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廖迎春

廖迎春

作品数:69 被引量:765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昌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杉木
  • 14篇人工林
  • 13篇土壤
  • 12篇氮沉降
  • 10篇养分
  • 8篇水稻
  • 7篇杉木人工林
  • 7篇物量
  • 6篇能值
  • 6篇模拟氮沉降
  • 5篇凋落
  • 5篇土壤养分
  • 5篇能值分析
  • 5篇年龄序列
  • 4篇凋落物
  • 4篇生长量
  • 4篇桉树
  • 4篇桉树人工林
  • 4篇尾巨桉
  • 4篇林地

机构

  • 57篇南昌工程学院
  • 16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江西交通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鸡公山国家级...
  • 1篇江西科技学院

作者

  • 66篇廖迎春
  • 38篇樊后保
  • 27篇刘文飞
  • 26篇李燕燕
  • 23篇袁颖红
  • 18篇黄荣珍
  • 12篇沈芳芳
  • 9篇吴建平
  • 8篇段洪浪
  • 7篇李海涛
  • 5篇李威
  • 5篇王辉民
  • 5篇朱丽琴
  • 5篇严茂超
  • 4篇胡良
  • 4篇董铭
  • 4篇涂洁
  • 3篇周际海
  • 3篇濮海燕
  • 3篇梁涛

