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姜健

姜健

作品数:5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1篇儿童
  • 19篇淋巴
  • 16篇细胞
  • 11篇白血
  • 11篇白血病
  • 8篇淋巴瘤
  • 8篇淋巴细胞
  • 8篇淋巴细胞白血...
  • 8篇急性
  • 7篇文献复习
  • 7篇基因
  • 7篇急性淋巴细胞
  • 7篇急性淋巴细胞...
  • 7篇急性淋巴细胞...
  • 7篇复习
  • 6篇治疗儿童
  • 4篇综合征
  • 4篇免疫
  • 4篇患儿
  • 4篇甲氨蝶呤

机构

  • 50篇青岛大学
  • 3篇济南军区青岛...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西安市儿童医...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50篇姜健
  • 25篇孙立荣
  • 13篇杨静
  • 12篇仲任
  • 10篇卢愿
  • 8篇王玲珍
  • 8篇孙妍
  • 8篇徐慧娟
  • 6篇赵艳霞
  • 5篇张秋业
  • 5篇李学荣
  • 4篇泥永安
  • 3篇王艺霖
  • 3篇宋学文
  • 3篇王艳萍
  • 2篇刘燕
  • 2篇袁晓军
  • 2篇姜红
  • 2篇宋爱琴
  • 2篇谢冬

