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阅

作品数:42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川端
  • 12篇川端康成
  • 8篇文学
  • 6篇小说
  • 6篇吉本芭娜娜
  • 6篇川端文学
  • 5篇文化
  • 4篇雪国
  • 4篇美术
  • 4篇《雪国》
  • 3篇中国戏曲
  • 3篇中国戏曲研究
  • 3篇戏曲
  • 3篇戏曲研究
  • 2篇元曲
  • 2篇战争
  • 2篇中国绘画
  • 2篇日本中国学
  • 2篇舞女
  • 2篇美术史

机构

  • 35篇北京语言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0篇周阅

传媒

  • 5篇中国文化研究
  • 3篇外国文学动态
  • 3篇广东社会科学
  • 3篇外国文学评论
  • 2篇东岳论丛
  • 2篇日语学习与研...
  • 2篇中国比较文学
  • 2篇日本研究
  • 2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中学生阅读(...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传记文学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日本学刊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汉学
  • 1篇世界近现代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潇湘八景”的诗情画意——兼论中国绘画对日本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宋代以前诸多诗人的创作使潇湘地区具有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深深地浸润到绘画领域。宋代以后不同画家的众多"潇湘八景"画卷又恰好诞生于中国以绘画为主体的内在精神写意的转型进程中,因而蕴含着比前代绘画更为丰厚的人文内涵,也更多元地承载了画家们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潇湘八景"才成为中国乃至海外经久不衰的大画题。牧溪的《潇湘八景图》流入日本后,引领了日本水墨画的发展,对日本美术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广泛波及造园、文学等艺术领域。流入日、韩的"潇湘八景"同在中华大地一样保留着其诗画交融的特性。潇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区域,而更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概念。
周阅
关键词:诗情画意
川端康成的“非常事件”
2014年
今年7月16日,在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以“巨匠之眼——川端康成与东山魁夷”为题,展出了一些并不属于“美术”的物品——1921年川端康成(1899—1972)与初恋情人伊藤初代(1906—1951)的通信。
周阅
关键词:川端康成东山魁夷初恋情人美术馆
中国心画理论与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从写心、适意到求品
2024年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首先,心画理论强调人情味和抒情性,这是宋代文人画家们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士大夫群体的艺术担当之后,着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而川端康成也认为绘画不仅可以写形状物,更可以表达人的潜在的精神世界,这一艺术观念在其《梦》《阵雨》等小说中均有明显体现。川端康成在大量作品中所描写的绘画都是一种“心画”,它们并不是静止的物体,而是精神的流动。其次,中国宋元时代文人向绘画领域的主动渗透和理论引领,带来了绘画“适吾意”的思潮,使得绘画得以抒“胸中盘郁”。在这一点上,川端的文学创作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主张完全相通,因此也使得其小说中的绘画作品具有了内涵的无限性和解读的丰富性。第三,宋代带有精英阶层之精神自觉的文人对绘画提出指导性的艺术理论,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品格。这种绘画理论也伴随中国绘画传入日本的第二次浪潮而东传,这恰值川端康成人生的前三十年,对他的文学道路产生了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心画理论不仅对日本文人画的形成,而且对日本近现代文学都产生了跨文化、跨学科的影响。从川端康成文学的个案可以看到,渗透于域外的中国画论,作为艺术理论的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样态。这一越境的文化传播现象,还有很多极具学术价值的课题值得挖掘和探究。
周阅
关键词:川端康成适意
