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本仁

作品数:126 被引量:1,707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7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9篇地球化
  • 69篇地球化学
  • 30篇造山带
  • 24篇同位素
  • 23篇岩石
  • 21篇花岗岩
  • 20篇地壳
  • 17篇山带
  • 15篇大别造山带
  • 12篇地质
  • 12篇地幔
  • 12篇东秦岭
  • 12篇成矿
  • 11篇地球化学研究
  • 11篇北秦岭
  • 9篇岩类
  • 9篇岩石圈
  • 8篇地球化学特征
  • 8篇化学特征
  • 8篇北缘

机构

  • 87篇中国地质大学
  • 3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海南省地质矿...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青岛化工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南工业大学
  • 1篇武汉地质学院
  • 1篇新疆工学院
  • 1篇伯克利加利福...
  • 1篇四川省地质调...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有色总公司
  • 1篇山西省地质调...
  • 1篇西澳大学

作者

  • 126篇张本仁
  • 36篇张宏飞
  • 26篇高山
  • 17篇凌文黎
  • 16篇韩吟文
  • 15篇骆庭川
  • 15篇赵志丹
  • 14篇欧阳建平
  • 10篇侯青叶
  • 9篇匡少平
  • 8篇张利
  • 7篇陈岳龙
  • 6篇钟增球
  • 5篇许继锋
  • 4篇马振东
  • 4篇周文戈
  • 4篇谢鸿森
  • 4篇匡耀求
  • 4篇杨忠芳
  • 3篇丁式江

