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仕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栎林
  • 4篇次生
  • 4篇次生栎林
  • 2篇亚热带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碳通量
  • 2篇北亚热带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水汽
  • 1篇水汽通量
  • 1篇气动
  • 1篇气动力
  • 1篇温度
  • 1篇涡度
  • 1篇涡度相关
  • 1篇利用效率

机构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张学仕
  • 3篇蒋琰
  • 3篇胡海波
  • 2篇薛建辉
  • 1篇李超
  • 1篇吴永波

传媒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呼吸作用对温度的响应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弄清森林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时空格局,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数据积累,运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进行CO2通量观测,得到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的碳通量数据。对非生长季(12月至翌年2月)全天与生长季(3—11月)夜间的通量值(即呼吸值)与气温和土温的响应关系分析表明:呼吸作用大小与气温和土温呈现出显著的Van’t Hoff指数相关关系。其中,非生长季的呼吸值与气温拟合效果最佳,生长季夜间的呼吸值与土温拟合效果最佳。
李超胡海波蒋琰张学仕
关键词: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碳通量
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碳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以位于江苏句容下蜀的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站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长期CO2通量观测,得到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间栎林净碳交换(NEE)的日变化过程:栎林从7:00左右开始吸收CO2,10:00至14:00期间,对CO2的吸收一直维持在较大量,到17:30左右转化为碳排放。对于栎林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及气温的响应关系分析表明:当光合有效辐射大于5μmol/(m2.s)时,在不同季节NEE与PAR相关关系不同,NEE的月平均值与冠层月平均温度呈直线相关。
蒋琰胡海波张学仕薛建辉
关键词:次生栎林
江苏句容下蜀次生栎林的空气动力学参数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根据江苏句容下蜀次生栎林气象观测塔30 m处三维超声风温仪1 a的观测资料,应用温度方差方法计算了空气动力学参数,并对其影响因子(风向、风速、摩擦风速和叶面积指数(LAI))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零平面位移d和粗糙度Z0都具有明显的随着植被生长先增大后减小的季节变化趋势,两者生长季的平均值为15.20 m和1.86 m,非生长季为14.25 m和1.24 m。d随风向无太大变化,Z0在90°~180°和300°~30°的主风向上有显著变化,平均值分别为1.23m和1.81 m。Z0随风速增大而减小,当风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Z0随风速的变化较小,而Z0随着摩擦风速的增大而变大。d随LAI增大而增大,Z0也随LAI增大而增大,当LAI增大到一定值时,Z0随着LAI的增大而变化不大。根据有效数据比分析表明,TVM法中的系数C3取3.5、C1取0.9~1.05较合适。
张学仕蒋琰薛建辉胡海波吴永波
关键词:次生栎林粗糙度
次生栎林蒸散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本研究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在观测下蜀次生栎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季节变化的基础上,研究该生态系统的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2008年全年白天水汽通...
张学仕
关键词:涡度相关水汽通量蒸散量水分利用效率次生栎林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