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毅刚

作品数:65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8篇介入
  • 16篇缺损
  • 16篇间隔缺损
  • 12篇封堵
  • 11篇动脉
  • 11篇室间隔
  • 11篇室间隔缺损
  • 10篇介入治疗
  • 9篇心肌
  • 9篇心力衰竭
  • 9篇衰竭
  • 8篇消融
  • 8篇介入封堵
  • 8篇梗死
  • 7篇心肌梗死
  • 7篇封堵术
  • 6篇心动图
  • 6篇超声心动图
  • 5篇心房
  • 5篇血管

机构

  • 64篇徐州市中心医...
  • 2篇东南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医院

作者

  • 64篇张毅刚
  • 35篇付强
  • 14篇王临光
  • 12篇李世杰
  • 12篇王彦炯
  • 11篇王诚
  • 11篇刘茹
  • 10篇李先进
  • 10篇王海波
  • 9篇李卫东
  • 9篇朱可
  • 7篇吴强
  • 7篇曹秋玫
  • 6篇韩冰
  • 6篇冯春光
  • 6篇路雯
  • 6篇王璐璐
  • 6篇王森
  • 5篇刘奕
  • 5篇宗雪峰

传媒

  • 11篇上海医学
  • 6篇第十五届全国...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微循环技术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3篇2009
  • 7篇2008
  • 1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10例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对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患者术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总结失败原因,以提高经胸超声心动图术前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不成功患者。在分析左室造影主要观察指标后,用美国GE公司ViViD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在不同切面于术后重复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观察缺损口形态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以及各瓣膜的反流程度。结果:10例室间隔膜周部缺损,8例伴有膜部瘤,仅2例为单出口型,瘤体基底部宽度为6~18mm,基底部残端距主动脉瓣环距离0~5mm,距三尖瓣隔瓣距离2~5mm;均伴不同程度三尖瓣返流,其中,中至重度3例;伴有主动脉瓣反流4例,为微量至轻度。无膜部瘤2例。结论:由于经胸超声心动图受影响因素较多,因而对室间隔缺损的定位和大小的测量,应选择多切面、多方向的连续扫查法,严格标准切面,以筛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适应证及合适封堵器大小,保证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成功。
刘茹张毅刚李世杰历志红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经胸超声心动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包填塞3例抢救体会被引量:1
2017年
心包填塞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少见并发症,但发生迅速,病情凶险,若未及时抢救,病死率较高。徐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诊治PCI术后心包填塞3例,报道如下,探讨PCI术后心包填塞原因、特征及治疗方法。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74岁,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造影示左主干管壁钙化.
曹秋玫张毅刚崔磊郑玉丽陈震
关键词:冠脉穿孔心包填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包穿刺术
国产偏心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2007年
目的观察国产偏心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35岁。经胸超声、临床症状明确诊断为膜部室间隔缺损,缺损大小:4-9 mm,有8例合并有膜部瘤形成。缺损距三尖辦距离大于2 mm,距主动脉辦距离均小于2 mm,均为左向右分流。术中严格按操作规范操作,在X线、经胸超声指引下置入封堵器。结果12例患者,11例成功,1例失败。选择的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 14mm。术中12例患者均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停止操作消失。1例患者术中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1周末恢复,术后2个月仍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4例患者有少量伞内残余分流,主动脉根部造影,无主动脉辦反流。1例失败患者为缺损位置靠后,主动脉辦右冠辦部分脱垂遮挡缺损口,造成超声及X线造影无法准确测量缺损口大小,实际缺损过大而无法完成封堵治疗。结论偏心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主要针对室间隔缺损距离主动脉辦小于2mm而设计,术中在推送封堵器过程中要注意长边应指向心尖处。我们认为偏心封堵器扩展了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适应症,技术成功率、安全性、疗效与对称封堵器基本相同,且零偏心封堵器设计更为合理。
张毅刚付强吴强王彦炯蒋树中王临光黄宜杰
关键词:封堵器心室间隔缺损膜部瘤左向右分流技术成功率左心室造影
