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坤
- 作品数:11 被引量:16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夹板治疗髁状突纵形骨折的影像学比较实验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观察夹板治疗髁状突纵形骨折对骨折愈合及颞下颌关节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小型猪14头随机分为髁状突纵形骨折未治疗组;夹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骨折后2周、3周、4和12周行同位素三相骨扫描;3周、6周、12周做CT扫描。结果:髁状突纵纵形骨折后,骨折侧血流相的时间-放射性强度曲线改变大,峰值升高,峰时后延,以2周时最为明显,夹板治疗组较未治疗组的α/β比值高。骨折侧血池相及延迟相计数值升高,以骨折后2周为最高,然后逐渐下降。CT显示:髁状突纵形骨折后3周均显示骨折处密度低,夹板治疗组:骨折处骨质密度逐渐增高,12周时骨折愈合,呈基本正常髁状突外形。未治疗组的髁状突骨折处骨质密度始终低,呈双髁突畸形。结论:夹板治疗髁状突纵形骨折有利于骨折后的血流、骨折愈合及髁突的改建。可能的作用机制是夹板减轻关节内及骨内压力,减轻静脉瘀血;防止关节内继发性损伤。关节内的盘突粘连、局部骨质缺损,可能是影响关节血供与核素聚集的因素。
- 王燕一周继林刘洪臣胡敏尹大一宋学坤
- 关键词:髁状突骨折放射性核素螺旋CT疗效
-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附65例分析)被引量:45
- 1999年
-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CT表现较高的征象有:(1)分叶征54例(83%);(2)细短毛剌和锯齿征51例(784%);(3)血管集束征44例(677%);(4)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37例(57%);(5)胸膜凹陷征40例(615%)。有54例(83%)出现上述3个以上征象。结论:胸部X线查体,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熟悉并掌握基本的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 蔡祖龙高建华宋学坤赵绍宏
- 关键词:肺癌CT
- X—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54例
- 2001年
- 目的:回顾X-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后临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变,并判定其结果.方法:对54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进行立体定向X-刀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11~52岁,直径1.2~6.0cm.25例病人(46.3%)既往有脑内出血史,23例病人(42.6%)有癫痫症状.50例病人用1个等中心照射,4例病人用2个等中心照射.病变边缘照射剂量为12~23Gy.结果:随访时间14~82个月,治疗后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消失的为62.2%,减轻为8.1%.23例癫痫病人中9例(39.1%)癫痫症状完全缓解,10例(43.5%)病人用药量减少且癫痫症状获完全控制,4例(17.4%)病人症状无变化.2年后的完全闭合率为44/54(81.5%).1例病人29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病变明显减小,而再次行X-刀治疗.治疗后的再出血率为3/54(5.6%),均于1年内出现.2例病人(3.7%)出现症状性放射性脑水肿.结论:X-刀对治疗脑内动静脉畸形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脑深部和功能区的病变,能明显降低脑出血率。
- 潘隆盛张纪周定标王迎选王所亭宋学坤
- 关键词:X-刀脑血管畸形
- HRCT和3D重建对视神经管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7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及三维 (3D)重建技术对视神经管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者共 4 0例行视神经管高分辨率CT扫描及三维重建 ,并对骨折的CT表现进行分析。 3 0例骨折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 4 0例中 3 9只眼视神经管骨折 ,内壁骨折 2 9只眼 ,占 74 4 % ,下壁骨折 16只眼 ,占 4 1 8%。视神经管骨折可分为五型 :①凹陷型 ;②线状型 ;③粉碎型 ;④嵌入型 ;⑤混合型。本组 4 0例中 3 6例有眶壁骨折 ,占90 %。结论 高分辨率CT扫描及 3D重建可提高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水平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
- 郭晓东马志中宋学坤蔡祖龙侯晓章
- 关键词:高分辨率CT三维重建视神经管
- 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造影剂的应用被引量:5
- 1996年
- 通过对40例肝脏扫描时间-密度曲线分析,找出较适合螺旋CT肝脏扫描的造影剂应用技术,测量了单、双时相注射的肝脏、主动脉和脾脏的增强值,并对最高增强值及对应时间、平衡期和增强值30Hu以上平衡期适合扫描的时间进行了分析,单时相注射的肝脏最高增强值高于双时相注射,到达时间比双时相早15秒,单时相注射平衡期比双时相提前20秒,增强值30Hu以上到平衡期时间单、双时相注射分别为35s和50s,所以,单时相注射更适于螺旋CT肝脏扫描。
- 赵绍宏高育璈蔡祖龙宋学坤罗四秀
