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辉 作品数:17 被引量:422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水利工程 更多>>
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90 2012年 为了阐明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沿着高寒草甸退化的梯度选取了原生嵩草草甸、轻度退化草甸和严重沙化草甸,测定了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甸的退化,0~100cm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以及碳氮比、碳磷比、碳钾比、氮磷比、氮钾比和磷钾比均呈降低趋势,且土壤有机碳对高寒草甸退化的敏感性最高,全氮、全磷和全钾的敏感性依次降低,表层20cm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可作为表征高寒草甸退化程度最敏感的土壤养分指标。另外,随着草甸的退化,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明显不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原生嵩草草甸和轻度退化草甸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以及碳氮比、碳磷比、碳钾比、氮磷比、氮钾比和磷钾比在0~40cm范围内锐减,在40cm以下缓慢降低并趋于稳定;而沙化草甸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及其化学计量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保持不变。 罗亚勇 张宇 张静辉 卡召加 尚伦宇 王少影关键词:高寒草甸 黄河源区陆面过程观测和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11年 陆面过程对黄河源区水资源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探索黄河源区陆面过程和水分循环特征的关联机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简述了黄河源区气候变化背景和陆面过程的基本特征,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黄河源区开展的一系列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及相关研究主题和研究进展;进一步给出了在野外试验观测资料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同化应用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最后,指出了现阶段野外试验观测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并展望了即将补充开展的陆面过程观测试验研究内容。所有这些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探索陆面过程对水资源变化的影响和响应关系,服务于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宏观调配和科学管理。 文军 蓝永超 苏中波 田辉 史小康 张宇 王欣 刘蓉 张堂堂 康悦 吕少宁 张静辉关键词:黄河源区 陆面过程 水分循环 卫星遥感 1982-2011年《高原气象》论文发表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被引量:20 2012年 《高原气象》作为国内集中体现高原气象、大气科学及相关问题研究成果的载体,至今已创刊30年。本文利用文献数据库提供的详细信息,基于《高原气象》刊载论文的数量、学科分类、研究地域、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被引用情况、基金资助及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的量化年际分布,分析了该刊所关注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变化,探讨了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组织机构分布、核心作者和学科资助基金的主要构成。结果表明,在30年中,《高原气象》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这种增长趋势尤为明显;相关研究机构具有明显的学科相关性,西北地区较多;青藏高原、数值模拟和气候变化为该刊出现频次最高的3个关键词,自1991年至今,青藏高原和数值模拟基本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说明二者是《高原气象》持续关注的研究热点。引文分析表明,《高原气象》刊载的论文被CSCD和SCI引用频次和期刊影响因子不断提高,这进一步说明该刊的学科影响力在持续增强。另外,由于新兴研究力量的兴起和研究者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需求,导致该刊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这对《高原气象》的持续发展和向国际推介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宁宝英 宋敏红 申巧南 张静辉关键词:高原气象 文献计量分析 科尔沁沙地不同氮素生境和功能型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水分利用特性 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阐明不同生境和不同功能型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水分利用特征,沿着土壤全氮逐渐降低的梯度,选取了丘间草地(IDG)、固定沙丘(FD)、半固定沙丘(SFD)、半流动沙丘(SMD)和流动沙丘(MD)五个典型的生境,测定了5个生境上共35种植物(有些植物种分布在多个生境)的气体交换特征,并从生活型、光合作用途径和固氮生理特性方面划分植物功能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氮素逐渐降低,各生境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均呈降低趋势,但是Pn在IDG、FD和SFD之间,与SMD和MD之间差异均不显著,WUE和WUEi在IDG和FD之间,以及SFD、SMD和MD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禾本科草本的Pn、WUE和WUEi均显著高于非禾本科草本和灌木。C4植物的Pn、WUE和WUEi均高于C3植物。Pn、WUE和WUEi在豆科植物和非豆科植物间差异均不显著。在科尔沁沙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该重视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草本植物,尤其是禾本科草本的作用。 罗亚勇 赵学勇 张静辉 贾伟关键词:生境 功能型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0-2014年版中收录的地球科学类的10种期刊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指标评估与动态分析。通过分析近5年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变化,探讨提高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在行业中影响力的可行性和措施。结果表明:各期刊5年间单年度学术影响力评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总体上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地球物理学报》和《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作为创刊时间早,办刊时间长、来源文献量较大的成熟期刊,目前已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而《古地理学报》作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新创刊的期刊,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其在出版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缩短论文的发表周期、扩大期刊的刊载信息容量、提高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的办刊特色和整体学术水平、促进期刊的国际化是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今后共同发展的努力方向。 