芥川龙之介的“蝴蝶梦”——从多边文化视角考察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之行
2016年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在1921年来到中国滞留了三个多月。在归国后撰写的《中国游记》中,芥川对上海的描述充满鄙夷,而对北京却大加赞赏。其看待上海与北京的迥异态度说明,当东西方文明在近代中国发生碰撞时,作为旁观者的芥川所选择和看重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日学界普遍存在的一个观点是,芥川来到中国之后,在理想中国与现实中国的巨大落差面前,彻底丧失了对中国的憧憬,甚至产生幻灭之感。但这种观点是有所偏废的。芥川并没有在日本'脱亚入欧'的潮流当中对中国彻底失望和全盘否定,也没有完全以西方的视角看待中国,而是以他自己的眼光有所区别地看待现实中国的不同现象。
周阅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跨文化观念、发生学研究与原典实证——读严绍璗先生的《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
2012年
2010年秋叶转红时,从东瀛日本传来一个消息——“山片蟠桃文化奖”将授予中国学者、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严绍望先生。此时,恰值严先生的又一部大作《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进入编辑整理的最后阶段。
周阅
关键词:文化观念异体发生学实证比较文化
活在日本的云冈石窟——以木下杢太郎《云冈日录》为中心被引量:1
2023年
木下杢太郎以其1920年在大同的云冈石窟考察日记为基础出版了《云冈日录》,该书既是集文字描绘、文献印证、照片素描、内壁拓片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实录,又是客观且带有温度的旅行日志。它令更多的日本读者了解云冈石窟,也在众多日本在华游记中独具风格,同时在云冈石窟的早期研究谱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木下杢太郎在日本对华踏查以及旅行书写甚嚣尘上之时,保持着独自的立场。云冈石窟在日本的浮沉,是近代中日关系的一个侧影,一部《云冈日录》也充满了历史的复杂性。
周阅
川端康成文学与中国宋元美术被引量:1
2008年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对中国的宋元美术情有独钟、推崇备至。究其根源大致有四个方面:第一,宋元美术强调审美、寄情和愉悦功能,更加精致细腻,契合了日本的民族传统和川端的美学趣味;第二,宋元美术与文学的交汇,诗情与画意的融通,不仅补偿了川端少年时代的绘画理想,而且满足了他借助美术作品的触发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愿望;第三,宋元绘画从为客体对象传神转向为主体精神写意,较以往有了更加深广的文化意蕴,对于追求艺术至上的川端来说,其丰富的内涵和人文精神具有无比的魅力;第四,宋代以后宗教色彩、特别是禅宗精神向美术领域不断渗透,由此而产生的神圣高雅的格调和情趣深得川端之心。
周阅
关键词:川端文学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厅迹——简介吉本芭娜娜新作《甘露》被引量:1
2004年
在日本,早已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村上春树和女作家吉本芭娜娜被称为“当代文学的天王与天后”。吉本芭娜娜,本名吉本真秀子,60年代出生,日本著名评论家、诗人、思想家吉本隆明的次女。在日本,中老年人读着隆明的文章送走20世纪,年轻人捧着芭娜娜的小说跨入新的世纪。1987年,她以小说《厨房》登上日本文坛并引起轰动。
周阅
关键词:吉本芭娜娜长篇小说
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的结晶——读《伊豆的舞女》被引量:2
2006年
1955年,一个名叫爱德华的美国学者将一个篇幅不长的日本小说节译成英文,发表在《大西洋月刊》的“日本特辑”上。由此,无数西方人好奇的目光被吸引到了神秘的东亚岛国。这篇小说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此后,川端的作品被源源不断地译介到海外,而且以极快的速度逐年递增,川端文学跨出岛国,走向世界,并以其浓郁的日本风情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喜爱。
周阅
关键词:《伊豆的舞女》川端文学自然之美
“合二为一、一分为二”——唐人小说与川端康成的写作模式
2007年
以唐侍奇为代表的唐人小说对从古至今的日本散文文学的发展都产生过不客忽视的影响。川端康成曾从事唐人小说的现代日语翻译。唐人小说的启示与触发,同川端的人生经历所造成的对生身母亲的苦苦追寻及对完美女性的热切憧憬相结合:形成了“舍二为一、一分为二”的文学创作模式,几乎遍布川端早、中、晚的全部创作时期,体现为深层的艺术思想和文学风格上的融会。
周阅
关键词:唐人小说川端文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