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昌华
- 作品数:26 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重症型与重危症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总结非重症与重危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早期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特点,以便临床及时评估与识别危重信号。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6日至2020年3月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分析非重症型与重危症型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67例确诊患者,其中非重症组22例,重危症组45例。重危症组患者年龄及基础病比例均高于非重症组(P <0.05)。初发症状按发生率前五位依次为发热、咳嗽、胸闷、乏力、咳痰,重危症组胸闷症状及肺部啰音比例均高于非重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余症状体征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重危症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及乳酸脱氢酶均高于非重症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重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重危症组患者自发病至转为重危症的中位时间为10天,病情加重时较入院时白细胞总数、D-二聚体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 <0.05)。结论高龄、有无基础病、初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及淋巴细胞计数均与COVID-19病情程度有关。白细胞总数和D-二聚体逐渐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逐渐降低等动态变化提示病情有转为重危症的风险;发病后第10天可能是病情转为重危症的重要时间点,建议及时复查。
- 侯林林袁丁张岩杨放孟翠翠段国宇郑玲玲孙昌华高艳霞
- 关键词:重危症
- 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2例
- 目前最常用的杀鼠剂是抗凝血杀鼠剂,人服用后会出现全身不同部位出血。由于抗凝血类杀鼠剂作用潜伏期较长,人服用后l周左右才出现出血等症状。维生素K1为此类杀鼠剂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的特效药,但因患者故意隐瞒病史或者治疗不当等,...
- 黄丽李莉高艳霞孙昌华段国宇
- 关键词:鼠药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维生素K1疗效评价
- 二氧化碳结合力变化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判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静脉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与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中毒剂量、中毒距就诊时间、中毒距洗胃时间、中毒后24h内白细胞计数(WBC)、中毒后并发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静脉血CO2-CP、有无氧饱和度(SaO2)〈0.90的时间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结果:CO2-C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6(95%CI:0.673~0.819,P〈0.05),以CO2-CP≥15.5mmol/L为判断预后的临界值,其判断存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剐为91.7%和7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2-CP可作为判断百草枯中毒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83,95%CI:2.226—9.437,P〈0.05)。结论:检测静脉血C02-CP简单可行,可作为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敏感指标,中毒早期出现CO2-CP下降提示预后差。
- 兰超李璐李莉王金柱孙昌华
- 关键词:百草枯二氧化碳结合力预后
- 乌司他丁对兔急性百草枯中毒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百草枯37mg/kg1次)及UTI低、高剂量组(染毒前1周开始分别静脉注射UTI25kU·kg-1·d-1、50kU·kg-1·d-1,共9d)4组。于未次给药后24h称重并处死动物,取左心室组织,测定羟脯氨酸(HYP)含量;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转录水平: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及MMP-2免疫组化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肌HYP含量(mg/g)明显增高(3.85±0.36比2.52±0.29,P〈0.05):心肌组织MMP-2mRNA表达及免疫组化评分(分)明显增高(mRNA:2.07±0.57比1.00±0.35;免疫组化评分:2.24±0.82比1.40±0.62,均P〈0.05),同时TIMP-2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0.78±0.24比1.004-0.17,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心肌排列紊乱。与模型组相比,UTI低、高剂量组心肌HYP含量降低(3.40±0.48、3.12±0.43比3.85±0.36,P〉0.05和P〈0.05);MMP-2mRNA表达和免疫组化评分明显降低(mRNA:1.86±0.44、1.58±0.46比2.07±0.57,P〉0.05和P〈0.05;免疫组化评分:1.93±0.86、1.75±0.67比2.24±0.82,均P〈O.05);TIMP-2mRNA表达虽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2±0.35、0.94±0.33比0.78±0.24,均P〉0.05);且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程度减轻。结论UTI具有改善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心肌功能障碍及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下调组织MMP-2水平有关,且这种下凋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 狄敏李莉兰超孙昌华张瑞高艳霞
- 关键词:百草枯乌司他丁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
