峰值的时间),在常规二维超声切面上测量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AVD 自100 ms 起以30 ms 步长依次递增至250 ms。结果程控不同的 AVD 对心功能的影响不同,AVD 程控为160 ms 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CO(5.5 L/min±1.1 L/min,P<0.05)、CI(3.5 L·min^(-1)·m^(-2)±0.8 L·min^(-1)·m^(-2),P<0.05)、SV(78 ml±13 ml,P<0.05)、LVEF(67%±7%,P<0.05)、LVEDd(121 mm±29 mm,P<0.05)均达最大值,LVESd 达最小值(37 mm±16 mm,P<0.05);室间隔及左室各壁基底段的收缩峰值速度最快,收缩达峰时间最短,各室壁运动的同步性最好(P<0.05)。结论选择最佳的 AVD(160 ms)双腔起搏器程控时.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有显著的影响。
王蔚孟素荣彭健杨溶海谢昌联冯旭光
关键词:心脏功能试验房室间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