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彦
- 作品数:13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ER阳性与RER阴性脑胶质瘤TGF-βⅡR基因突变差异的研究
- 2001年
- 目的 研究 RER阳性与 RER阴性脑胶质瘤中 TGF- β R基因突变的差异 ,探讨 TGF- β R基因突变在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 PCR- MIA、PCR- SSCP、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 40例脑神经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中 ,复制错误阳性组 (RER阳性 )与 RER阴性组之间 TGF-β R基因突变的差异。结果 原发性脑胶质瘤 40例中 8例 (2 0 % )表现为 TGF-β R基因异常。其中 RER阳性 8例中 6例 (75.0 % ) ,RER阴性 32例中 2例 (6.3% )表现 TGF- β R基因异常 ,二者有显著差异 (P=0 .0 0 0 2 )。结论 TGF- β R基因突变在 RER阳性星形细胞瘤中发生率较高 ,TGF-β R基因异常可能是 、
- 孙成彦朱晓波于长浩
- 关键词:脑胶质瘤RER基因突变
- 警惕!这些症状可能就是帕金森病
- 2009年
-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因最早系统描述这种病的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而得名。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与年龄老化、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毒素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即中年以后,对环境毒素易感的个体,在接触到毒素后,因其解毒功能障碍,出现亚临床的大脑黑质损害,
- 孙成彦
-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症状环境毒素内科医生年龄老化
- 双侧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小儿脑瘫流涎237例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237例双侧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小儿脑瘫流涎效果.方法:总结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所有接受双侧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的237例患者,均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根据流涎分级法确定是否改善.结果:治愈75例;显效56例;有效47例;总有效率为75.11%,5岁以上总有效率60.94%,术中出血1例,2例出现Honer综合征. 结论:双侧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小儿脑瘫总体有效率在75.11%,完全控制率31.65%,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并可有智能语言障碍、斜视、吞咽进食困难、共济失调、手足徐动等症状的改善效果,故可推广应用于小儿脑瘫流涎症状的治疗,且应提倡早期手术治疗.
- 罗晓琦孙成彦李宁
- 关键词:脑瘫流涎交感神经
- 功能神经外科的进展被引量:9
- 2003年
- 功能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一个新的分支,已广泛应用于功能性疾病如运动障碍病、癫痫、疼痛和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以及新的植入材料的进展,使功能神经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功能神经外科领域所采用的新技术及临床应用方面有诸多的新进展。
- 邵明孙成彦
- 关键词:功能神经外科电生理技术神经影像技术植入材料
- 腰骶部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效果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通过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FSPR)治疗的临床实例,探讨FSPR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最佳手术策略。方法选择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78例痉挛型脑瘫患者,根据患者痉挛部位决定4种切断方式:L4~S1(L2及L3不切)、L2~S1(L4不切)、L5~S1和L2~S1。术中电生理监测下,根据其肌电图反应切除部分后根,神经后根L2、L3、L4、L5及S1的平均切断率分别为23%、27%、22%、37%及42%。术后进行3个月以上的正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肌张力改善情况,腱反射亢进、髌和踝阵挛的例数。结果手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后肌张力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反弹及复发。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腱反射亢进发生率分别为3.9%、6.2%、5.1%,较术前(80.3%)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髌、踝阵挛肢体发生率分别为4.5%、7.3%、6.2%,较术前(79.2%)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SPR术能够有效降低肌张力,解除肢体痉挛,结合术后康复训练,效果满意。
- 杜爱民孙成彦彭云川许础林思渝赵泽宇
-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
- 联合应用威猛和卡氮芥对脑胶质瘤的杀伤作用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威猛、卡氮芥 2种药物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联合用药的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 ,测定了 2 0例胶质瘤细胞对单独或联合应用威猛、卡氮芥 2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并利用逆转录 PCR(RT- PCR)技术检测各标本中 mdr- 1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 (1 ) 2种化疗药物联合应有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P<0 .0 5) ,联合用药时肿瘤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 (2 )体外药敏试验与 mdr-1基因表达符合良好 (P<0 .0 4 ) ,说明各胶质瘤联合化疗的体外耐药与 mdr- 1 m RNA表达有关。结论 亚硝脲类和鬼臼毒衍生物联合应用对胶质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胶质瘤体外药敏试验和 mdr- 1 m RNA检测可以提高胶质瘤化疗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为肿瘤个体化疗提供科学依据。