传媒

  • 17篇地球科学(中...
  • 9篇地球化学
  • 8篇科学通报
  • 8篇中国科学(D...
  • 7篇地质学报
  • 7篇矿物岩石
  • 7篇岩石学报
  • 4篇地质论评
  • 4篇地学前缘
  • 3篇现代地质
  • 3篇地质科学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地质与勘探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湖南地质
  • 2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0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9篇2002
  • 7篇2001
  • 5篇2000
  • 10篇1999
  • 5篇1998
  • 5篇1997
  • 11篇1996
  • 7篇1995
  • 9篇1994
  • 10篇1993
  • 3篇1992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中下游及邻区基底和花岗岩成矿元素丰度背景的研究被引量:16
1998年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及邻区的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及花岗岩岩基成矿元素丰度背景,从而为区域Cu、Au、W、Sn等成矿作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基础地球化学数据,用此来作为窥视地壳组成及成矿作用时空演变的窗口。研究表明:扬子陆块东部上部地壳的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及壳熔花岗岩浆作用过程中Cu等成矿元素富集微弱,而深源岩浆(火山)作用应是研究区Cu等成矿元素富集的主导机制。
马振东张本仁蒋敬业单光祥徐启东
关键词:基底花岗岩
银洞沟—许家坡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剖析了鄂西北地区银洞沟—许家坡矿化带的地质背景和金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了典型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的来源,总结了矿化带中金银矿床的成矿模式.
汪东波张本仁马振东黄德坤林元文
关键词:多金属矿成矿带地球化学
北秦岭灰池子花岗岩基成岩物质来源探讨被引量:9
1994年
本文主要通过Nd,Sr和O同位素示踪研究,分析了灰池子花岗岩基的成岩物质来源,初步查明该岩体的岩浆源区由69%的地幔物质和31%的陆壳物质混合而成,属壳幔型花岗岩。
张宏飞骆庭川张本仁
关键词:花岗岩同位素岩基
西秦岭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和Pb-Sr-Nd同位素组成对基底性质及其构造属性的限制被引量:138
2005年
对西秦岭印支期5个花岗岩类岩体进行了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 据此限定西秦岭的地壳基底性质及其构造属性. 结果表明, 西秦岭花岗岩类总体化学成分偏基性, 岩石主要属于准铝质的高钾-钾玄质系列, A/CNK=0.90~1.05 (绝大多数样品<1.0), K2O/Na2O=1.04~1.86. 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组成模式, (La/Yb)N= 7.49~ 28.79, Eu*/Eu=0.39~0.76. 在Sr-Nd同位素组成上, 西秦岭花岗岩显示一定程度的不均一性, ISr= 0.70682~0.70845, εNd(t)=-4.85~-9.17, TDM=1.26~1.66 Ga. 西秦岭花岗岩类以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 其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 206Pb/204Pb=17.996~18.468, 207Pb/204Pb=15.565~15.677, 208Pb/204Pb=38.082~38.587. 根据西秦岭花岗岩类的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 揭示了它们的岩浆源区均来自于地壳中高K(Rb)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 源区物质形成时代可能在900~1400 Ma之间, 由此反映在西秦岭沉积盖层之下含有大量的中、新元古代的高K (Rb)玄武质岩层. 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与东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对比, 指示西秦岭和东秦岭地壳具有不同的基底组成, 两者的分界线大至位于近南北向的宝成铁路线. 西秦岭花岗岩类Pb-Nd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西秦岭地壳基底具有扬子块体的构造属性.
张宏飞靳兰兰张利Nigel Harris周炼胡圣虹张本仁
关键词:西秦岭花岗岩地球化学微量元素
秦岭构造-地球化学分区与造山运动模式
<正>近年研究表明,秦岭为具有早、晚两个缝合带的复合造山带。北面的商丹缝合带代表着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古洋壳的遗迹,南面的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代表着晚古生代俯冲碰撞结合带。鉴于勉略洋盆介于扬子陆块与南秦岭之间,可认为它是扬...
张本仁
文献传递
秦岭造山带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1
1999年
以洛南-栾川断裂、商丹板块缝合带和勉略板块缝合带为界,从北到南将研究区依次划分为:华北板块南缘构造岩浆区(简称SC岩区)、北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NQ岩区)、南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SQ岩区)、西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WQ岩区)。依据各构造岩浆区内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化学成分及出露面积,估算了各构造岩浆区及整个研究区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平均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各构造岩浆区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平均化学成分相当于花岗岩;由南向北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类似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变化规律.从早到晚.从西向东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岩浆朝着富硅、富碱方向演化,逐渐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特点。
周文戈宋绵新张本仁赵志丹谢鸿森
关键词:碰撞侵入岩地球化学秦岭造山带
华北与扬子克拉通早期相互关系的Nd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被引量:5
1996年
对于前寒武纪,特别是中、上元古代、华北和扬子克拉通大地构造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是人们长期争议的问题之一.其核心在于两克拉通是否属于同一个大陆岩石圈板块.扬子克拉通及其北缘由于研究程度较低,部分地质体缺乏可靠地质年代学数据,形响了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就扬子克拉通北缘汉中碑坝和西乡地区重要地质体的形成时代作了系统的Rb-Sr、Sm-Nd和部分颗粒锆石Pb同位素蒸发年龄方法的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探讨了扬子和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上地幔性质和演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性,据此论证了两克拉通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特征应属两个独立的地球化学体系的相互关系。
凌文黎张本仁张宏飞骆庭川
关键词:钕同位素地球化学前寒武纪
大别造山带北缘古生代构造-地层岩片的构造归属——岩石铅同位素组成提供的信息被引量:4
2002年
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古生代各构造-地层岩片变火山岩、变沉积岩显示了具有高放射性和低放射性成因的两类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块体效应明显,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特征的铅同位素组成对比表明,定远组构造岩片可能是南秦岭构造单元或扬子陆块北缘的成分;龟山组、南湾组-佛子岭群、石炭系岩片则属于北秦岭构造单元,它们是北秦岭构造带的东延部分.结合地质体之间的分布关系判断,在大别造山带,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在古生代的俯冲消减带应当位于南湾组-佛子岭群岩片的的北界或它们所覆盖地段之下的某个位置.
徐启东欧阳建平张本仁匡少平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北缘古生代岩石铅同位素组成
东秦岭及邻区地球化学分区与地球化学制图被引量:3
1993年
通过对东秦岭及相邻华北和扬子克拉通区开展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并取得大量资料和包括区域地壳和上地幔元素丰度估值的各项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研究区(总面积1.6×10~5km^2)地球化学分区和地球化学图的编制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如下地球化学分区原则:鉴于地球化学省的特征,根本上是由区域上地幔化学组成特殊性所决定的,故地球化学省的划分必须以区域岩石圈,尤其上地幔的化学组成差异为依据,在一个地球化学省内划分地球化学区的标志应为地壳化学组成上的差异,后者是不同地球化学区内地质构造历史不同的反映,一个地球化学区内地球化学场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各场内不同地质作用产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所以后者应为划分地球化学场的标志,一个地球化学场内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随着条件或物源的侧向变化,而发生分异,并导致具有不同特征的地球化学小区的形成,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2个地球化学省、4个地球化学区和分属于3种地球化学场的42个地球化学小区,最后编制了区域地球化学图,讨论了地球化学分区的主要特征。
谷晓明张本仁
关键词:地球化学区划制图东秦岭
内蒙古温都尔庙和巴彦敖包-交其尔蛇绿岩的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对古亚洲洋东部地幔域特征的限制被引量:24
2006年
内蒙古中部发育的三条蛇绿岩带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缝合带。本文系统研究了其中的温都尔庙和巴彦敖包-交其尔两个蛇绿岩带中变质玄武岩的元素和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苏右旗温都尔庙碱性玄武岩为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具有板内和大陆裂谷区玄武岩的特征,可能代表了600Ma 左右,温都尔庙地区开始发育的新洋盆。采自苏左旗的巴彦敖包-交其尔玄武岩分为两类,一类呈现轻稀土富集型,呈洋岛玄武岩特征;另一类具有明显的 Nb、Ta 负异常,显示大洋岛弧玄武岩特征,洋岛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曾经发育洋盆,大洋岛弧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内部有大洋岩石圈之间的俯冲。将本文的古亚洲洋洋岛玄武岩与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提斯洋岛玄武岩进行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古亚洲洋的洋岛玄武岩显示高 U/Pb(HU)和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省的特征,而特提斯洋岛玄武岩属于印度洋省。这些说明古亚洲洋地幔域与特提斯地幔域是两个独立的构造域,它们代表了长期演化的两个不同的地幔地球化学域。
黄金香赵志丹张宏飞侯青叶陈岳龙张本仁DEPAOLO DJ
关键词:古亚洲洋洋岛玄武岩岛弧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