传媒

  • 10篇南昌工程学院...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林业科技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N沉降对杉木人工林枯落物养分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野外模拟实验,研究了8年后N沉降(4种处理分别为N0(0)、N1(60)、N2(120)和N3(240 kg·hm-2·a-1)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枯落物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分解叶中,N沉降增加了N、Zn、Fe、Mn的含量;低N处理促进了Ca和Mg的含量,而中高N抑制了Ca和Mg的含量.未分解层枝中,N沉降增加了N和Mn的含量,降低了K、Ca、Mg、Zn的含量.N1、N2和N3处理提高了枯落物未分解层叶中养分元素的现存量;随N沉降量增加,未分解枝中N、P、Fe和Mn的贮量,K、Ca、Mg和Zn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半分解层,Fe元素贮量随N沉降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增.
李燕燕樊后保刘文飞廖迎春袁颖红吴建平黄静
关键词:N沉降枯落物杉木人工林
红壤恢复林地微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2023年
微团聚体是土壤团粒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较大团聚体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其形成与稳定对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吸存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关于微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性的研究多专注于农业土壤,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大团聚体上,而土壤微团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对于其内在机制更缺乏了解。通过总结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过程及稳定性,综述了凋落物、根系和菌根对土壤微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的影响,阐述了土壤微团聚体内微生物群落、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及有机碳结构是土壤有机碳稳定的重要机制,并提出了未来微团聚体研究方向,以期揭示红壤侵蚀退化地森林恢复过程中微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生物化学机制,从而为深入阐明有机质—土壤团聚结构—微生物—化学耦合作用和森林土壤碳吸存机制提供参考。
黄荣珍朱丽琴邹显花房焕英王金平黄国敏李燕燕廖迎春沈芳芳
关键词:微团聚体凋落物菌根红壤
退化第四纪红粘土重建森林恢复27年后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以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模式重建森林恢复27a后的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建模式27a后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R为封育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马尾松林分>强烈干扰马尾松林分,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表现为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较大,而竹节沟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较小。群落稳定性大小顺序为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
李凤黄荣珍樊后保肖龙李燕燕廖迎春
关键词:第四纪红粘土多样性稳定性
不同年龄人工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叶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14
2016年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自然条件下不同年龄人工林尾巨桉(2年生、4年生和6年生)叶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一年中桉树人工林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月动态呈现单峰曲线,以8月份为最高,1月份为最低;从9月到第2年1月逐渐减低,从2月到8月缓慢增加;胞间CO_2浓度的月动态与其相反.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从2013年9月到2014年4月大小顺序为4年>2年>6年,而从2014年5月到8月大小顺序为2年>4年>6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年平均值大小顺序为2年>4年>6年,2年、4年、6年的年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为2.33μmol/mmol、2.28μmol/mmol、2.17μmol/mmol,且净光合速率与胸径增长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桉树人工林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导度、大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呈负相关.随着林龄的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逐渐降低,因此桉树人工林早期对水分及养分需求大,进行合理地养分管理和定向培育,可实现桉树的可持续经营.
袁颖红樊后保吴建平刘文飞胡良廖迎春张文锋蔡乾坤
关键词: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速率
氮沉降对土壤养分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11
2019年
土壤是组成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其养分条件决定了植物生长状况及生产力的大小。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和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大气氮沉降的增加会改变土壤性质,从而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为合理利用氮沉降所带来的养分及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大气氮沉降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以及土壤养分有效性对氮沉降的响应、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对氮沉降的响应3个方面就大气氮沉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刘佳婷廖迎春谢越施星星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养分全球变化
不同肥力提升措施对马尾松侵蚀林地表层土壤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提高侵蚀林地土壤肥力,是增加林下植被覆盖,减少林下水土流失的关键。以江西省严重侵蚀地恢复形成的马尾松林地为研究对象,评估有机肥、生物炭和石灰+微生物肥等三种肥力提升措施对林地土壤质量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各种措施均能提高土层(0~2 cm和2~5 cm)pH值,且对2~5 cm土层pH值提高作用更明显,提高效果为生物碳>石灰+微生物肥>有机肥;各种措施均能提高0~2 cm和2~5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依次为有机肥>生物炭>石灰+微生物肥,但不同肥力提升措施主要提高的营养元素种类不同;各肥力提升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主要显现在0~2 cm土层,具体为有机肥>石灰+微生物肥>生物炭,不同提升措施主要提高的土壤酶种类也不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三种肥力提升措施均能大幅度提高林地表层土壤质量,表现为有机肥>石灰+微生物肥>生物炭。本研究结果能为劣质林地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黄荣珍席永新朱丽琴王金平管鸿智林丽靖李燕燕廖迎春房焕英
关键词:隶属函数
杉木扦插苗与实生苗生长对比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文章以杉木优良无性系扦插裸根苗和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裸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生长量、生物量、QI值、生长量区间和主成分分析,分析扦插苗和实生苗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杉木优良无性系扦插裸根苗与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裸根苗苗高和QI值之间差异显著(P<0.05);地径、高径比、茎叶干重、根部干重、总干重、根冠比和细根干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扦插裸根苗苗高主要分布在60~80 cm区间内、实生裸根苗苗高主要分布在40~60 cm区间内;扦插裸根苗和实生裸根苗地径主要都分布在5.0~7.0 mm区间内;主成分分析得出杉木优良无性系裸根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和细根生物量均高于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裸根苗。
孟庆银廖迎春刘文飞沈芳芳叶代全
关键词:杉木生长量
干旱胁迫下树木的碳水过程以及干旱死亡机理被引量:27
2015年
干旱是植物生长与存活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轻度或中度干旱胁迫会抑制树木的光合作用并降低森林生产力,而严重的干旱胁迫则可能造成森林死亡。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水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威胁森林的存活。极端干旱如何影响树木的碳水平衡存在很大争议,特别是干旱致死的生理机制仍不甚清楚。因此,探讨干旱导致树木死亡的生理机制对准确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森林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是全球生态学和植物生理生态学的重要课题。目前备受关注的具有协同性的2个假说——"水力失衡"和"碳饥饿"可分别从水分关系与碳动态两方面解释树木干旱死亡的生理机制。近年来国际上相继有研究试图验证以上假说,但并无一致性结论,特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损耗在死亡过程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文介绍干旱胁迫下的水分关系,对木质部栓塞以及水力安全范围进行探讨,解释"水力失衡"的基本原理。然后,讨论长期干旱胁迫对树木生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动态,探讨"碳饥饿"潜在的基础,并总结干旱致死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表明,"水力失衡"是高强度干旱胁迫下树木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碳饥饿"是否发生有待在更长期的低强度干旱试验中验证。本文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1)鉴于当前研究的地域和树种限制,以后的研究有待向中国的乡土树种拓展,并通过比较具有系统发生学差异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树种进一步阐明干旱胁迫对树木碳水关系的影响;2)探讨干旱胁迫下可溶性糖的组分变化以及植物激素的动态将从代谢方面丰富干旱胁迫影响树木的机制;3)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协同升高
段洪浪吴建平刘文飞廖迎春张海娜樊后保
关键词:全球变化
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林恢复27年后林分直径分布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恢复27a后林分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重建模式的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除了模式C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外,其它模式的马尾松林分直径分布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Gamma分布模型和Beta分布模型;模式A,B,C,D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正值,而模式E,F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负值;模式A,B,C的峭度为正值,而模式D,E,F峭度为负值。
黄荣珍李凤肖龙樊后保李燕燕廖迎春
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建议被引量:4
2010年
在本科院校中逐步推行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通过对双语教学师资问题、教材选用及双语教学授课方式等方面的讨论,探索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廖迎春樊后保黄荣珍袁颖红刘文飞李燕燕
关键词: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