- 孙成彦田士强吴承远苏万东杨阳陈藤张庆林
- 关键词:卡氮芥胶质瘤联合化疗MTT多药耐药基因
- 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被引量:2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8例经精神科专科医师正规药物 心理 行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强迫症病人 ,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 ,术中用电阻抗及高频电刺激验证靶点 ,80℃ / 6 0s射频破坏。术前术后由精神科医师进行Yale 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评定及FDG PET检查。结果 2 8例手术病人中 16例 (16 / 2 8)强迫症状完全消失 ,8例 (8/ 2 8)显著改善 ,4例 (4 / 2 8)无明显变化。并发症 :1例术中出现脑内血肿并破入脑室 ,经脑室引流及保守治疗后恢复 ;12例术后有轻度认知障碍及短暂记忆障碍 ,3~ 10d后恢复 ;2例术后有人格改变 ,表现情感淡漠 ,兴趣缺乏、懒散。在精神科量表检查中 ,焦虑、强迫及抑郁症状表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结论 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定位精确、安全、显效迅速 ,对顽固性强迫症病人有明显疗效 ,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治疗手段 ,除改善强迫症状外 ,它也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 孙伯民李殿友朗黎琴潘力孙成彦李永超张海音赵永波沈建康
- 关键词:精神病强迫症内囊前肢毁损术
- 晚期帕金森病患者^(18)F-脱氧葡萄糖PET脑影像学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晚期帕金森病 (PD)患者静止期 1 8F-脱氧葡萄糖 (FDG) PET的脑影像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对 8例双侧症状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 (男 5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64.5± 3.7岁 ;H- Y分级 4.1± 0 .5)和 8例正常人 (对照组 ) ,经静脉注射 FDG后行脑造影断层显像 ,获得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图像 ,通过 SPM99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比较两组之间脑内代谢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帕金森病患者双侧丘脑、中央前回皮质 (BA6)以及豆状核代谢增加 (P<0 .0 0 1 ) ;前额叶运动区 (BA46)以及顶枕部代谢减低 (P<0 .0 0 1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豆状核代谢增加 ,其相应的前额叶运动区以及顶枕部代谢减低 ,帕金森病的这一脑内代谢特点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辅助诊断及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
- 李殿友朱晓波左传涛孙成彦孙伯民
- 关键词:晚期帕金森病静止期PET
- 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慢性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静止期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5例进行双侧STN的DBS治疗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电刺激条件下,进行静止期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和UPDRS运动评分,并通过SPM99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STN的DBS治疗对脑内代谢的影响。结果 双侧STN的DBS治疗使P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脑局部糖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双侧豆状核、脑干(中脑、脑桥)、双侧顶枕部、运动前区(BA6)及扣带回的脑代谢增加,双侧前额叶底部海马的脑代谢明显减少(P<0.05)。结论 双侧STN的DBS治疗可能通过兴奋STN轴突的方式,使其投射区域的基底上行和下行通路以及相应的皮层高级中枢的代谢改善,从而使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
- 李殿友孙伯民孙成彦赵永波左传涛管一辉赵军陈生弟沈健康
- 关键词:帕金森病手术方法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DBS手术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42例植入STN DBS患者,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和产生的副作用,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①与手术方式有关的并发症为出血1例,囊袋渗液2例,电极位置不当1例。②与装置有关的电极移位和断裂各1例,功能间断2例。③与刺激有关的异动症11例,感觉异常15例,头痛2例,肌张力障碍4例,构音障碍7例,复视2例。结论 正确地选择病人和适宜的DBS手术方式,合理调整刺激参数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
- 孙成彦孙伯民潘力郎黎琴李殿友占士坤沈健康周良辅赵永波
-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帕金森病并发症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