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介入
  • 5篇介入治疗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神经管
  • 3篇栓塞
  • 3篇面神经
  • 3篇面神经管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影像
  • 2篇造影术
  • 2篇数字减影
  • 2篇子宫
  • 2篇子宫肌
  • 2篇子宫肌瘤
  • 2篇疗效
  • 2篇肌瘤
  • 2篇肝癌
  • 2篇PVA颗粒

机构

  • 12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柳州市柳铁中...

作者

  • 12篇张富强
  • 9篇李玉伟
  • 8篇袁亮
  • 7篇李云辉
  • 5篇斯光宴
  • 3篇兰永树
  • 3篇胡兴宇
  • 3篇辛页
  • 3篇唐光健
  • 3篇唐光才
  • 1篇罗斌
  • 1篇陈洪亮
  • 1篇涂国建
  • 1篇斯光晏
  • 1篇孙鼎强
  • 1篇吕亚萍
  • 1篇刘莉丽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解剖学报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50~250μm PVA颗粒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150~250μmPVA颗粒经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行UAE治疗,实验组24例患者用150~250μmPVA颗粒栓塞,对照组22例患者用350~500μmPVA颗粒栓塞,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疗效:①比较术前及术后月经量及疼痛的变化;②比较术前及术后6月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月经量及疼痛均有好转;术后6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少明显,但实验组肌瘤体积缩小更显著。结论两种不同直径的PVA颗粒经UAE治疗子宫肌瘤均安全有效,但150~250μmPVA颗粒疗效更好,应予以推广。
袁亮李玉伟张富强斯光晏李云辉
关键词:子宫肌瘤栓塞聚乙烯醇
肺动静脉畸形的DSA检查及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肺动静脉畸形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收集2002年~2007年7例肺动静脉畸形的患者,男5例,女2例,对经皮穿刺血管造影检查及经导管进行栓塞治疗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肺动静脉畸形病灶单发5例,多发2例,7例病人中共栓塞治疗9次,栓塞后造影检查示单发病灶完全消失,多发病灶主要异常血管不再显示。临床症状消失6例,减轻1例,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经3月~5年随访,复发2例,再次栓塞治愈,总有效率100%。结论对肺动静脉畸形的患者进行DSA检查能明确异常血管的特征,介入栓塞治疗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安全的治疗方法。
李玉伟张富强袁亮斯光宴李云辉
关键词:肺动静脉畸形血管造影术栓塞
转移性肝癌的介入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8月至2008年4月介入治疗的62例转移性肝癌,其中胃肠道肿瘤肝转移40例,肺癌肝转移10例,胰腺癌肝转移4例,鼻咽癌肝转移3例,胆总管癌肝转移3例,膀胱癌肝转移1例,前列腺癌肝转移1例。62例中,病灶为富血供27例,中等血供15例,乏血供20例,对于病灶为富血供、中等血供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乏血供病灶进行置管持续灌注化疗,导管保留1周,间隔3~4周/次。介入治疗后,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存期。结果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同程度地减轻,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通过随访,生存率0.5a96.8%,1a61.3%,2a41.9%,3a12.9%。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转移性肝癌依其不同血供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式,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李玉伟张富强袁亮李云辉斯光宴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08年2月间7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例的DSA造影及治疗结果。结果76例中DSA造影阳性64例,占89%;阴性12例,占11%。阳性病例中经介入灌注或栓塞治疗48例,一次止血成功41例,复发7例,止血成功率85.1%,无肠管坏死、穿孔等并发症发生。1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8例外科手术治疗。结论DSA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能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并能对部分病例进行即时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玉伟张富强李云辉袁亮斯光宴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DSA介入治疗
正常人面神经管垂直部与外耳道解剖位置关系的影像与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毗邻解剖关系及乳突的形态学指标,分析面神经管垂直部和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位置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乳突气化程度与面神经管垂直部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评价CT影像测量相关结构的正确性,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在横断位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的距离,在矢状平面上测量乳突的前后径(外耳道下壁最低点至乳突后缘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外耳道下壁至乳突尖的垂直距离);按影像层面锯开标本,对上述距离行实体测量。影像测量均值与实体测量均值的差异行显著性检验。2.在体研究: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236侧),其中男性55例(110侧),女性63例(126侧),行颌面部CT扫描。如上选择层面,并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及乳突前后径和高度的距离,以乳突前后径与高度乘积的1/2定义为乳突面积,以乳突面积的大小来定义乳突气化程度,同时将乳突面积分别与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距离分别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标本部分:各项指标的影像测量值与实体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体研究:各项指标测量结果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突面积与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道后壁距离之间呈负相关性,且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乳突面积与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门后缘有相关性,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突发育气化好,面神经垂直部位置偏前。CT检查可以明确面神经管垂直部与外耳道后壁的关系,有助于耳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以及对术中重要结构损伤的控制。