- 关键词:螺旋CT造影剂肝脏
- 夹板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研究夹板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为颞下颌关节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模型与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用小型猪8头,随机分为戴夹板组与正常对照组,6周,12周后,采用光镜、电镜、螺旋CT扫描等方法观察。结果:小型猪的双侧颞下颌关节对称;戴入夹板后,髁状突均向下,向前移动。关节盘,髁状突软骨与骨质,均未见病理性改变。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夹板对双侧颞下颌关节无不良作用,所引起的关节组织的改建在生理范围内。
- 王燕一胡敏刘洪臣王东胜宋学坤周继林
- 关键词:下颌骨髁突颞下颌关节疾病螺旋CT
- 门脉峰值时间确定及其在螺旋CT门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是否能很好确定门脉造影剂峰值及其在SCTP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 41例 ,观察CT图像的层面波动及门脉峰值时间 ,然后以峰值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进行SCTP检查。结果 :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的CT图像几乎无层面上下波动 ,门脉时间 -密度曲线无明显波动 ,门脉峰值时间平均为 5 0 5s。 41例SCTP均能显示门脉 4级以上分支。结论 :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确定门脉造影剂峰值的方法。以门脉峰值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可获得良好的SCTP图像。
- 王华明蔡祖龙赵红李睫宋学坤韩铁铮
- 关键词:螺旋CT门静脉造影术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神经根囊肿被引量:23
- 2000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纤维蛋白粘合剂治疗神经根囊肿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对9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在高分辨力CT引导下定位,行腰穿针经骶孔刺入神经根囊肿内,抽尽囊肿内液体。将医用生物蛋白胶(FG)的主体和催化剂溶解液,同时等量注入囊腔内。结果:9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压迫症状解除,术后随诊1~19个月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无复发。术后CT复查显示囊肿内CT值增高,无脑脊液存留。MRI示囊肿消失。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囊肿内注射FG粘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新疗法。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刘玉杰林峰张西峰李众利宋学坤王建锦李天文
- 关键词:骶神经根囊肿经皮穿刺纤维蛋白粘合剂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底病变的应用被引量:30
- 1998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3D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重建技术。方法: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均用螺旋CT扫描,层厚3~5mm床进速度为3~5mm/s,薄层重建1~3mm,颅内肿瘤均行增强扫描。3D重建在独立诊断台上进行,选择重建时的合适阈值,颅骨100~200Hu,肿瘤80~100Hu,分别进行颅骨、肿瘤及血管的3D重建并用假彩色技术处理,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病变,测量肿瘤在三维空间的距离、角度和体积。结果:全部病例都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关系,显示瘤体与血管关系者22例。结论:3DCT简化了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可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为制订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并可用于形象化教学。
- 郭晓东蔡祖龙宋学坤曹丹庆赵绍宏
- 关键词:颅底病变三维CT
- 颞颌关节CT图像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5
- 1995年
- 通过对颞颌关节标本的矢状、冠状、横断位CT扫描图像的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的探讨,发现由于颞颌关节的周围组织结构较为复杂,体元显示总体重建难以清楚显示颞颌关节的内部结构。而切取法可获得TMJ内部结构各层面的信息,便于进行比较及测量,并可减少CT检查的困难,其中以横断位的切取法较好。而划线赋色方法为从各角度立体观察TMJ的内部结构的关系创造了条件,可全面观察髁状突,关节间隙及关节凹的三维空间结构,此法以矢状位三维重建观察效果更好。研究认为颞颌关节CT影像的三维生建为TMJ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 刘洪臣刘宁吴高洪宋学坤
- 关键词:颞颌关节CT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