传媒

  • 7篇精准医学杂志
  • 6篇临床医学进展
  • 5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 1篇护理学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0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CMC-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5(SCMC-ALL-2005)治疗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方法按照SCMC-ALL-2005方案,5家医院对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新发B细胞型ALL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B细胞型ALL患儿601例,539例(89.68%)随访至2011年9月30日。601例患儿中,低危284例、中危231例、高危86例,均按照诊疗建议治疗。诱导期间缓解率为98.84%(7例未缓解),第一次事件发生时的中位时间为35个月(2.94年),至随访终止日的539例随访病例中共完成治疗403例(74.77%);低危组完成治疗223例(86.43%),中危组150例(73.17%),高危组30例(39.47%),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随访3年的总生存率为(83.3±1.8)%,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79.2±1.9)%;随访5年总生存率为(79.5±3.3)%,5年EFS率为(70.9±3.7)%。低、中、高危三组间3年及5年E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CMC-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比较满意,多中心协作有助于儿童白血病的规范化治疗。
徐慧娟姜健仲任李学荣卢愿汤静燕蒋慧袁晓军王宁玲孙立荣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儿童
PICALM-MLLT10融合基因阳性伴多基因突变儿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例
2024年
患儿,男,12岁。因"发现皮肤出血点7 d,双下肢水肿3 d"于2023年5月5日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以腹部为主,伴全身乏力,无发热、牙龈出血、全身疼痛、视物模糊、全身水肿,未予特殊处理;3 d前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全身多处皮肤瘀斑及阴囊肿胀,完善血常规:WBC 68.39×10^(9)/L、ANC 9.64×10^(9)/L、RBC 4.01×10^(12)/L、HGB 126 g/L、PLT 117×10^(9)/L。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身高138 cm,体重46 kg,体温36.5℃,心率8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4/73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欠佳,全身多发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脏肋下6 cm、剑突下7 cm,脾脏肋下5 cm,均质韧,无触痛,双下肢及足背部凹陷性水肿。
孙妍姜健孙立荣闫飞宇王玲珍
关键词:皮肤出血点全身水肿皮肤瘀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免疫功能变化
目的 检测急性及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变化,探讨相关因素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单向琼脂扩散法分别检测40例急性ITP、20例慢性ITP和20例正常对照组...
杨静姜健孙立荣
以贫血为首发的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1年
目的研究分析我院1例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children Takayasu′s arteritis,c-TA)病例,旨在对c-TA的诊疗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例c-TA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患儿,女,8岁,因乏力就诊,血常规显示中度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高。抗感染及补铁治疗效果欠佳,最终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c-TA。给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患儿贫血纠正;后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加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随访患儿无乏力、腹痛、发热等表现,血沉及CRP正常,血管超声好转。结论以贫血为首发症状的c-TA患儿,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早期不易识别,容易漏诊。对以贫血就诊的患儿,常规治疗后未改善者应注意c-TA的发生。
褚红艳宋学文杨静王艺霖张秋业姜健
关键词:儿童贫血多发性大动脉炎
褪黑素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NLRP3及相关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36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EC组及褪黑素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与母鼠同笼,自由摄食,每日腹腔注射含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360μl/kg)及1%无水乙醇的生理盐水10 ml/kg。NEC组采用配方奶喂养+缺氧+冷刺激的方法诱导NEC,每日腹腔注射PBS(360μl/kg)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30 mg/kg);褪黑素组采用同样方法诱导NEC发生,每日腹腔注射褪黑素15 mg/kg及LPS 30 mg/kg。所有大鼠生后第7天处死,取回盲部肠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电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IL-1β、IL-6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HE染色显示NEC组大鼠肠壁绒毛损伤程度较重,大部分绒毛中部、根部断裂,部分隐窝无法识别、可见透壁坏死。褪黑素组肠壁绒毛损伤情况较NEC组轻。(2)对照组、NEC组及褪黑素组大鼠肠组织细胞凋亡数目分别为(13.6±1.1)、(95.0±9.2)、(37.2±6.5)个,NEC组高于对照组和褪黑素组(P<0.05),褪黑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电镜下显示NEC组线粒体肿胀,脊结构排列紊乱,并出现部分脆性裂解现象;褪黑素组线粒体损伤情况较NEC组轻。(4)NEC组IL-18、IL-1β、IL-6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2.13±0.22)、(0.89±0.06)、(0.45±0.02)pg/ml;其次为褪黑素组,分别为(0.76±0.05)、(0.32±0.03)、(0.23±0.02)pg/ml;最低为对照组,分别为(0.55±0.08)、(0.27±0.04)、(0.17±0.03)pg/ml,NEC组高于对照组和褪黑素组(P<0.05),褪黑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NEC组NLRP3及caspase-
赵铭姜红秦苗孙梦雅张璐璐姜健刘燕
关键词:褪黑素
以血尿为突出表现的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患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以反复血尿为突出临床表现的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AT)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儿科收治的1例以血尿为突出表现的A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男12岁,因反复血尿3年余并进行性加重就诊。患儿自2岁时出现步态不稳,并呈进行性加重;7岁时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治疗2.5年后停药,至今完全缓解。现因大量血尿再次就诊。查体可见双眼球结膜毛细血管扩张,小脑性共济失调。尿液检查提示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正常红细胞为主。泌尿系超声检查示膀胱内有凝血块,而肾脏、输尿管结构无明显异常。泌尿系CT造影检查均未见异常。基因检测提示患儿ATM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c.8357G>T、IVS54+3A>C,均为新发现突变。患儿血尿经膀胱镜证实为膀胱源性,经外科手术电凝后治愈。结论ATM基因c.8357G>T、IVS54+3A>C突变为AT患儿致病突变;AT患儿可因膀胱壁毛细血管扩张出现血尿,甚至可发生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如内科止血处理无效应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朱顺鑫姜健张冲张秋业林毅
关键词:血尿ATM基因膀胱镜检查
低剂量重组FⅧ预防治疗血友病A儿童的临床效果
2021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重组凝血因子Ⅷ(rFⅧ)预防治疗血友病A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1日—2018年2月1日于我院接受低剂量rFⅧ预防治疗的32例血友病A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低剂量rFⅧ预防治疗前后月出血次数、月关节出血次数、关节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疾病家庭负担评分等指标,并对各指标治疗前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低剂量rFⅧ预防治疗后患儿月出血次数及月关节出血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t=5.028、3.919,P<0.05)。患儿治疗后关节功能总评分、滑膜增生评分、软骨评分及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进行日常活动评分及参加学校活动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2.239、2.482,P<0.05)。患儿(年龄≥6岁且排除预防治疗前已辍学)上学出勤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UC=2.576,P<0.05)。治疗后患儿的疾病家庭负担评分相关指标(除家庭经济负担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135~3.888,P<0.05)。治疗后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rFⅧ预防治疗后,血友病A儿童关节出血次数明显减少,日常活动能力提高,家庭负担减轻,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在我国推广实施。
甄文利卢愿杨静姜健孙立荣
关键词:血友病A药物剂量儿童
23例儿童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英文)
2014年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儿科2001年5年至2013年8月收治的23例经病理确诊的儿童青少年H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进行各组间差异检验。结果:确诊病例共23例,中位年龄7.5岁,男:女发病比例=6.7:1,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占13.0%、26.2%、30.4%、30.4%;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1例(4.3%),经典型HL22例(95.7%):混合细胞型(MC)10例(43.5%),淋巴细胞为主型(LP)11例(47.9%),结节硬化型(NS)1例(4.3%);受累部位以颈部淋巴结最多见,其次依次为纵隔、腹腔及腹膜后、脾、骨骼、肺组织等,其中巨大纵隔肿块者2例;具有B症状者8例(34.7%)。化疗2个疗程评估总有效率为100%,完全缓解(CR)率69.6%,部分缓解(PR)率30.4%。Ⅰ期和Ⅱ期患者CR率100%,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患者(50%),P<0.05;23例患者7例复发,复发率Ⅲ期和Ⅳ期患者为46.2%,Ⅰ期和Ⅱ期患者为11.1%,前者高于后者(P=0.0098);有B症状与无B症状患者之间复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9);2例有巨大包块患者皆复发;各病理分型与疾病的复发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95,P>0.05)。结论:儿童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但Ⅲ期和Ⅳ期、合并B症状及大肿块或大纵隔肿瘤的患者复发率高,应依据疾病危险度分层治疗,以期更好的预后。
王萌萌李学荣姜健仲任卢愿宋爱琴孙立荣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儿童预后复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免疫功能变化
杨静姜健孙立荣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奴卡菌病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儿 女,10岁,因"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后11个月,咳嗽2周"收住入院.患儿1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眉间及鼻根部出现皮疹10 d就诊我院,体检可见眉间及鼻根部出现散在红色皮疹,对称分布,略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无蜕皮.血清抗核抗体阳性(核颗粒型)、滴度1∶10 000,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阳性(++)、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血清补体C3:0.86 g/L、C4:0.093 g/L,丙氨酸转氨酶6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43 U/L.
刘建科张秋业常红吕振梅姜健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奴卡菌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核抗体阳性儿童抗SSA抗体抗SSB抗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