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然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1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CT和MRI术前评估颞骨段面神经鞘瘤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CT及MR检查术前评估颞骨段面神经鞘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骨段面神经鞘瘤的患者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同时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9例面神经鞘瘤患者6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病变单独累及迷路段2例,鼓室段1例,乳突段1例;累及迷路段+鼓室段3例,鼓室段+乳突段2例。1例肿瘤与面神经可见分界,余8例均未见明显分界,2例可见乳突及外耳道软组织肿块。CT主要表现为面神经走形区边缘规则或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伴不同程度不规则或虫蚀状骨质破坏及面神经管增粗,部分可见骨质硬化;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的肿块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及MRI相互结合可准确地显示颞骨段面神经鞘瘤的位置和形态及周围情况,可作为面神经鞘瘤术前评估的首要检查方法。
- 杨峰周静然赵传军高平潘初
- 关键词:面神经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
- 应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憩室的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诊断气管及支气管憩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气管及支气管憩室的CT表现,观察憩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气管支气管之间的关系,比较常规横轴位与后处理重建显示憩室与气管支气管之间通道的差异。结果:56例憩室中54例位于气管右后侧,2例位于左主支气管旁,48例为单发,8例为多发,憩室直径约0.3~4.1 cm。常规横轴位显示憩室与气管通道21例,后处理重建组显示通道40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P〈0.05)。结论:螺旋CT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显示憩室的全貌以及与气管支气管的关系,可以作为诊断气管及支气管憩室的首要检查方法。
- 周静然杨峰朱维
- 关键词:后处理
- 基于下颈部横径的低辐射剂量颈部增强MDCT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基于下颈部横径的低辐射剂量颈部增强MDCT的可行性。方法:对126例临床拟诊为颈部病变的患者行颈部CT检查,其中42例为常规剂量组,84例为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再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分为3个亚组:A组大横径组,横径≥40 cm(21例);B组中等横径组,35 cm≤横径<40 cm(35例);C组小横径组,横径<35 cm(28例)。常规剂量组管电压/管电流采用120 kV/350 mA,低剂量A、B、C 3组分别采用120 kV/300 mA、100 kV/300 mA和80 kV/300 mA。对常规剂量组与低价量组扫描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记录A、B、C 3组不同扫描方案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各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A、B、C三组有效吸收剂量ED分别为(1.34±0.13)mSv、(1.17±0.10)mSv、(0.74±0.08)mSv和(0.34±0.04)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13,P<0.01),各低剂量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均低于常规组。组间两两比较ED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名医师对颈部图像质量的评分一致性较高(3组Kappa值均>0.70),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A、B、C 3组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Z=-0.258,P>0.05),各组的图像对比噪声比无统计学差异(F=0.750,P>0.05)。结论: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采用不同管电压行颈部增强CT扫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而不影响图像的诊断质量,该扫描方案显示颈部结构可行。
- 周静然查云飞杨峰
- 关键词:颈部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基于腹部横截面积的低剂量CT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基于腹部横截面积的低管电压CT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腹部CT检查,根据患者的腹部横截面积(s)分为3组:大面积组(A组),s≥600cm^2;中等面积组(B组),400cm^2≤s<600cm^2;小面积组(C组),s<400cm^2,分别采用120、100、80kV管电压行螺旋CT扫描。对3组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图像进行评价并作出影像学诊断,记录3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最终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比较3组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能。结果A、B、C组患者腹部横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07,P<0.01),DLP分别为(424.51±40.28)mGy·cm、(201.57±9.23)mGy·cm、(134.12±8.91)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171.19,P<0.01);CTDIvol分别为(10.39±0.61)mGy、(5.02±0.62)mGy、(3.37±0.07)m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 439.17,P<0.01),3组间两两比较DLP和CTDIvol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100%(32/32)、66.67%(2/3)、96.97%(32/33)、100%(2/2)、97.14%(34/35),92.50%(37/40)、100%(2/2)、100%(37/37)、40.00%(2/5)、92.86%(39/42),83.33%(15/18)、100%(5/5)、100%(15/15)、62.50%(5/8)、86.96%(20/23)。结论根据患者腹部横截面积差异采用不同管电压的腹部低剂量扫描方案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亦可用以诊断急性阑尾炎。