窦性心律下射频导管消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2007年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下射频导管消融(RFCA)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室性早搏的临床结果。方法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室性早搏,按消融方法分为两组: 1993年2月至2005年6月间3l例患者,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2.7岁(21.5-48岁)。28例患者均有明确VT发作史,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18例、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RVOT) 9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4例。常规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A组19例为常规技术组,IVT以心动过速时最提前P电位、RVOT以心动过速时最早心室激动点(EVA),或大头刺激记录12道心电图11道相同为靶点,持续放电120 s,术后反复程序刺激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为消融终点。B组为窦律下放电组,12例(3例RVOT、5例IVT及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符合上述条件,窦律下试放电过程中出现同形或近似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为靶点,在窦律下进行消融;室性早搏10 s内减少或消失为靶点,持续放电120 s,术后反复程序刺激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为消融终点.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别.并发症:常规技术组1例有一过性II度AVB,1例有一过性I度AVB。窦律下放电组无AVB发生;复发:常规技术组1例、窦律下放电组无。结论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比心动过速下消融更加安全、有效。
蒋树中张毅刚李卫东吴强王彦炯傅强
关键词: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心动过速右室流出道窦性心律消融方法
心房颤动的肺静脉电隔离治疗
2007年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的疗效及方法学。方法2000至2005年的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48.5岁(43.5-69岁);均为频繁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有频发的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及其触发的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常规检查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因,心脏超声及螺旋CT未发现左心房血栓、心脏超声左心房<40 mm,术前按常规服用华法令、低分子肝素。常规放置CS、HIS(RVA、HRA),房间隔穿刺,放置LASSO及大头消融电极;肺静脉造影, LASSO按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顺序逐一标测,以冷盐水灌注电极逐一消融、隔离肺静脉;肺静脉电隔离成功术中标准:①窦律和心房起搏时肺静脉电位消失或虽可记录到或快或慢的电活动,但这种电活动与肺静脉无关;②观察30 min或以上,肺静脉向心房的电传导未恢复。术后常规服用胺碘酮1-3个月。结果3例患者观察3个月-4年无复发,3例患者胺碘酮0.2-0.4/d口服可控制发作,1例无效。讨论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能达到预防房颤复发的目的,但方法学有待改进。
蒋树中张毅刚李卫东李先进朱可付强
关键词:肺静脉电隔离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肺静脉造影房速心房起搏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肺栓塞的预防作用
2004年
目的探讨肺栓塞 (P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IVCF)对PE反复发作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我院1998年10月~2002年10月经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下肢深静脉造影及血管超声明确诊断的急性肺栓塞 (APE)合并DVT患者15例 ,男9例 ,女6例 ,年龄40~66(54±7)岁 ,大面积PE10例 ,次大面积PE5例 ,均予尿激酶、低分子量肝素及华法令溶栓、抗凝治疗。治疗后显效9例 ,有效6例。在溶栓、抗凝治疗后9~21d行IVCF置入。滤器置放于双肾静脉以下的腔静脉内 ,分别于置入滤器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摄腹部平片及行超声检查观察滤器位置及病人的临床症状。结果15例DVT患者置入IVCF全部成功 ,随访病例无丢失 ,随访率100 %。置入15枚IVCF ,随访无1例发生滤器超过肾静脉水平或滑入髂静脉 ,彩超检查未发现IVCF内血栓形成 ,15例患者随访2~26个月 ,无一例死亡及再次发生PE ,有2例分别于置入后3个月、12个月感活动后胸闷 ,经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未见异常。结论本组15例置入IVCF患者 ,均证实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PE合并DVT,临床属高危PE ,且已予正规抗凝、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 ,为预防PE反复发生而置入IVCF,定期门诊随访2 -26个月 ,无1例再发PE 。
傅强吴强黄宜杰王彦炯王海波蒋树中张毅刚路雯
关键词:肺栓塞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DVTPE肺通气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心力衰竭105例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相关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梗相关心衰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及血运重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血运重建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血浆脑钠肽浓度((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NP、LVEF、LVEDd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ACE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7.1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赵燕张毅刚王海波任淑红曹秋枚蒋春英王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参麦注射液