常宗强 张静辉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系统碳交换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被引量:11 2015年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1977─2014年生态系统碳交换研究的有关文献年际变化和学科分布,重点研究分析2010─2014年相关文献的研究力量以及合作状况。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碳交换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自1977年出现了第一篇有关生态系统碳交换的论文之后,文献数量除个别年份略有波动之外,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2)发表生态系统碳交换相关文献较多的前15种出版物中,发文量最多的是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Biogeosciences和Biogeosciences的论文总被引频次较高,均超过了1 000次。(3)从发文量、总被引次数和高被引论文篇数来看,美国、德国、加拿大和法国等生态系统碳交换研究论文综合影响力较高;Chinese Acad Sci、Max Planck Inst Biogeochem、Harvard Univ和Univ Calif Berkeley等机构的论文综合影响力较高;从篇均被引频次和高被引论文所占比例来看,瑞士、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法国等国的论文质量较高;Univ Calif Berkeley、Harvard Univ和Max Planck Inst Biogeochem等机构的论文质量较高。虽然中国在发文量上排第二位,但在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及其所占比例等指标上并无优势。(4)国家、机构和作者层面的合作度都呈现波动变化,但变化幅度并不大,呈稳定态。 张静辉 罗亚勇 常宗强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92 2014年 为了阐明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土壤特性的关系,在青藏高原东缘的玛曲县沿着高寒草甸退化梯度选取了轻度退化草甸、中度退化草甸、重度退化草甸和沙化草甸,测定了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从轻度退化到中度、重度和沙化草甸,植被地下生物量分别降低了36%、48%和91%,总生物量分别降低了34%、47%和91%,土壤有机碳分别下降了18%、81%和97%,全N分别下降了25%、82%和95%,全P含量分别下降了14%、33%和41%.随着高寒草甸的退化,植被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呈先稳定后降低的趋势,土壤砂粒含量、pH值和全K含量呈增加趋势,黏粉粒呈降低趋势,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与土壤有机碳、全N、全P、速效N、速效P、速效K、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水分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砂粒、全K和pH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质地、养分和水分等的复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着高寒草甸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变化.同时,植被生产力和土壤碳、氮的降低产生明显的正反馈效应,导致在重度退化阶段和沙化阶段,植被生产力和土壤碳氮的急剧下降. 罗亚勇 孟庆涛 张静辉 赵学勇 秦彧关键词:高寒草甸 物种多样性 生产力 陆面过程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7年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1900-2014年陆面过程研究的有关文献年际变化和学科分布,重点研究1991-2014年相关文献的研究力量、合作状况以及热点分布。结果表明:1)陆面过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自1981年出现了第一篇有关陆面过程的文献,文献数量除个别年份略有波动之外,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2)从发文量、总被引次数和高被引论文篇数来看,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有关陆面过程研究的综合影响力较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马里兰大学等机构的论文综合影响力较高;从篇均被引频次和高被引论文所占比例来看,英国、瑞士、荷兰、美国、瑞典和法国等国的论文质量较高;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OAA、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NASA和科罗拉多大学等机构的论文质量较高。虽然中国在发文量上排第二位,但在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及其所占比例等指标上并无优势。3)国家、机构和作者层面的合作度都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此领域的研究规模不断扩大,合作关系更加密切。 张静辉 田辉 常宗强 郝美玲 罗亚勇关键词:陆面过程 近15年强对流天气研究中文文献的计量分析 2017年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并结合利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对2000-2014年关于强对流天气主题论文的研究成果从论文数量与产出年代分布、学科分布、来源期刊及学术影响力、主要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关于强对流天气主题论文的数量自2000年以来一直呈增长趋势,尤其是2008年以来论文数量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从研究竞争力和高产论文作者的分布来看,在气象和大气科学领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优势比较明显。随着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对强对流天气的研究在近10年来成为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研究的热点之一。 常宗强 张静辉关键词:强对流天气 中国黄土高原塬区表层土壤水分盈缺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3 2009年 陆地表层水分的盈缺直接关系到局地气候变化。本文利用黄土高原塬区初夏至盛夏期两次陆面过程野外试验(LOess Plateau land surface process field EXperi ment 2005,LOPEX05和LOPEX06)的野外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试验期间黄土高原白庙塬区不同下垫面的水分蒸散和表层土壤水分盈缺状况。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比较充足的条件下,植被蒸腾增加量在正午时的峰值为0.05 mm.h-1,而较大降水发生后的首个晴日,冬小麦地和裸地的蒸散分别可达4.60 mm.d-1和3.70 mm.d-1。局地降水是影响陆面蒸散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植被冠层的存在增加了陆面蒸散发量中的植物蒸腾量值。2006年4月下旬到7月中旬,裸地的水分缺失为16.3 mm.m-2,冬小麦地的水分缺失为39.9mm.m-2。其中缺失最严重的时间段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最大旬缺失量达16.5 mm.m-2,7月上旬和中旬,由于降水季节来临,土壤水分有少量盈余。在2005年7月中旬至8月下旬,玉米地和裸地的水分盈余分别为17.9 mm.m-2和25.3 mm.m-2。不同时间尺度的统计均表明,降水不仅是影响陆面蒸散量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表层土壤水分盈缺的决定性因子。 王欣 文军 韦志刚 田辉 王磊 李振朝 史小康 张堂堂 刘蓉 张静辉关键词:表层土壤 蒸散