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学斌
- 作品数:32 被引量:589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香港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主持人语: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被引量:1
- 2018年
- “种族”(race)和“族群”(ethnicity)一直是西方社会科学界(包括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工作等)非常重要的课题,这当然跟西方社会的发展路径和脉络相关.从西方的殖民统治到帝国主义的扩张,不同种族、族群和文化的相遇和碰撞,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
- 古学斌
- 关键词:社会工作主持人民族西方社会社会科学界帝国主义
- 空间正义与绿色社会工作介入:四川雅安灾后参与式社区设计的行动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给当地带来人员伤亡和重大损失。本文项目团队的介入点名为T村,是四川雅安S镇的一个古老村落。由于大多数年轻劳动力都去城市务工,这个古老的社区逐渐破败。它的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与智慧日渐凋敝。单凭社会工作的力量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无法满足社区多元化的需求,尤其是在环境和地理空间方面。在这个跨学科的行动研究项目中,社会工作与建筑设计专业联手探索出一种另类的灾后社区重建模式,这种模式致力于利用在地文化资源,凝聚民众,发展新的合作组织,改善地震灾后民众的福祉,从而实现灾后乡村长期可持续地发展。本文论述了绿色社会工作和空间正义的关系,指出空间也是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领域;本文还详细介绍了跨学科研究团队与在地村民共同打造社区厨房的案例,展示了参与式社区设计的过程,阐释了绿色社会工作的内涵与跨学科灾后社区重建的实践方法。
- 古学斌古学斌齐华栋
- 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转型被引量:18
- 2011年
- 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作为一种专业慈善力量的社会工作,自身应该有怎样的定位与认识、理论何以有效指导实践及如何培养专业型的社会工作者,日益成为学术圈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2010年仲夏,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高校的社会工作学人、实践者,齐聚广州市首届中国转型社会工作非正式论坛,就转型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论题展开激烈交锋。本刊特延请部分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维度阐述对转型社会工作的理解。期望本组笔谈中这些差异性或相似性的观点能够引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界、实务界,包括NGO界对转型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本质、使命、策略、角色定位等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论争,以便正本清源并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 古学斌
- 关键词:社会工作教育社会转型社会需要社会不平等社会问题意味
- 西方种族/族群社会工作多元论述与实践被引量:6
- 2018年
- 近年来,中国内地开始发展民族社会工作,然而,在概念上、理论上和实践上皆缺乏细致的讨论和探究。本文从概念的澄清开始,然后介绍西方种族和族群的论述,以及西方社会工作的多元实践,希望对中国大陆建立与发展民族社会工作有所参照和借鉴。
- 古学斌
- 中国灾后社区重建的结构性困境及其出路思考--以绿耕灾害社会工作实践为例被引量:5
- 2018年
- 根据马克思主义异化观点,我们以“映秀母亲”和“山里码头”项目为例,反思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近十年灾害社会工作的经验教训,认为“中国式灾后重建模式”在推动经济(基础设施和GDP)跨越式增长的同时,却在社区生计、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建面临结构性困境,出现马克思所说的“三重异化”问题.通过教育与唤醒的过程,呼吁全社会敬畏生态环境、尊重生命价值,重拾道法自然.
- 张和清古学斌古学斌
-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践灾害社会工作中国式灾后
- 实践共同体的建立与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的提升——一项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被引量:1
- 2023年
-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偏低,而专业认同是职业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提升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借助教育行动研究,探究提升社会工作低年级学生专业认同的方法和路径。研究以社会认同理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项维度来理解专业认同,以实践共同体为行动设计的理论框架,通过规划、启动、发展和巩固实践共同体,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实践项目,获得专业成长。研究发现,在实践共同体中,低年级学生从个体的学习者转化为共同体的实践者,对专业的认知认同得以深化和拓展;通过与教师及高年级学生建立联结,对专业的情感认同逐渐增加,认为自己是专业的一分子;从被动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对专业的行为认同得以强化。其中,情感认同是转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寻求提升专业认同的改变途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朱凯古学斌
-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社会工作
- 重塑权威之下的善政格局——中国乡村治理困境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梳理中国乡村治理历史脉络不难看出,中国乡村治理秩序历经士绅控制到干部统制的历史演变,其中士绅控制的权威基础是地方的保护型经纪,而干部统制的权威基础是"依附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民公社制度的瓦解,农村基层组织日益瘫痪,"依附主义"名存实亡。中国乡村应该逐步恢复自治的传统文化权威基础,形成"善人善治"的"善政"格局,这样不失为摆脱乡村治理的困境有效途径。
- 张和清古学斌
- 关键词:乡村治理历史演变
- 为何做社会工作实践研究?被引量:22
- 2015年
- 社会工作实践研究(practice research)是针对社会工作各种实践所做的研究。内容可以涵盖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实践者的自我反映对话、社会工作的一切实务和服务。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困境;然后阐明了社会工作研究的本质和定位;最后在详细概述实践研究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表明了实践研究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总而言之,社会工作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所创建的知识是为了实现我们专业的目标,它的研究也是有实用和实践取向的。
- 古学斌
- 关键词:社会工作研究
- 职业化前景下社工教育的回应——内地社会工作教育的困境
- 2007年
- 主持人语:从北京大学等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起,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内地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国有近200所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专业教育开展可谓如火如荼,然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内地没社会工作的明确岗位的背景下进行的。
- 古学斌
- 关键词: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社工教育职业化回应
- 老年人与地方营造:一项跨学科灾后社区重建的行动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中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2019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有1亿7千万、占总人口12.6%。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被表述为负面的,比如“作为负担的老人”。然而,四川雅安的灾后社区重建项目却挑战了关于老年意义的主流话语,面对地震时,老年人并不是被动地等待或接受外来援助,而是积极地参与到社区重建之中,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社区蕴含丰富人文价值的资产,且有能力贡献于社区发展。本文立足于一个跨学科的行动研究案例。在这个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与村中老年人合作,将在地民众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技能融入社区灾后长期重建中,推动了社区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项目凸显了老年人的积极贡献,修正了传统的价值偏见。
- 古学斌兰茜齐华栋
- 关键词:老年人积极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