射频消融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左心房内径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PBMV)术后左心房内径(LAD)的影响。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诊断为中重度RMS患者2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为AF,A组14例患者行PBMV术,B组9例患者行RFA+PBMV术。在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下使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终点为全部肺静脉-心房间电隔离。PBMV采用Inoue球囊技术实施。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月、术后12月LAD、二尖瓣瓣口面积等指标,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在收缩末期测量LAD(前后径)。随访采用门诊随访形式,随访期间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和经胸心脏超声。结果A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恢复窦性心律,B组患者术后6月LAD、术后12月LAD较A组患者均减小[术后6月LAD:(39.1±2.6)mm比(45.7±5.9)mm;术后12月LAD:(39.6±2.3)mm比(45.5±4.8)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RFA与术后6月LAD具有负相关性(P<0.05),术前LAD与术后6月LAD具有正相关性(P<0.05)。术后6月LAD、术后6月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与患者术后12月LAD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RFA能够降低RMS合并AF患者PBMV术后LAD。
蒋鹤阮宏云张毅刚王森韩冰
关键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持续性心房颤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射频消融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在STEMI患者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112例住院患者,男了4例,女38例,平均年龄(63.5±15.2)岁,根据病史、心电图、血清标记物(CK-MB、CTn-I)确诊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于发病后40-650 min,接受急诊PCI处理梗死相关血管(IRA)并植入裸支架(BMS)或SES,分组对比观察患者术中情况,记录术后主要心脏事件(MACE):心脏性死亡、心绞痛复发、再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VR)。结果112例STEMI患者,其中62例植入BMS,50例植入SES,两组患者中PCI即刻IRA开通率(TIMI血流III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66比47/50,P>0.05),术中均无1例死亡,术后随访期MACE发生率BMS组显著高于SES组(11/66比3/50,P<0.01),其中BMS组心脏性死亡率略高于SE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6比2/50),心绞痛复发率BMS组高于S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6比1/50, P<0.01),TVR(PCI/CABG),BMS组显著高于SES组(6/66比1/50,P<0.01)。结论STEMI患者应用SES安全有效,即刻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与BMS无明显差异,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植入BMS的患者,MACE的减少主要与SES减少心绞痛复发、降低靶血管重建率有关,两者间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黄宜杰付强吴强王临光王彦炯蒋树中王海波路雯张毅刚刘奕王璐璐宗雪峰朱可李先进李振勇李卫东娄明
关键词:洗脱支架PCI梗死相关血管心脏性死亡再梗死
核素下肢深静脉造影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2007年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导致急性肺栓塞(APE)最常见病因,及时正确诊断DVT可预防APE发生。方法临床拟诊DVT患者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46±12.9)岁,静脉注射MAA 5 mci,行核素双下肢造影,分析双下肢造影即刻相及5 min延迟相。DVT明确诊断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CF),予尿激酶静脉溶栓,低分子肝素1 mg/kg、12 h/次皮下注射,继华法令口服,监测INR在2-3之间,全部患者随访2-8个月,观察双下肢肿胀及胸闷、气短、胸痛、咯血及晕厥发生。结果24例患者经核素双下肢造影诊断为DVT,显像结果以5 min延迟相为依据,于成功置入ICF后,经抗凝、溶栓等处理,下肢静脉栓塞症状明显缓解,随访2-8个月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核素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DVT有效手段,根据该检查结果,及时选择有效治疗方法,可避免更为严重的临床事件。
付强王跃涛吴强黄宜杰王临光王海波路雯王彦炯蒋树中张毅刚
关键词:下肢静脉造影延迟相尿激酶静脉溶栓下腔静脉滤器华法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