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溃疡3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PACHEⅡ评分越高,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概率越大,患者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2003~2009年,我们探讨了应激性溃疡在判断AMI病情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05例,均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和血清系列酶谱确诊,
- 周俊叶顺传顾晔
-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AMI患者心电图变化
- 美托洛尔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钾通道Kv2.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钾通道Kv2.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前降支近端建立心肌梗死(MI)大鼠模型,手术后存活大鼠随机分入MI组(7d组,30d组)和美托洛尔组(7d组,30d组;美托洛尔8mg/kg/d,2次/d),同时设立相应假手术组。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左室心肌(心肌梗死者取非梗死区左室心肌)钾通道Kv2.1 mRNA。结果:7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和美托洛尔组Kv2.1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与MI组比较,美托洛尔组Kv2.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30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和美托洛尔组Kv2.1均显著下降(P<0.01,P<0.05);与MI组比较,美托洛尔组Kv2.1显著增高(P<0.05)。MI组:与7d时比较,30d时Kv2.1显著下降(P<0.05)。美托洛尔组:30d比7d时Kv2.1显著升高(P<0.05)。结论:美托洛尔对心肌梗死后钾通道Kv2.1的表达存在双相性影响,但早期下调的意义有待阐明。
- 刘晓飞曾秋棠叶顺传王勇
- 关键词:钾通道心肌梗死美托洛尔
- 肌球蛋白ⅡB调节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转位
- 第一部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TNFR1,为研究TNFR1细胞内转位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培养U937细胞,提取RNA,RT-P...
- 叶顺传
- 关键词: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 文献传递
- 美托洛尔与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Kv4.2基因转录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为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梗死周围区左室心肌Kv4 .2mRNA表达量的变化和美托洛尔、缬沙坦对其影响 ,将 4 1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 2组 ,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美托洛尔组、缬沙坦组等四个亚组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大鼠AMI后 7天 ,30天梗死周围区域左室心肌Kv4 .2mRNA的水平 ,并以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分别在 7天 ,30天 ,与对照组相比 ,手术组、美托洛尔组与缬沙坦组Kv4 .2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 .0 0 1)。与手术组相比 ,美托洛尔组第 7天Kv4 .2mRNA水平明显升高 (78.4 5± 1.72vs 6 7.2 9± 4 .6 4 ,P <0 .0 5 ) ,第 30天反而降低 (77.4 1± 2 .4 7vs 83.4 0± 2 .86 ,P <0 .0 5 ) ;而缬沙坦组第 7,30天Kv4 .2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组 (79.89± 6 .4 3vs 6 7.2 9± 4 .6 4 ,P <0 .0 5 ;95 .0 7± 2 .30vs 83.4 0± 2 .86 ,P <0 .0 5 )。第 7天 ,美托洛尔组和缬沙坦组相比无差异 ,而 30天后者较高 (95 .0 7± 2 .30vs 77.4 1± 2 .4 7,P <0 .0 1)。与第 7天相比 ,30天时手术组和缬沙坦组Kv4 .2mRNA水平均有增高 ,而美托洛尔组没有变化。结论 :与美托洛尔相比 ,缬沙坦似乎能更大程度的提高大鼠心肌梗死后Kv4 .2mRNA水平。
- 叶顺传曾秋棠刘晓飞
- 关键词:美托洛尔急性心肌梗死KV4.2基因转录
- 重组载体pEGFP-N1/TNFR1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 2009年
- 目的:构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TNFR1,并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中表达。方法:分离并培养HUVECs,将已成功构建的融合表达载体pEGFP-N1/TNFR1,通过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的方法转染到HUVECs中,RT-PCR检测TNFR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融合蛋白的瞬时表达,同时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结果:成功分离HUVECs,重组pEGFP-N1/TNFR1融合表达载体转染HUVECs后,在细胞中检测到TNFR1基因片段,Western blotting可以检测到TNFR1在HUVECs表达,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转染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重组pEGFP-N1/TNFR1融合表达载体在HUVECs中获得了表达,融合蛋白具有TNFR1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双重活性,为进一步研究TNFR1转位的调控因素打下基础。
- 叶顺传曾秋棠吴辉文吕云波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绿色荧光蛋白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 肌球蛋白IIB调节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转位
- 叶顺传
- 关键词:TNFR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转位
- 文献传递
-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患者运动负荷试验后3 min内的心率恢复(HRR)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83例LVDD患者及37例正常对照,均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记录静息心率、峰值心率及运动后3 min内的心率,计算运动后第1,2,3 min的HRR(HRR1,HRR2,HRR3)及HRR的校正值(HRR1%,HRR2%,HRR3%),比较两组间HRR指标的关系。结果两组间静息心率、预测储备心率、HRR1、HRR1%、HRR2%及反应运动能力的代谢当量(METs)、运动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峰值心率(127±16次/分vs 140±14次/分)、心率储备(43±17次/分vs 53±14次/分)、HRR2(34±8次/分vs 42±14次/分)、HRR3(39±12 vs 49±13)及HRR3%(30±8 vs 35±8),LVDD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VDD患者HRR较正常人减低,推测此类患者存在自主神经调节异常的早期改变。
- 成忠顾晔刘启云邹武松叶顺传李春霞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舒张功能不全心率恢复
- 缬沙坦逆转大鼠心肌梗死后钾通道Kv2.1的下调被引量:2
- 2006年
- 刘晓飞曾秋棠叶顺传
- 关键词:心肌梗死
- 心肌梗死后钾通道Kv2.1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MI)后钾通道Kv2.1的动态变化。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前降支近端建立MI模型,手术后存活大鼠进入MI组(存活大鼠又等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于7天和30天时取心脏标本,依取标本的时间归入7天组和30天组)。同时,设立相应的假手术(SH)组。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和Western Blots方法检测左室心肌(MI者取非MI区左室心肌)钾通道Kv2.1mRNA及通道蛋白量。结果与SH组比较,MI组(7天组、30天组)Kv2.1mRNA和蛋白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MI组内30天组与7天组比较,Kv2.1mRNA和蛋白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MI后钾通道Kv2.1基因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调,此可能是MI后易发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之一。
- 刘晓飞曾秋棠叶顺传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肌梗死
- 运动试验中P波时限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运动实验中P波时限(P-wave duration,PWD)变化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7例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者,均行运动平板试验,测量并计算运动前及运动后第1分钟平均PWD,计算PWD变化值(△PWD),应用ROC曲线分析法评价△PWD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患者组与对照组运动前平均PWD分别为(92.89±10.21)ms,(90.76±15.05)ms(P>0.05),运动后分别为(114.47±10.25)ms和(106.64±16.44)ms(P<0.01),冠心病患者组与对照组△PW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ROC曲线分析诊断截点定为19.5ms时Youden指数最大,此时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84.8%。结论:测量平板运动试验中PWD改变可以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指标之一,并提高运动试验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 成忠顾晔邹武松叶顺传刘启云
- 关键词:冠心病P波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