-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影响程度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比较托拉塞米与呋塞米联合甘露醇在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中的优势。方法选择在该院急诊科因急性脑出血导致脑水肿的患者67例资料进行回顾,治疗组给与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观察头颅CT检查,计算颅内血肿和脑水肿体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周围脑水肿大小在第3天时候出现变化,其体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使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后,平均尿量,甘露醇的使用量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出现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呼吸衰竭,水电解质紊乱3例,对照组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水电解质紊乱的7例,其中1例经过全院会诊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托拉塞米在治疗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方面,联合使用甘露醇的剂量少,疗效好,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张瑞王蕾高艳霞孙昌华兰超李莉
- 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呋塞米
- 乌司他丁对兔急性百草枯中毒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 文章旨在明确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兔心肌损伤的影响,探讨NFκB以及MMP/TIMP在此过程的作用。通过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急性百草枯中毒后心肌细胞损伤,乌司他丁能及时控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
- 狄敏李莉兰超孙昌华张瑞高艳霞
- 关键词:急性百草枯中毒药物干预心肌保护动物试验
- 文献传递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医学模拟教学法在急诊与灾难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医学模拟教学法在急诊与灾难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纳入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2017级五年制本科临床专业2个班级共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n=30)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采用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医学模拟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考核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自我表现的评价,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且研究组学生自我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氛围、学生参与度、学习兴趣提高度、喜爱度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教学模式适应度方面,两组学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评分稍高于研究组(6.3±1.7)分vs(5.6±2.2)分。结论在急诊与灾难医学教学中应用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医学模拟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更高的认可度。
- 朱长举高艳霞袁丁孙昌华段国宇徐志高余言午李素娟
-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
- 乌司他丁对兔急性百草枯中毒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 目的:明确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兔心肌损伤的影响,探讨NFk(B以及MMP/TIMP在此过程的作用。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A空白对照组、B百草枯模型组(PQ)、C乌司他丁(UTI)25000U/k...
- 狄敏李莉兰超孙昌华张瑞高艳霞
- 关键词:急性百草枯中毒乌司他丁心肌损伤疗效评价
- 静脉注射石蜡油的治疗经验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64岁,2020-08-19因“胸闷4 d,加重11 h”入院。患者4 d前受凉后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间断咳嗽、咳痰,于家中自行静脉应用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化痰等药物治疗。11 h前误将石蜡油20 mL静脉注射,立即出现持续性胸闷、气喘,剧烈咳嗽,持续约20 min后症状较前稍减轻,至“漯河市中心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减轻,遂来本院。
- 车璐朱桂英袁丁孙昌华段国宇徐志高李素娟余言午高艳霞
- 关键词:剧烈咳嗽石蜡油咳痰静脉应用静脉注射对症治疗
- 83例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中毒严重程度的差异。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接触时间、中毒剂量、中毒原因、中毒途径、临床表现、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式、住院时间、预后等信息,并根据2016年《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中毒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病情分级,以住院期间最高病情分级为最终病情分级,根据病情分级结果,无症状和轻度纳入轻症组,中度、重度和死亡纳入严重组。对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83例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存活,主要为轻度中毒(56.6%),男女比例为33∶50,平均年龄为39岁。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最高),且多发于春夏季节。主要中毒原因和中毒途径分别为自杀(71.1%)和直接口服(83.1%),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71.1%)。实验室检查多见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T%)、D-二聚体升高和血红蛋白、血钾降低。与轻症组相比,严重组平均年龄更大[(51±17)岁vs.(35±19)岁]、自杀和直接口服占比更高、住院时间更长[8.0(4.8,12.0)d vs.3.0(2.0,5.5)d]、中毒剂量更大[200.0(50.0,200.0)mL vs.30.0(11.3,57.5)mL]、入院24 h内NEUT%更高[(83.4±10.4)vs.(73.2±12.8)]。严重组较轻症组更易发生WBC、NEUT%、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指标升高和血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中老年人、直接口服、中毒剂量�
- 张保乾袁丁李毅徐志高余言午孙昌华车璐段国宇李素娟朱桂英郭建军侯林林张岩杨放闫弘义孟翠翠高艳霞
- 关键词:草甘膦除草剂急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