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镇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8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急性
  • 4篇梗死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硬化
  • 3篇血管
  • 3篇脐带
  • 3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细胞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间充质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姜黄素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预后
  • 2篇缺血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机构

  • 15篇郑州大学第二...
  • 12篇解放军第14...
  • 2篇清华大学玉泉...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济南军区联勤...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张玉镇
  • 14篇王运良
  • 11篇尹红蕾
  • 8篇娄季宇
  • 8篇李金凤
  • 7篇曾志磊
  • 4篇耿爽
  • 2篇杨霄鹏
  • 2篇耿同超
  • 2篇张晓席
  • 2篇罗耀钦
  • 1篇张辉
  • 1篇段海峰
  • 1篇王雨童
  • 1篇乔立艳
  • 1篇周爱军
  • 1篇刘艳秋
  • 1篇田代实
  • 1篇周发祥
  • 1篇吕斌

传媒

  • 8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初发腔隙性梗死病人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梗死病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与各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38例初发腔隙性梗死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38例初发动脉硬化性皮层梗死患者,根据有无白质损害,观察腔隙性梗死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与腔隙性梗死亚型的关系。结果皮层梗死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45.7%)高于腔隙性梗死组(35.9%)(P<0.01)。无白质损害的腔隙性梗死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有白质损害者,皮层梗死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有白质损害的腔隙性梗死组。结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不伴白质损害的腔隙性梗死明显相关,皮层梗死的患病率高于有白质损害的腔隙性梗死,与各型梗死之间的发病机制不同有关。
张玉镇娄季宇王运良尹红蕾耿爽李金凤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代谢综合征白质损害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无迟发性脑缺血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无迟发性脑缺血(DCI)的相关因素,以期为DCI病人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1-10—2011-06确诊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153例,其中DCI组67例,非DCI组86例;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无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DCI组一般情况相比非DCI组显示:平均年龄、入院血糖〉6.1mmol/L、后循环动脉瘤、脑室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GCS评分、WFNSⅠ-Ⅲ级、改良Fisher分级Ⅰ-Ⅱ级、TCD血管痉挛、血管造影血管痉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WFNS分级Ⅰ-Ⅲ级、改良Fisher分级1-2级、无颅内血肿和后交通动脉瘤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无迟发性脑缺血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WFNSⅠ-Ⅲ级,改良Fisher分级1-2级是未发生DCI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65岁,WFNSⅠ-Ⅲ级和改良Fisher分级1-2级可作为病人转出ICU病房的依据。
耿爽王运良张玉镇尹红蕾李金凤曾志磊张辉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缺血
急性脑桥梗死部位与进展性运动障碍相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加重与死亡率增加和严重的神经功能残疾直接有关,有研究报道,脑梗死发病后24 h神经系统症状恶化的发生率在23.9%-31%。急性脑血管病一般在72h内,由于梗死区脑功能破坏或全身原因导致神经功能恶化症状出现较早[1]。
罗耀钦张玉镇周爱军李金凤王运良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症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6例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0.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6,P<0.05).治疗后,两组Kurtzke神经功能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 =3.135,P<0.05).结论 对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神经系统损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张玉镇王运良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甲泼尼龙
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发病机制的调控作用
王运良张晓席李金凤王雨童杨霄鹏娄季宇吕斌韩冰张玉镇尹红蕾乔立艳刘亚君耿爽
该项目属于神经病学领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AD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尚无特效...
关键词: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姜黄素疾病治疗神经病学
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腺病毒感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通过检测感染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腺病毒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内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体(DAT)和多巴胺(DA)的表达水平及动态变化,探讨hUC-MSC在HGF过表达的情况下是否能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为HGF基因修饰hUC-MSC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细胞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UC-MS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是否表达间充质干细胞分子表面标志CD29、CD44和CD105;不同感染复数(0、50、100、150、200、400)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GFP)感染hUC-MSC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效率,并确定最佳感染复数;运用携带HGF的腺病毒感染hUC-MSC后,细胞免疫酶化学方法检测TH和DAT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组织块法可从脐带中成功分离出(表达间充质干细胞分子表面标志CD29、CD44和CD105)hUC-MSC;Ad-GFP可高效感染hUC-MSC,随着感染复数的升高,感染效率可达99.99%;感染携带HGF的腺病毒(Ad-HGF)后,hUC-MSC可逐渐表达TH和DAT,同时细胞形态也逐渐由纺锤状向多角形和不规则样转变。结论腺病毒可高效感染hUC-MSC;感染Ad-HGF后,hUC-MSC可逐渐向多巴胺能样神经元分化。
