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虎
- 作品数:23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 从礼仪符号到思想文本:孔子对礼乐文化的改造被引量:3
- 2008年
- 人们的社会交往是以符号为媒介的象征化行为。周礼是多种传统文化交往符号的统一体,从东周开始衰落。孔子精通周礼,他将周礼中的宗教内容和神秘色彩改造为世俗道德修养,并以正名的形式将礼仪化的符号活动改变为理论符号的思想体系。孔子标榜的仁学是对礼仪行为的重要发展,开了儒家世俗学术的先河。
- 张晓虎
- 关键词:礼乐文化正名
- 实践哲学的身体维度——兼论改革的逻辑被引量:2
- 2012年
- 发现人类身体与人作为实践主体的关系,是马克思留给后人的未完成课题。本文试图在主客体框架内嵌入身体行为过渡到实践的一系列问题。马克思早就发现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本体论哲学"无人身的理性"带来的抽象和空泛问题。但是,中国传统哲学强调生活的具体性和人类活动的身体基础。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它深刻地影响了我们至今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解释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也可以解释我国今后人文教育的改革方向。身体思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 张晓虎
- 关键词:身体思维
- 荀子对先秦宗教思想的改造
- 2010年
- 荀子生活在战国晚期,他持自然天道观立场,改造宗教神灵为"形具而神生"的身心和谐论;他最早从认识角度分析了宗教信仰的心理根源;提出了礼乐制度的人性根据。他融合儒法学说为一体。在探索生命终极价值和政治合法性问题上,荀子以"神道设教"思想汲取了宗教凝聚、提升感情、信仰的方法,但也使他的部分学说侵染了宗教色彩。
- 张晓虎
- 关键词:神灵神道设教政治合法性
- 科学思想与人文评价的符号形式
- 2005年
- 人的认识必须凭借符号,符号的形式、结构对认识起很大作用。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才产生的,因此必然携带着双方的信息意义。当主体凭借符号进行反映时,这种认识的内在矛盾就显露出来。在此基础上才有真理与价值的对立,反映在哲学认识论中就有科学思想和人文价值观的对立。但是在实践的意义上认识的这种二重性终将得到统一。
- 张晓虎汤海艳
- 关键词:人文价值
- 身体活动与符号演进被引量:3
- 2014年
- 本文将符号活动放入身体现象学的视野考察。身体是人类生存的起点,我们必须吃喝穿住才能生存下去。而劳动使生存活动获得更高形式,在劳动中,身体活动转化为符号化的形态。以符号为中介的科学活动在反映对象时表现为脱离身体的语义信息,而主体在使用符号的交往实践中产生语用意义。语用是在语境中意义的扩展,实质是符号在身体场的语境中汇合成实践观念的系统。符号的语义信息似乎排除了语境关系,而实践观念意味着符号抽象的语义性质在身体场中转为具象、感性的语用意义。这也是身体维度的整体形态,是知情意在实践过程中的整合。
- 张晓虎
- 关键词:身体现象学
- 身体现象学视野下的礼乐文化被引量:4
- 2015年
- 华夏民族早期聚族而居的农耕生活方式促使了礼文化的产生。礼是身体生命活动的模式化。礼包括了习俗信仰、人生教育、制度规范等丰富的含义。实际上,人在进行思维、意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前必须有品尝、触摸、嗅闻等一系列身体感知,而礼则是对身体活动的整合。礼强调切身体验和具象思维。与传统西方文明灵肉区分导致的意识哲学不同,礼乐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哲学以灵肉、天人的合一为特征。这种灵肉合一的行动思维与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开始的身体现象学非常吻合。借鉴身体现象学方法考察礼仪所蕴含的身体思维特征,意在发现传统思维所具有的现代价值。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以来显示的动态、整体、辩证的身体思维方式在今天对全人类都有参考、借鉴的价值。
- 张晓虎
- 关键词:身体思维礼文化身体现象学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观形成途径被引量:1
- 2009年
-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关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它不仅是个知识的问题,更是有关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思想感情的升华提高的问题。由此之故,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更重要在与生活的同构,它的教学文本不仅要有理论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要给接受者留有思考的空间。不能有生硬的唯一标准答案,而要注重在实际生活中转化为感性的体验、情感等内容;我国历史上儒家借助原典的教育传播值得借鉴;要加强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人生不同阶段的成长衔接使价值观、人生观有一定的重复性。
- 张晓虎
- 关键词:知识人格塑造
- 礼乐文化——制度与思想的双重建构被引量:2
- 2009年
-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它包括了宗教信仰、习俗制度、人性教养等丰富的含义,是传统文化混沌整体性的特殊表现;政制出于习俗,使先儒对政治怀有较多理性色彩,淡化了当时以天命解释社会制度起源的宗教观念;作为政治制度的礼的功能逐渐淡化,但作为习俗教养的礼持续在传统社会发挥功能,甚至影响到今天;礼的教养方式对我们培养身心统一,防止人格异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张晓虎
- 关键词:礼俗礼制礼学教化
- 礼乐文化的身体原型
- 2014年
- 礼乐文化强调身心一体。在礼乐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身体的思维成为华夏民族重要的思维方式。礼具有灵肉一体性质,具有文化原发性意义。人类有意识之前,已经进行了嗅、尝、触摸等身体体验。礼是这种体验活动的模式化。礼有强烈的身体隐喻性质。现代身体现象学关于身体行为、知觉的研究与礼多样性统一的功能非常一致。与传统西方文明天人对立、灵肉分离不同,中华文化以灵肉、天人合一为特征。儒家诸子对此最早有了理论自觉。儒家仁的观念实际是身体感受的和谐统一,儒家也重视道德理性对身体直觉的引领。身体思维强调感受性的整合统一,这对中华文化的思维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张晓虎
- 关键词:身体隐喻礼文化
- 从自然哲学到政治神学的嬗变——试论阴阳五行在先秦的发展
- 2008年
- 阴阳五行本是我国古老的自然崇拜观念,在春秋时具有了哲学范畴的含义;在战国末期的政治形势下,阴阳五行由自然哲学转变为政治化的五德终始学说。政治化的阴阳五行学说与流行民间的自然崇拜、数术方技结合起来,它是以夸大、扭曲感性经验为特征的传统巫术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神学化的阴阳五行对中国秦汉以后两千年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侵染上巫术色彩。
- 张晓虎
- 关键词:自然崇拜自然哲学巫术思维政治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