- 杨峰周静然赵传军
- 关键词:阑尾炎
- 下颈部横径调节管电压技术颈部增强MDCT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基于下颈部横径的低辐射剂量颈部增强MDCT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颈部病变的患者行颈部CT检查,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分为三组,分别采用120kV、100kV和80kV管电压行螺旋CT扫描。对三组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图像进行评价,记录三组不同扫描方案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三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下颈部横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137.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62,P<0.01);CTDIvol分别为(9.30±1.82)mGy,(5.77±2.70)m Gy,(2.88±0.00)m 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856E+32,P<0.01)。三组之间两两比较DLP及CTDI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Kappa一致性检验示两名医师对颈部图像质量的评分一致性较高(三组Kappa值均>0.70),中等横径组与小横径组分别与大横径组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36,P>0.05),三组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采用不同管电压并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行颈部增强CT扫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而不影像图像的诊断质量,该扫描方案在显示颈部结构是可行的。
- 周静然黄博查云飞杨峰
- 关键词:颈部疾病
- 十二指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 2014年
- 病例资料患者,女,71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不佳,进油腻食物后腹胀、呃逆,不伴腹痛、恶心、呕吐等,在外院行促进胃动力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1周前在外院行中上腹部CT提示“胰头占位”。常规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
- 周静然杨峰张小燕张双
- 关键词:十二指肠
- 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的比较被引量:28
- 2013年
- 目的:探讨64层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CT机,对98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单纯平扫及平扫结合增强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98例中54例行手术治疗,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正常阑尾,47例为急性阑尾炎:阑尾充血、水肿4例,单纯性阑尾炎12例,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17例,阑尾坏疽、穿孔伴周围炎8例,阑尾脓肿6例。CT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46例,其中3例为假阳性;平扫结合增强扫描正确诊断45例,假阴性2例。两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91.5%、57.1%、93.5%、50.0%和87.0%以及95.7%、100.0%、100.0%、77.8%和96.3%。两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平扫可以快速准确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而且操作简便、费用少及辐射剂量低,可以作为拟诊急性阑尾炎而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 杨峰查云飞周静然叶明
- 关键词:阑尾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64层螺旋CT双期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双期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肺隔离症患者均行双期CT血管成像(CTA),将原始扫描数据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重建,观察血管情况及肿块与供血动脉的关系。结果:12例肺隔离症患者11例为叶内型,1例为叶外型。左肺下叶后基底段9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3例。囊性肿块6例,囊实质性肿块4例,实质性肿块2例。12例患者共发现12支供血动脉,分别发自胸主动脉(9支)、腹主动脉上段(2支)、腹腔干(1支),静脉引流均为肺静脉。CTA可清楚显示肺隔离症肿块形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双期CTA扫描结合不同后处理成像方式为肺隔离症术前评估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周静然杨峰余河熊伟
- 关键词:肺隔离症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 基于下颈部横径的低辐射剂量颈部增强MDCT的可行性研究
- 目的 探讨基于下颈部横径的低辐射剂量颈部增强MDCT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颈部病变的患者行颈部CT检查,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分为三组,大横径组:横径≥40cm;中等横径组:35cm≤横径<40cm;小横径组:横径...
- 周静然查云飞
- 关键词:X线计算机
- 小班制PBL+CBL在循证医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班制PBL+C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8月对我院10名志愿者进行小班制PLB+CBL循证医学培训,运用理论考试、软件操作测试、问卷调查及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结果 10名志愿者顺利完成培训。其理论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升(P〈0.01),Rev Man软件和Meta-Di Sc软件掌握率100%,大二与大三学生培训效果无明显差异(P=0.61)。结论将小班制PBL+CBL教学法应用于循证医学培训能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循证医学相关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证据思维,提高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
- 艾金伟张秋莉苏仁意周静然张光明黄琪郝晓婷裴斌
- 关键词:PBLCBL循证医学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