吕亚萍唐光健胡兴宇唐光才兰永树辛页张富强张富强
关键词:测量学体层摄影术
永存动脉干影像学诊断(附11例报告)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永存动脉干的病理分型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11例经DSA证实的永存动脉干,复习相关文献并与普通X线、多普勒超声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1例中普通X线诊断永存动脉干3例,误诊8例;多普勒超声诊断永存动脉干7例,误诊4例;DSA确诊11例。按照Colett分类法: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3例,Ⅳ型2例。结论:X线表现虽没有特异性,但某些征象有助于诊断;多普勒超声能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诊断;DSA能够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
李玉伟张富强李云辉袁亮斯光宴涂国建
关键词:永存动脉干肺动脉病理类型
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国产可回收食管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临床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在DSA监视下经口腔置入"Z"型双喇叭口覆膜金属内支架,28d左右进行食管造影并回收内支架。结果16例中1例于术后2周支架脱落入胃腔内,经取出重新放置成功;所有病例在28d左右顺利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3年,2例分别于术后1、1.5年出现再狭窄,经球囊扩张好转。所有患者无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结论可回收食管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等优点。
李玉伟张富强袁亮李云辉罗斌孙鼎强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
外科术后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治疗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DSA诊断及介入治疗在外科术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2008年1月经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14例外科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其中胃大部切除术后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例,剖宫产术后2例,肾结石取石术后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1例,内痔术后1例。结果共发现17处动脉出血,其中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2例,胃左动脉出血4例,膈动脉出血1例,胃短动脉出血1例,肠系膜上动脉出血2例,肾动脉出血4例,子宫动脉出血2例,阴部内动脉的肛动脉出血1例。全部病例经DSA明确诊断,其中13例进行栓塞治疗,均一次性栓塞止血成功,1例超选插管失败而再次外科手术止血,止血有效率达92.3%。所有病例均无器官坏死、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DSA在外科术后出血的诊断及介入治疗上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时间短、安全、疗效可靠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玉伟张富强李云辉袁亮斯光宴刘莉丽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面神经管垂直部与颈静脉窝之间距离的MSCT测量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提供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正常值并分析其变异情况。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面。以同样方法对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行颌面部CT扫描。在MPR影像上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水平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距离,右侧(4.75±2.33)mm,左侧(6.06±2.52)mm,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小于左侧。男性(5.54±2.58)mm,女性(5.29±2.44)mm,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PR技术是研究面神经管垂直部与颈静脉窝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可为耳鼻喉科、颅脑外科及显微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信息。
吕亚萍唐光健兰永树胡兴宇唐光才辛页张富强
关键词:颈静脉窝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进展被引量:9
2008年
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动静脉瘘(AVS)较常见。由于AVS的存在可导致肿瘤细胞播散和转移,并加重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从而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腹水,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AVS增加了肝癌治疗的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现就目前肝癌患者合并AVS的介入治疗做一综述。
张富强李玉伟
关键词:动静脉瘘介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