张玉镇娄季宇杨霄鹏曾志磊王珊珊刘新珊张晓明尹红蕾王运良
关键词:帕金森病肝细胞生长因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30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2例)和对照组(15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标准治疗+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对照组只进行标准治疗.观察2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和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21.1% (32/152)和36.6% (56/1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研究组患者24 h平均引流脑脊液(135±14)ml,平均引流时间(5.2±1.1)d.研究组局灶性缺血者和意识障碍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8.5% (13/152)比20.9%(32/153),7.2%(11/152)比9.2% (14/153)](P=0.015,P=0.036),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3%(35/152)比31.2% (48/153)] (P=0.036),需要持续脑脊液腹腔分流者占比低于对照组[4.6%(7/152)比7.8% (12/153)] (P =0.024).在第10天和6个月,研究组改良的Rankin评分0~2分者占比分别为55.3%(84/152)和81.6%(124/152),而对照组分别为34.6% (53/153)和80.4%(123/153),第10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持续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能降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改善早期临床结果,但对出血后6个月时的临床结果无明显影响.
张玉镇王运良娄季宇曾志磊李金凤张辉田代实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引流腰椎穿刺血管痉挛
SPK1基因转染的UCMSC移植对EAE小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SPK1)基因转染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移植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疗效。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12只)、EAE组、UCMSC组和UCMSC-SPK1组;后3组进行免疫诱导以制备EAE模型,每组11只。以第一次注射抗原当日为第0天,UCMSC组和UCMSC-SPK1组小鼠分别在免疫后第14、21、28天通过尾静脉注射UCMSC和UCMSC-SPK1,对照组和EAE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采用双盲法进行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第33天,ELISA法检测外周血IFN-γ、TNF-α、IL-17和L-4水平,分别采用HE和Fast-blue(LFB)染色观察并进行脊髓炎性细胞浸润评分、脱髓鞘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GFAP和MB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比例。结果:与EAE组比较,UCMSC-SPK1组和UCMSC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脊髓炎性细胞浸润评分和脱髓鞘评分降低,脾脏调节性T细胞比例升高、NK细胞比例降低;UCMSC-SPK1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UCMSC-SPK1组脊髓GFAP表达较EAE组下降,MBP表达增强(P<0.05),外周血IFN-γ、TNF-α、IL-17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P<0.05)。结论:UCMSC-SPK1移植能较UCMSC更为显著地修复EAE小鼠神经功能损伤。
许春阳薛鹏花琳琳李金凤刘新珊张达矜徐志秀王姗姗尹红蕾张辉张玉镇王运良段海峰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
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病情效果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病情的效果以及相关机制,为AD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昆明种APP/PSI双转基因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即AD模型组、AD模型+低剂量姜黄素组、AD模型+中剂量姜黄素组、AD模型+高剂量姜黄素组,每组各12只,后3组同时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100mg/(b·d)、200mg/(kg·d)、400mg/(kg·d)姜黄素(1次/d,连续14d1。另取正常小鼠12只做为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应用牵引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Shankl、PSD95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Shankl、PSD95蛋白表达。结果AD模型组和AD模型+低剂量姜黄素组的牵引实验平均得分、逃避潜伏期、通过原平台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以及Shankl、PSD9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模型+中剂量姜黄素组的牵引实验平均得分、逃避潜伏期、通过原平台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以及Shankl、PSD9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与AD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SL(P〈0.05);AD模型+低剂量姜黄素组、AD模型+中剂量姜黄素组和AD模型+高剂量姜黄素组Shankl、PSD.95蛋白表达与AD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剂量姜黄素可更好地改善AD模型小鼠的运动能力、学习能力及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突触相关蛋白Shankl、PSD95表达及突触结构,提高AD模型小鼠海马突触数量,进而改善突触的可塑性。
张玉镇娄季宇王运良尹红蕾
关键词:姜黄素阿尔茨海默病
姜黄素和安理申联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姜黄素和安理申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老年性痴呆患者90例,随机分为3个组,姜黄素和安理申联合治疗组30例,安理申治疗组30例,空白对照组30例。空白对照组不使用治疗痴呆药物。3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进行MMSE评分、ADL评分的测评。结果姜黄素和安理申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认知、行为能力较安理申治疗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姜黄素和安理申联合治疗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行为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尹红蕾王运良乔立艳李金凤娄季宇张玉镇
关键词:姜黄素安理申老年性痴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